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貿易戰?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貿易戰?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文/溫爾康 盤古智庫研究員】

六十一甲子,天道有輪迴。歷史的進程中往往會出現弔詭的一幕:1958年中國還喊著趕英超美的口號,現如今英國搞起了「華務運動」,美國準備大鍊鋼鐵,中國則扛起了自由貿易大旗。

當地時間本周四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眾身穿工服、手拿頭盔的工人階級兄弟圍觀見證下,正式簽署了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的公告(proclamation,國內媒體多誤譯為行政命令Exectutive order或者法令),其實採用公告的方式,表明了其給予了其他國家更多空間來進行個別協商。結合特朗普近期一系列「不能再讓其他國家佔美國便宜,需要公平貿易」的論調的,讓人不禁要問,貿易戰要開始了么?

筆者認為,不要聽得風就是雨,總想搞個大新聞。首先,美國總統就任一年半左右是其兌現競選承諾的集中期,也是貿易摩擦發生的高峰期,這種現象周期性的出現,不是什麼新鮮事,特朗普也不是第一個。從卡特總統開始,幾乎每個總統都會採取類似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往而且往集中在鋼鐵領域。特朗普已經分別以稅改、移民改革回饋了華爾街、白人選民,「農村包圍費城」、「鋼廠包圍校園」的鐵鏽地帶產業工人們終於在中期選舉前等到了政策的雨露甘霖。

其次,實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早就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從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案件資料庫中可查得,僅2015年到2017年美國對華鋼鐵產品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就超過30起。2016年5月2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更是宣布對中國輸美碳鋼產品發起337調查,堪稱史上最嚴厲,一旦USITC裁定我國鋼鐵產品存在著違規行為,那麼我國相關鋼鐵產品可能就會面臨著永遠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所謂特朗普的鋼鋁全球關稅跟337調查相比,只能算是微小的打擊。況且中國鋼鋁佔美國進口比重很低,前十都排不到,全球關稅主要打擊對象都還是美國的一眾盟友們。

總結下特朗普的抱怨主要是三大點:工廠關門(55000家)、工人失業(6百萬工人)和巨額貿易逆差(8000億美元)。其核心訴求,無非是實業救國(to protect our country we must protect American Steel),拯救危難的民族工業(our steel is in bad shap.If you don』t have steel,you don』t have a country),實現美利堅偉大復興(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那麼通過貿易保護主義的方式能達到特朗普的政策目標么?顯然是不行的。因為這種做法找錯了病因,開錯了藥方,還會帶來巨大副作用。

第一,找錯了病因。自由貿易並不是導致美國製造業衰退及工作崗位流失的主要原因。儘管許多美國政客抨擊自由貿易導致了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流失和中產階級群體的衰減,但現實卻是非貿易因素導致了上述現象。

實際上,由於自動化水平提升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美國在製造業就業的人口所佔比重從上世紀50年代早期就開始逐步下跌,勞動年齡的男性勞力參與率從1960年就開始下降,其真實收入的增長停滯也是從60年代開始的。

這些現象的發生要遠遠早於上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興起的解除管制和自由貿易時代,更別談中國入世後最近十幾年帶來的所謂的「中國衝擊」。經濟學家Hicks 和Devaraj也證明了2000年到2010年美國製造業工作的流失88%要歸因於生產力的進步。即使在2008年後金融危機時期,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不景氣也不應該主要歸因於貿易,因為美國進口並沒有大幅度的增長。

第二,開錯了藥方。貿易保護措施並不能真正的促進美國製造業的復興和就業增長,也不能達到特朗普的政策目標。儘管他在就職演講時講到:「遵循兩個簡單的原則:購買美國貨和僱傭美國人。」但是任何通過提高商品價格來幫助產業上游生產者的政策,最終都會傷害下游企業的利益。

提高鋼鐵關稅看似扶持僱傭了近15萬人的美國鋼鐵行業,但卻最終將損害僱傭了650萬人美國用鋼企業,如生產農業機械的迪爾公司、生產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的卡特彼勒公司會因為生產成本的提升而降低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更不用談對美國最終消費者利益的損害,他們將會為購買同樣的產品支付更多的金錢。

