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親子教育好文】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作者:Sally喵(爸媽內參主筆)

小伊今年兩歲半了,被送到幼兒園了,可是孩子還太小了,什麼都沒有學會,孩子去了學校就一直哭一直哭。

老師如何哄,小伊都無法安靜下來。

就像斷奶一樣的,小伊完全無法適應離開媽媽的日子。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孩子都是在角落裡,哭哭啼啼的完成了她的煎熬一周。

後來,小伊最終在哭了一個月之後,被老師勸退回家。

或許你說,孩子本來就是應該在兩歲半進學校的呀,我家孩子不也是這樣。

但是,你敢說,你沒有因為焦慮把孩子提前送進學校嗎?

看著別人家孩子兩歲的時候,就可以認識地圖上的每一個大洲,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國家的國旗,你不著急,你不覺得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為什麼早教機構的門口總是那麼多人排隊,甚至嬰兒撫觸的游泳館,都因為說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而受到家長的熱捧,價格翻倍嗎?

所以,其實,我們正在用自己的焦慮毀掉孩子的一生。

我們的焦慮,總被冠以是我們愛孩子之名,其實愛的真諦,應該是尊重對方的需求,說白了我們的愛,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孩子的目的。

許多的父母愛的盲目,愛的自私,愛的意識和潛意識裡的是不一樣的。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01

孩子的人生,不應為大人的判斷埋單

雖然大人拼搏不易,但孩子的人生不應該為大人的判斷埋單。

本來小伊的媽媽在生下小伊的一個月之後,就把孩子放在老家,讓爺爺奶奶帶的,但爺爺奶奶在老家有時候需要干農活,所以說小伊基本是被放養長大的。

小伊受盡了留守兒童所遭受的各種苦,離開母體的時候,那種焦慮;斷奶的時候的焦慮;陌生環境的焦慮;遭受挫折,需要擁抱而不可得的焦慮。

小伊的爸爸和媽媽在北上廣打拚,每天早出晚歸,好不容易做出了一點成績,卻因為高高的房價,覺得特別失落。

小伊媽媽想如果當初考上211、985的高校,或許世界500強的企業就會向自己敞開,那麼自己也不至於和老公一起,打拚十幾年,卻還是只有深圳一套房。

而小伊爸媽的焦慮,就考慮到孩子身上,他們覺得兩歲半完全可以去學校了。他們說:

我沒有讓她在我肚子里開始接受莫扎特的音樂,已經晚了別人好幾步了,真的不能再耽誤了。而且以後是要考名校的,如果不是名校,也會像我們一樣,多奮鬥10年。

其實教育制度,是一個給大家公平機會的唯一選擇。

因為高考這個獨木橋,打開了階層限制的大門,構建起突破階層的天梯,任何一個想要突破階層的人,都必須闖過去。

但拼過這個獨木橋,真的就有高起點嗎?

不盡然,多少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你進了985、211名校,不見得都有一番成就。一番成就的背後,包含太多太多。

人民日報給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成功公式:

成功=(熱情+方法) x 時間;

主動出擊,方法引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

成功=(時機+心態) x 人脈;

機會一旦來臨,就要用心把握,並以人脈成就。

成功=(意願+能力) x 行動;

有能力更要有意願,沒有行動依然等於零。

成功=(自律+奉獻) x 毅力;

守規矩,不違反,不過分執著得失,選擇了就堅持下去。

成功=(天資+機遇) x 勤奮;

天資和機遇固然重要,沒有勤奮仍是一事無成。

成功=(工作+休息) x 少說空話;

踏實地工作,告別夸夸其談,懂得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成功=(目標+行動) x 反思;

要有明確的構想,用任何可行的方式達成目標,別忘了不斷反思,修正調整。

成功=(知識+質疑) x 謙遜;

對年輕人來說,知識比財富更重要,放低姿態,你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成功=(自立+自強) x 感恩;

沒有人能陪你走完一生,學著獨立,也學會感恩人生路上的所有機遇。

所以,成功,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啊,親,即便孩子讀書好,他沒有其他的綜合能力,依然達不到,你要的成功的樣子。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02

