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張宏江博士:人工智慧人才短缺是世界性問題

張宏江博士:人工智慧人才短缺是世界性問題

圖片來自網路

近日,張宏江博士受邀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英文頻道《對話楊銳》(Dialogue with Yang Rui),與主持人楊銳就「人工智慧行業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精彩對話。

互動環節中,張宏江博士發表了「人工智慧將會在未來改變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已具備堅實基礎」,「人工智慧人才短缺是世界性問題」,「人工智慧領域初創型企業在中國會有更多機會」等觀點。

2017年4月,前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金山軟體CEO張宏江博士加盟源碼資本,任投資合伙人(Venture Partner)。

張宏江博士是世界多媒體研究領域一流的科學家,是計算機視頻檢索研究領域的「開山鼻祖」,獲得過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協會)和ACM(美國計算機協會)兩大計算機專業協會頒發的重大獎項,是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同時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此次《對話楊銳》,張宏江博士代表源碼資本,更為透徹全面地解釋其對人工智慧格局、技術、以及未來發展的看法。

以下為對話精彩內容:

人工智慧與「中國夢」

楊銳:近幾年來,人工智慧科技取得驚人發展。許多專家預測這種「輕型互聯網」將會給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的改變,同時大量資金紛紛投資於這一領域的新興企業。張宏江博士,您怎樣看待人工智慧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影響?

張宏江博士:自從AlphaGo擊敗人類圍棋大師以來,有關人工智慧的討論一直非常熱烈。人工智慧確實為大量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包括很多已在移動互聯網取得成功的傳統科技企業,這項技術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並創造更多利潤。不同人對人工智慧的角度、看法和定義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工智慧將會在未來改變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

楊銳:人工智慧或許能夠幫助我們實現「中國夢」,但也有可能帶來相反結果。網上有評論文章認為——「冷戰之後科技取得的發展讓人類逐漸對其失去了控制」。您認為人工智慧是否會變成人類的噩夢?

張宏江博士: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回顧一下人類社會過去500年歷史,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那雖使90%至95%以上農業崗位消失,但工業革命創造了更多工作崗位,促進城市發展和建設。同理,過去30年的IT革命也帶來巨大改變,創造大量工作崗位。人工智慧也是一樣,可以說它是互聯網革命的繼續,我對此非常樂觀。

楊銳:您認為什麼是人工智慧?

張宏江博士:不需要深究人工智慧在學術上的刻板定義,我們在這個領域已取得很多進展,比如讓機器獲得人的判斷和思考能力。目前,我們致力於讓機器擁有感知能力,理解人類指令、聽懂人類對話,能夠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能夠快速記錄下人類的交談,這些都是AI的能力範疇。

楊銳:目前中國許多企業都建立了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同時中國也有世界最強的大型計算機,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這一領域已經超越其它世界巨頭,取得世界領導地位?

張宏江博士: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應用領域已是毫無疑問的世界領導者,人工智慧又與移動互聯網密切相關。實際上今天人工智慧的發展有三大驅動力,包括大量高質量數據和強大運算能力,以及過去十年各種新演算法的出現。可以說,中國在大數據、計算能力與新演算法方面取得的成果為其人工智慧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雖然美國目前仍在這一領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楊銳:矽谷有許多充滿活力的初創型企業,也有Facebook、Google、Twitter等網路科技巨頭,使得初創型企業的發展十分艱難。與此同時,中國也有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三家世界級互聯網企業。橫向對比一下,您認為中國在這個領域相比美國有更強的競爭力嗎?

張宏江博士:雖然矽谷在人工智慧和互聯網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中國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過去五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獲取大量用戶數據,中國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也迅速興起。例如,美團方便了人們的飲食,今日頭條根據用戶的喜好在移動端分發信息。如今這個時代,「複製到中國」已變成「創新在中國」,中國各個領域都在以驚人速度進行革新。在這種浪潮當中,初創型企業具備很多優勢與機會。

AI「人才荒」是世界問題

楊銳:您對當下人工智慧領域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怎麼看?

