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新郎,我是伴娘

你是新郎,我是伴娘

我愛你,我樂意

這是一篇晚安貼,因為我起筆的時候已經超過十一點,所以我想,也許你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凌晨。

就拿故事當做一杯酒,去溫暖那些在深夜還未入睡的大小孩子們吧。

我今天想講的是我朋友的感情故事,我管這樣的感情叫做「遠愛」。就是我坐在遠遠的地方,用炙熱的眼神關注著你,用熱烈的心去愛著你,直到確認你得到幸福。而我,就站在原地,默默的,不言不語,不離不棄。

遠愛,必有近憂。需要強大的內心,需要接受不公平的隱忍。

有的是的原因,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一方必須選擇成全;或者愛著的那一個沒有辦法進入你的世界,他只能當肩膀,等你遇到另外一個他,他的肩膀空了,他的世界也空了。

我身邊有一個閨蜜,漂亮能幹,特別招人喜歡。但是這些年,她一直是單身。沒有男友,沒有養狗,除了工作,日子過得簡單佛性,一點不想30歲美女拉住青春尾巴的樣子。她不緩不急,讓所有人都為她惋惜。

「你怎麼就不能在喜歡你的男人中選一個男朋友,難道一個人看電影、旅行、睡覺就那麼開心嗎?」

閨蜜心裡有喜歡的人,那個男人是她工作合作夥伴中的一個領導,而那個男人的女友是她同事。

閨蜜心裡喜歡那個男人整整四年,從她跟他在一個飯局上開始,從全桌的大v們都在夸夸其談,而這個男人唯獨給她夾了一筷子的菜,然後跟她笑著說,沒事,我們吃我們的。那一刻,閨蜜看到男人的笑,頓時覺得好安心。

愛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情,然後,那一瞬間就成了很久很久的故事。

閨蜜喜歡那個男人不敢開口,男人成熟穩重,她不知道他是否已經有妻。而她們就像是朋友一般處著,她愛著他,他卻渾然不知。直到兩年後,這個男人跟她一位同事在一起了,在她無意的引薦下。

沒有哭,沒有鬧,也沒有事後的表白。閨蜜就這麼默默在一旁註目著她們的愛情。

直到閨蜜收到她那位同事和男人結婚的請帖,她哭了。那晚上她反覆播著王菲的「矜持」,幾瓶紅酒,一盞夜光,哭得歇斯底里。

幾天後,她給那位同事打了一個電話,說了句祝福,說「我能當你的伴娘嗎?」同事欣然答應。

在婚禮現場,新娘一襲白紗,閨蜜是淡藍色的禮服。是她喜歡的樣子,因為她曾經說,如果她結婚,就要那種很長很長的垂垂的裙尾,腰間不要有蝴蝶結,袖口要有蕾絲,頭髮要綁起來不要遮住她看到所有這一天發生的一切。

在男人的婚禮現場,閨蜜不是新娘。可她說,伴娘也很幸福。新娘是新的妻子,伴娘,是站在儀式邊上觀望他迎接幸福的那個女人。參與了他的幸福,夠了。

後來在我另外一個朋友嘴裡得知,那個男人在婚禮前夜也找哥們喝了一場,半醉中他說,他原本不敢追的女人明天就在婚禮現場,能窺見一眼她長裙飄飄的樣子也算心安。

很虐心吧。

你未娶,我未嫁,不是戀愛未滿,更不是相愛一場,而是兩個人的單相思。看上去多麼狗血,可是就這麼發生了。

閨蜜說,當你特別愛一個人,他就像天上的星星。你很想抓住它,可是又怕擋住了它的光芒。越愛的人,你內心越是覺得配不上,配上了是慶幸,而萬一失去了又可能是一輩子的遺憾。所以,還不如讓它就在天上,而我就這麼看著他發光,一樣覺得溫暖。

以前常聽人說,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

看前任三的時候我就很不理解,為什麼男女主明明很珍愛對方,可是分手後卻綳著不聯繫,要是放我身上,我絕然做不到這樣的隱忍。

朋友說,就是因為珍視,所以當故事走到一個節點,你反而不敢再去添加些什麼。你怕把這段感情最後的美好給破壞了。你寧願痛苦,卻不願意再冒險拉扯。因為,你希望在他心裡的你,始終是美好如初。

於是,我們常常看到分手的戀人們彼此牽掛,卻活在對方不敢打開的微信朋友圈。

最愛的那一個埋在心裡,適合的那一個躺在臂彎。

夜了。

我耽誤了好久都沒有結束這篇文章,因為想起了曾經愛過的人,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

我愛的男人現在已經睡了,他不在我身邊,那個城市不知道是不是跟北京一樣暖,夜裡能想像到星光。

很久很久以後,不知道我們深愛著的人是否還在身邊。那些相愛記憶也許會遺忘,也許會泛黃,也許會變得更加刻骨銘心。

愛,是個太神聖的字眼。我們很多時候把喜歡當做愛,把愛當作喜歡,有時候猶豫彷徨錯失摯愛,有時候又用力過猛越走越遠。

我喜歡一個詞叫做「很多很多年以後」,因為很多事情很多很多年以後都不是事,很多人很多很多年以後都會在腦海裡面模糊不清。於是,當下才變得有意義。

愛當下的人。剋制是愛,放肆也是愛。

放肆了不要後悔,足夠幸運的話,你會比克制的愛要開心幸福。

克制了不要惋惜,足夠堅持的話,他會比放肆的喜歡來得溫暖長久。

去愛吧。

用你現在的方式。

就是那個人。

他在那裡,

他正在發光。。。

-end-

遇見石榴姐

不做你的世界

只給我的臂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石榴姐 的精彩文章:

TAG:遇見石榴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