天才少年,也可能是揠苗助長

即使天才少年,不一定就會有成功的人生,也有可能只是揠苗助長。

財經網曾爆出一篇關於天才少年林嘉文事件,曾出版過史學專著的林嘉文因抑鬱症自殺。

他的遺書里告誡父親不要做個不顧家的男人,要拋棄宅男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還告誡媽媽要有經濟能力,同時還把他的心理諮詢師的不專業調侃了一番,以及各種老師朋友感謝了一遍。

看不出他有任何高中生才有的輕鬆快樂。

本該開懷大笑的年紀,卻承受了本不是這個年紀該承受的壓力,世俗,最後只能讓天才如曇花一現,流星划過,讓人扼腕嘆息。

林嘉文喜歡了一個女同學,但是由於怕被父母反對,選擇對心理諮詢師隱瞞。

他的父母只允許他學習,而不允許讓他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青春期獨有的悸動,美好,天真,荷爾蒙的迸發。

他只能規規矩矩的做個大人,最終大人該做的事情,成為天才少年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成為他討厭活著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為父母,我們過不好的這一生,千萬不要延伸在孩子身上,不要把我們對於人生的焦慮,過早的壓在孩子的身上。

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也是對於生命的不尊重。

而揠苗助長的結果,可能不止是林嘉文這樣的悲劇出現,更是留給自己無盡的痛苦。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03

沒有幸福感的人生,無疑是行屍走肉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孩子,是個相貌姣好,貌似積極的孩子,我把她任命為我們班級的學習委員。

剛開始,她非常積極的配合老師的工作,可是學期開始兩個月後,我在教室里很少看到她。

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她一直躲在宿舍里睡大覺。

表面上她對我勸她進教室的要求是同意了,但是她的身體依然停留在宿舍里,根本不採取行動。如此幾番折騰之後,我決定和她的父母談談。

與她的母親談過之後,我發現了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她的母親一直都強迫她做她不喜歡的事情,初中之前她都是聽話的孩子。

可是,到了初中以後,她開始出現表面服從父母,暗地開始「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她說:「什麼都沒有意思。」

她寧可這樣行屍走肉的活著,也不想像個媽媽的提線小木偶一樣,任媽媽擺布。

深挖背後才知道,這個孩子遭受了太多的強迫和壓力:


小學時候,就被媽媽為了培養她的氣質,被叫去學芭蕾,明明就腳痛無法堅持,明明身高和顏值根本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明明自己根本不喜歡。可是,媽媽也絲毫不在意。

因為媽媽只想讓別人羨慕她有一個學芭蕾的,好看的,氣質出眾的女兒。後來,在她媽媽的失望之下,一切成為了泡影。而孩子,本來特別喜歡跆拳道的,就因為媽媽的極力反對,再也沒有說出口。

媽媽為了讀書加分,強迫她去學習奧數,可明明她根本不喜歡數學,她很想去學古箏的,而媽媽說那個不加分。

所以,她的奧數也沒有學明白,結果也是無功而返。

為了有個好的初中學習,小升初也花了幾萬塊,送去嚴格的小升初培訓學習。結果她還是成績平平,沒有考上重點中學···········

太多的說不清楚的大事小事,全部都是媽媽安排的。

而她就算不想去,但是由於媽媽苦口婆心的為她好,不想給媽媽失望,不想做個不孝順的孩子而去做。

但是做了之後,又沒有成績,絲毫感覺不到樂趣,就開始「非暴力不合作」。

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就變成了懷疑、不信任、保持距離感這樣的結果。上了初中,她更是不可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需求了。

孩子學會了這樣圓滑的處事方法:

「我不和你正面衝突,免被打,免被你碎碎念。你要我做的我都去做,但是提不起勁,做不好,你也不要怪我。」

這個孩子整體上不犯錯誤,不起衝突,但是也讓你無言以對。

她無神的目光告訴我:


這個世界都沒有意思。更別提,幸福感了。生而為人,沒有幸福感,對一切提不起勁,無疑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而這樣的態度,或許是發生在經歷了許多非人虐待的人身上才合適吧。

這樣的態度和眼神,在一個花季少女身上,真讓人心疼。

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生氣,覺得活著就是活著本身,不去選擇,不去突破,這一切都是滿嘴是愛的媽媽造成的。