張宏江博士:我花了三十多年時間從事高科技領域研究,近來也與許多大學進行過交流,得出一個結論是——人工智慧領域面臨的人才短缺不僅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也是世界性問題,包括美國。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理工科畢業生,可以將課程設置內加入人工智慧方面內容。不應該把人工智慧看作另外一種科學,而應將其看作是一種學生必備技能。我個人目前也在與一些企業合作,幫助其改進中國教育系統,以培養更多人工智慧領域人才。

楊銳:對於美國科技界巨頭可以開出數倍於中國企業的薪水這一現象,您對此怎麼看?

張宏江博士:二十多到三十齣頭的年輕人在求職時最關注的並不是薪水。能夠有快速的事業發展機會才是決定性因素——這也是許多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取得學位或者工作多年後選擇回到中國發展的主要原因。

楊銳: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目前仍存在很多發展障礙,比如中國防火牆阻擋了用戶從國外獲取信息,年輕一代互聯網用戶想要的可能只是更多的網路自由。您認為中國是否能夠為這些年輕的群體提供足夠的發展機會?

張宏江博士:過去20年來,中國IT界取得迅速發展,均從中國市場的開放、與外界的連接當中受益——不僅包括科技成果,也包括思考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化。科技進步和創新需要更加開放的環境,更自由地分享信息、交流想法,這確實是新一代互聯網群體的需求。我們需要向美國最好的大學、最好的企業、最聰明的頭腦學習,並把這些想法帶回中國。因此,對外開放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楊銳:剛才您說到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能夠在將來取得世界領導者的地位,為什麼您會這樣認為?

張宏江博士:人工智慧的發展得益於三個要素:大數據、計算能力和程序的發展。中國具備世界上最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據,幫助培訓更多人才來解決智能應用方面的問題,如智能汽車在城市複雜交通環境當中的自動駕駛等。同時中國具備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移動終端以及最強大的計算機處理能力。在這兩個領域,我們已是世界領先。其次是人才培養。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理工科大學生,去年高盛發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在科技雜誌上發表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領域論文中中國作者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領域裡被引用的論文的中國作者數量也超過美國。這些基礎,都利於未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

「第四次工業革命」

楊銳:人工智慧被人們稱作「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場工業革命當中誰會是勝利者?誰會是受害者?

張宏江博士:如今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崗位將來大部分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如自動駕駛汽車取代計程車司機,機器人取代流水線工人等。但在服務領域,如醫療服務,會有更多工作崗位誕生,同時通過人工智慧減少人們的平均工作時間,重新定義工種和工作的界定和性質。

楊銳:英國科學界天才史蒂芬霍金曾經說過,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成為人類社會的福音,或是最可怕的災難。您對他的說法怎麼看?

張宏江博士: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與驚人的學習速度給人類帶來恐懼感是正常的,但如今的人工智慧完成的僅是非常單一的工作,比如更快、更準確地記錄對話。但人類大腦中有兩個核心——一個控制視覺和聽覺,另一個用來整合、處理信息。這些核心思維能力的奧秘,就連今天的人類也沒有完全探究清楚,未來機器也未必能夠完全做到這些。

楊銳:「911」恐怖襲擊發生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人臉識別在公共場所的應用,將其作為反恐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機場和火車站。您能否介紹一下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的進展?

張宏江博士:中國目前在人臉識別領域同樣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中國企業在系統識別速度與精確度方面也已非常先進,可以從一個人的正側面、或一個動作與手勢,便可快速識別出其身份,都是非常強力的追蹤犯罪分子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大數據與計算能力,效果會更加驚人。因此中國人臉識別領域已是絕對的世界領先水平,並在反恐與個人隱私保護之間找到較好的平衡。

本文來自源碼資本,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新華社:中國資本市場的「BATJ夢」該圓了
魅族宣布雲相冊服務不再免費 超過1000張照片將無法上傳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