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時期,敢死隊隊意味著什麼?

抗戰時期,敢死隊隊意味著什麼?

敢死隊並不意味這一定會死亡,但是他們是在用生命來完成任務,加入敢死隊意味著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成功便成仁,沒有任何的退路。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士兵之間的武器裝備、訓練水平及後勤保障之間都有很大的差距名,中國落後於日本50年,所以在正面戰場上戰損比非常高,往往需要三五個士兵犧牲才能殺死一個敵人,最讓人心痛的是犧牲並不一定能換取勝利,只是用自己的血肉在阻擋敵人向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男兒十萬兵,這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全國人民奮起抗戰,絕不做亡國之民,但是血性並不能成為擊敗敵人的理由,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必須要達成戰略目標,但是我們缺乏針對性的武器,所以只能用人命去填,敢死隊就是站出來填命的勇士。

面對敵人的重型武器,想要把簡陋的炸藥包送上去就需要一群人配合,前死後替絕不退縮,但凡有一個人慫了,之前死去的戰友就等於白死了,又或者全都死光了也沒能完成任務,但是後面的隊伍早已經做好準備,一隊不行就兩隊,兩隊不行就三隊,只要這個戰略目標有必須拿下的理由,全軍都可以是敢死隊。

抗戰電影中最深刻的細節就是一群士兵用身邊厚重的東西武裝自己,然後排隊衝鋒,前面的人用身體擋住敵人裝甲車的子彈,為後面的人贏得一點攻擊距離,儘可能的接近敵人的裝甲車然後去引爆炸藥,前面的人在明知必死的情況下亡命衝鋒,這是怎樣悲壯的熱血。不要覺得這是電影的虛構情節,抗戰中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絕望的衝鋒,絕望的死亡,造就了光明的希望,熱血綻放的花朵模糊了人的雙眼,但這就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敢死隊的核心在於一個「敢」字,不是誰都有勇氣面對死亡的,尤其是坦然赴死,這和勇敢沒有什麼關係,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只有以精神壓制住自己的恐懼,才能夠發起近乎必死的衝鋒,這也不是瘋狂,因為在戰場上瘋狂不利於完成任務,所以敢死隊員還需要保持冷靜,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子彈攝入到眉心前的一秒,也要睜大眼睛倒在衝鋒的路上。

戰爭中各個國家幾乎都有敢死隊的存在,但是這些大多是職業的軍人,當然也有不少人是被迫成為敢死隊員的,但是中國軍隊中有一大批的人自願加入敢死隊,甚至還要爭搶名額,這些人在拿起武器之前是農民,是工人,是學生,甚至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但是他們都做出了一個選擇,那就是犧牲自己來救贖我們的民族,死得其所。

敢死隊,敢為人先,死不退縮,用鮮血寫下最絢麗的篇章,大廈將傾吾當托起,巨舟即沒力挽狂瀾,也許史書上不會留下自己的名字,也許還有有人懷疑歷史的真實,但是在那一刻,敢死才是最崇高的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河說影視 的精彩文章:

我們國家的特種兵真的有戰狼二里那麼厲害嗎?

TAG:西河說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