難道每一位媽媽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願望,都是假的嗎?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04

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孩子是墮落凡間的天使,經由我們來到世間,卻並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每個天使都有自己的使命,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因勢利導。

聰明的父母,總會順著孩子的意思,從旁進行正確的指引,用符合實際的建議,幫助孩子建立能力,規則,喜好,毅力,希望,堅持等等的美德。

讓孩子學著擁有獲得獨立生存,並且獲得成功的巨大能量。

我有一個做心理諮詢師的朋友,有很多的方法。曾經遇到一個事件就是,孩子第一次聽到別人彈鋼琴,很是喜歡。所以,就要求朋友帶著她去學鋼琴。

到了琴行,我這位朋友就問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鋼琴呢?

孩子說:「我覺得鋼琴家郎朗的曲子真的很好聽,馬克西姆的《蜜蜂》,真的好精彩,我也要成為那樣的人。」

我朋友說:「那你看郎朗是學了十幾年才有今天的成績的,你確定要學嗎?」

孩子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答應了。

我朋友說:「那你要尊重自己的選擇,以後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學著克服。」

孩子堅定的看著她的媽媽。

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她都會教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對自己的愛好負責。

這樣做之後,孩子的很多好習慣就養成了,願意為自己的愛好付出努力,遇到困難學會用意志力解決,一舉兩得。

別讓大人的焦慮,害了孩子的一生

05

不要讓孩子在我們的焦慮中,度過一生

父母們應該走下神壇,用心教育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在我們的焦慮中,毀掉一生。

無論作為父母的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多少生活的打擊和殘酷的現實,我們都要學會分析孩子的能力,客觀的看待我們的孩子。

將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讓他們在我們的因勢利導之下,變得羽翼豐滿,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困局。

我們不要做「中毒的父母」。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之一,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愛》一書中描述了中毒的父母的特徵:


對那些中毒的父母來說,當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開會對中毒的父母這種長期的負面行為模式不滿,父母對孩子童年時期時那種上傳下達的交流方式不再有效時,

他們更傾向於把孩子個性的反叛和個性當做對自己的攻擊和權威的挑戰,他們通過強化孩子的無助感和依賴感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地位。

而孩子的反饋是「父母就像神一樣不可違背。」

所以,如果你是中毒的父母,那麼就走下神壇,去和孩子交朋友。

看看他內心到底要什麼,到底他是不是天才兒童,他的局限在哪裡,適不適合跳芭蕾,適不適合學奧數,適不適合年少成名,承受沉重的皇冠。

更不要獨斷專行,安排孩子的前途,那樣他不僅不快樂,還會丟失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等他的極限達到了之後,我們所有的努力培養都是無用功。

北大博士拉黑父母十年,焉知不是被父母精神折磨20年,自我意識覺醒之後,因為巨大的恨意,所作出的極端反應呢?

相信父母和孩子成為仇敵,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

倘若這一世是父母子女,就不應該剪掉他一萬種可能性,只遵從我們內心給他的這一種。

孩子也不該為了我們的未完成的夢想埋單,更不該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成為我們的精神奴隸,活的不像他自己。

尤其是,不應該因為我們怕被時代拋棄的焦慮,讓他無法享受美好的童年,美好的青春期,美好的一生,更不應該因為我們的人生困局,給他重重的壓力,讓他習慣臣服。

讓他一輩子在像取悅我們,努力讓我們滿意一樣,以至於導致他在以後的生活中,處處去取悅別人,為了達到別人的滿足活著。

這樣的人生就是帶著沉重的枷鎖,太累,太不開心。

我們要像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心理學家龍應台一樣,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孩子。

我們要把他當做一個完成的個體來對待,看著他的優點,他的靈性,他的好與壞,他的缺點和不足,把他引導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作者簡介:Sally喵,富書籤約作者,80後寶媽一枚,喜歡斷舍離,喜歡裝清高,一生為做個優雅的強女人而奮鬥。一邊上班,一邊寫作,致力於做個優質的斜杠青年,微博@優雅的強女人sally,簡書@優雅的強女人。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內參 的精彩文章:

致所有媽媽:想教好孩子,請先活好自己
喪偶式婚姻是中國女人永遠的痛

TAG:爸媽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