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情驛站】母親

【親情驛站】母親

每次回家,老遠就會看到站在院坡上等我們的母親,我們離開後,院坡前的母親一定站的更久,恰似院坡旁的那棵榆樹……

母 親

父親去世三十五年了。也就是說,是母親一個人率領著我們姊妹五個一路奔波,披荊斬棘,當然,很多時候也被荊棘刺傷。即便如此,母親並沒有像人們預料的那樣丟下我們。

如今,我們都有了各自的小家,而母親已垂垂老矣。現在,每次見面都能明顯感覺到母親又老了不少。以前腳下生風的母親步履變得那麼蹣跚,拿著碗筷的手也開始顫抖。我甚至驚訝地發現印象中那麼強大的母親站在我身邊時竟然那麼瘦小,彷彿一個需要保護的孩子。每每這時,我的心就會針扎似的疼。

我怕母親老去,但是又無力讓時間的腳步做一個短暫的停留。那種感覺遠比「父母在,尚知來路,父母去,只剩歸途。」所描述的更讓人無助,恐慌……

母親在我心裡是會變的。有時候,她只是一個為我們擔憂、嘮里嘮叨的母親;有時候,她又是一個鼓勵我們堅強,督促我們努力的父親;有時候,當母親給我們講著她和父親一起患難與共的日子時,她既是母親又是父親。

母親有著父親般的堅強。從父親患病十二年到獨自帶著我們五張吃飯的嘴,跌打滾爬、風雨兼程。母親從來不輸氣節。母親在我心裡是強大的,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母親也會老去,直到五年前。有一次,母親坐車來我家時竟然迷了路,打電話給母親時,我看見母親正站在小區門口,但是她心裡的方位感沒有了。看著母親渾濁的眼睛,我才突然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領母親去醫院做完核磁,看著報告單的我立刻變成了一攤泥,心裡的大廈轟然倒塌。怎麼辦?怎麼辦?我哭著給二哥打了電話,感覺心裡瞬間多了一道流著血的口子。真是晴天霹靂!

村裡有一位大叔也得了這樣的病,慢慢的,他忘記了自己的兒女。病情嚴重時,他會一直在村裡亂轉,最後連大小便都失禁了。想起這些,心裡真是玉石俱焚,不敢也不願繼續往下想。當然更不敢把這些告訴母親。但是後來,母親還是知道了病情。母親比我們鎮定自若的多,她平靜地說,人老了就是愛得病,不要緊。

從此,母親過上了天天喝葯的日子。但是母親從來都不抱怨,也不嫌麻煩。她總是把自己的日子過得井井有條,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把衣櫃收拾的妥妥帖帖,衣服該疊的疊,該掛的掛。閑下來時,母親還會用利平(大姐的兒子)送給她的播放機聽聽秦腔。

老家的院子外面有一大片空地被母親開闢成了菜園。春天來臨,母親就開始忙碌。園子里茄子、辣子、黃瓜、西紅柿一應俱全。還有一畦畦鬱鬱蔥蔥的韭菜,一行行生機勃勃的農蔥,一棵棵誘人的蘿蔔和白菜。母親的菜園不僅是菜園更是花園。長勢旺盛的大莉花開了一茬又一茬,紅的熱烈,粉的嬌媚,黃的妖嬈。還有各色的連母親都不知道名字的小碎花。每年夏天,母親的小菜園子里繁花似錦,熱鬧非凡,蜜蜂和蝴蝶也總是不請自來。但是深得母親喜愛的是秋後才開放的菊花,白的高潔如玉,紫的浪漫神秘,半白半紫的也分外招人喜歡。老家的秋天滿是寒意,可菊花開得坦然傲氣,就似母親。

有時候,我又覺得母親像院坡前的那棵榆樹。前幾天沒有經過母親同意買了一雙鞋和一件毛衫,帶回去時,母親打來電話罵我,說花那錢幹啥。我氣鼓鼓地沖著電話大聲說,你不穿了扔掉。母親見我生了氣,不再說話。

自從自己當了母親才明白「多一個子女多一分牽掛」的含義。我們也會牽掛母親,然而,比起我們對母親的牽掛,母親對我們的牽掛更多,更甚。母親記著大姐,擔心著有病的二姐,為辛苦又愛操心的大哥憂慮,為忙碌奔波的二哥牽腸掛肚。有時候,我一兩周不給母親打電話,母親就打電話來問我是不是又生病了。哪一個,都放不下,這就是母親。

每次回家,老遠就會看到站在院坡上等我們的母親,我們離開後,院坡前的母親一定站的更久,恰似院坡旁的那棵榆樹……

作者簡介:劉芳紅,女,小學語文教師。平時喜歡閱讀、喜歡旅遊、熱愛誦讀、也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作品散見《白銀周刊》、《白銀晚報》、《金鳳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隴上風情 的精彩文章:

修玉芬/春暖花開
孫公踐中之碑文

TAG:隴上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