上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也豎起了貿易壁壘來限制日本汽車及其他國家的鋼鐵、紡織及服裝出口。在短期內,這些貿易限制措施似乎奏效了,但是貿易保護卻不能扭轉美國相關產業遭受的長期衰退。四年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得出結論:「貿易限制措施並不能增加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儘管特朗普表達了想降低貿易赤字的意願,但是過去的經驗表明單獨的限制進口並不能達到這一目標,特朗普的降低稅收、擴大基建和美聯儲加息這套財政擴張和金融偏緊的組合拳只會導致美元的進一步升值,使得美國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第三,帶來巨大副作用。過去的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一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只會得到其他國家不同手段的反擊,美國需要充分考慮這樣做的後果。比如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將2000多種的進口商品關稅提升到歷史最高水平。許多國家對美國採取了報復性關稅措施,逆差是縮小了,但是美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驟降50%以上。

在過去十幾年,每當美國對中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在WTO框架下徵收反傾銷關稅,都會受到中國各種方式的反擊,比如以美國家禽可能受到流感威脅為由禁止進口,航空公司轉而去購買空中巴士公司的飛機而不購買波音飛機,或者轉而去進口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的替代農產品。

那麼,問題來了,特朗普難道不知道其中利害么?我想他是當然知道的,正所謂事出反常其必有妖,那麼特朗普究竟想幹什麼?

如果硬要說美國的鋼鋁關稅是專門針對中國打貿易戰,那實在是有點強行給自己加戲。

畢竟中國出口美國鋼鐵連前十都排不到,關稅大棒最先揮向的是美國的盟友,果然最先跳出來的是歐盟,歐盟委員會上周五表示將對任何徵收金屬稅的行為實施報復,並表示已經制定出一套懲罰方案,涉及總計35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包括哈雷摩托、波本威士忌和李維斯牛仔褲。更何況如果說中國是問題所在,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對中國徵收高關稅,而是要對全球一視同仁?

某白宮資深官員認為中國的問題不在於進口關稅,而在於產能過剩,他解釋道中國的鋼鋁充斥著全球市場,從而又充斥了美國市場,這就危害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跟經濟安全,所以核心應該是中美達成去產能協議,而不是徵收關稅。3月7日,特朗普還發推文稱與中國的關係良好,並希望今年能與中國達成協議縮減10億美元(筆者懷疑特朗普筆誤)貿易赤字,期待中國積極地回應。

那麼特朗普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葯?

筆者認為這更可能是一種談判的技術手段,通過威脅性懲罰(bluffing)來敦促其他國家來減少自身扭曲市場的貿易政策。近一周多來,商人總統特朗普對其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進行了精彩的演繹:

3月1日先是拉大旗作虎皮,祭出自由、公平貿易的旗號,怒斥某些國家多年來佔盡了美國的便宜,導致了美國的鋼和鋁產業奄奄一息,現在必須做出改變。然後敲打墨西哥、加拿大,威脅對歐盟汽車徵稅。最後又對加墨兩國表示,如果你們重新簽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那麼就可以不對你們徵稅了。根據公告,加墨兩國的確被暫時免徵關稅,當然了,一些懲罰性的措施仍然會被實施,來增加威脅的可信度,如果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不簽的話,關稅的大棒還在等著兩國。特朗普已經把所謂關稅懲罰當做了談判交易的工具。

最後借用地理學中全球構造板塊學說來解釋下這場所謂的「貿易戰」,中國為了利潤和技術從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攀爬形成了上升板塊,美國為了就業從產業鏈高端走向產業鏈中端形成下降板塊,兩大板塊的擠壓和俯衝邊界就形成了地震帶,同時讓已經相對處於產業鏈中高端的德法加澳日韓等國感受到了「強烈震感」。

其實當前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日趨激烈是符合邏輯的,可以回想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日關係,日本迅速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導致當時兩國之間的經濟摩擦日趨激烈。那麼這場「經濟地震」什麼時候結束呢?那只有等新的結構形成了,當然,這次最後的贏家可能是中國。

歷史的進程可能會出現弔詭的一幕:不知道許多年後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課本上會不會出現這樣一段:中國以自由貿易為手段,敲開了美國的大門,中國商品的湧入導致了美國大量工廠破產、工人失業,美元外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冬季達沃斯,中國與西方間的「並行遊戲」開始了?
以色列總理兒子又坑爹:我爸給你安排幾百億,你連400塊都不借?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