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戰場走來的政協委員:英雄不是喊出來的,得這麼干

戰場走來的政協委員:英雄不是喊出來的,得這麼干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鄒維榮、毛志文、牛晨斐、康哲 責任編輯:高千一

戰場走來的政協委員:英雄不是喊出來的,得這麼干!

中國軍網記者 鄒維榮 毛志文 牛晨斐 康哲

解放軍報記者鄒維榮(右一)、柴華(左一)採訪軍隊政協委員張曉光、冷傑松、韋昌進(右二至右四)。中國軍網記者 康哲 攝

英雄者,國之干,軍之魂。

英雄,到底哪般模樣?是「數風雲叱吒,不過道道傷疤」,還是「生死一霎那,豪氣永放光華」,亦或是「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晚飯過後,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駐地,一場風雲際會即將上演。

會議室的門被輕輕推開,來者三人,或溫文儒雅,或面帶笑意,不見戰場上的僕僕風塵,只有經歷過生死後的沉靜自若。歲月把英雄事藏在他們身後,只有些許堆在了發梢與眼角。

沒錯,英雄就在眼前——

「偵察英雄」冷傑松,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中出生入死;

「戰鬥英雄」韋昌進,「八一勳章」獲得者,在30多年前的戰場上毅然喊出「向我開炮」;

「英雄航天員」張曉光,在2013年載人航天飛行的第十個年頭,執行神舟十號任務,登上太空。

從戰場走來,欣逢新時代,三位英雄惺惺相惜。

「兒時有英雄夢,上了戰場卻沒想要當英雄」

那還是玩過家家的年紀,看著電影《英雄兒女》《地雷戰》《地道戰》《小兵張嘎》《南征北戰》等長大的韋昌進,像其他小孩子一樣,喜歡拿著小木槍到處「衝鋒」,已然是個小英雄的模樣。

韋昌進(左二)為某兵種訓練基地官兵講戰鬥故事。畢華明 攝

幾乎是同時,在東北長大的張曉光喜歡抬頭看天上划過的飛機,那道白白的尾煙軌跡可真好看吶。飛上天,這成了埋藏在他心裡的小秘密。那年,父親因工作成績突出,得到了一支英雄牌鋼筆的獎勵。「你們誰有出息,這支筆就獎給誰!」父親的一句話,成了張曉光不懈前行的動力。

後來,放牛娃出身的韋昌進高中畢業之後,就帶著那個年代普遍的理想信念,走進了火熱軍營。而正在為備戰高考而衝刺的張曉光,則等來了一次改變人生的機遇——空軍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飛行學員。體檢、政審、文化統考……印有「八一」軍徽的錄取通知書終於來了,張曉光也成了父親那支英雄牌鋼筆的主人。

同樣做著英雄夢的,還有冷傑松。可在想當英雄之前,是想當兵。當了兵,就成了偵察連的偵察兵,再往後當了連長,可就帶著連隊去了雲南邊境的戰場……

畢業後的張曉光最後被分配到了空軍航空兵某團,開始駕著戰鷹守衛祖國南疆的領空。每當臨空飛行,望著老山,彷彿硝煙猶在。而那裡,就是冷傑松和韋昌進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也可以說是英雄的誕生地。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那時的連長冷傑松,帶著全連140多號人奔赴前線。「根本就沒想到能當英雄,只是想著如何完成黨、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作戰任務,說啥也要擔起這個責任。」冷傑松說,有一次,一個兵踩響了一個地雷,炸掉了一條腿。他和戰友兩個人就抬著這個兵往回走,渾身是汗,滿臉是血。「我是連長,我就有責任把戰士們帶回來,不然怎麼向國家交代,怎麼向軍隊交代,怎麼向戰士的家屬交代呢?」把任務完成好、再完完整整地把兵帶回來,這就夠了,其他的奢望冷傑松一概沒有。

「向我開炮!」這樣的句式在課本里見多了,或許會讓人「審美疲勞」。但聽韋昌進再次說起戰場細節,就會理解,在那個當口,某種力量的確會從胸膛噴薄而出,難以抑制。激戰中,他被彈片擊中左眼、穿透右胸,在身邊的4位戰友相繼倒下後,用生命引導炮兵打退敵軍的8次反撲。至今,韋昌進身上還殘留著4塊彈片,過安檢時都會引發報警。

張曉光。資料圖

人間萬事出艱辛。張曉光則用15年的努力,換來了15天的太空飛行。2013年出征那天,他穿著藍色的出征服,左胸前綉著國旗圖案,右胸前是神舟十號任務徽標。一邊象徵著要為祖國爭榮譽,一邊代表著沉甸甸的使命。此時,關於英雄的概念,張曉光無暇顧及。

上了戰場卻都沒想要當英雄,兒時的英雄夢丟了嗎?其實是刻在了心裡,融入了血液。

「英雄不是喊出來的,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

「八一勳章」,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榮譽。去年,韋昌進與其他9人一同獲頒這一殊榮。精神鎧甲加身,韋昌進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黨和國家對英雄奉獻精神的肯定和激勵。

「八一勳章」獲得者韋昌進。

張曉光也說,自己趕上了一個美好的時代。改革開放以後,經濟蓬勃發展,載人航天工程啟動。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張曉光,剛好年齡也適合,就被選中,開始了由航空到航天的飛躍。

一個人如何始終保持一種狀態,不被成功或經驗「綁架」並拖進泥潭?這是一門學問。

把部隊帶回來後,冷傑松這才知道自己成了英雄。在這之前你可以默默無聞,可當了英雄之後,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了。「都是過眼雲煙,不能當包袱來背,要繼續往前趕。」冷傑松根本沒把自己當英雄,別人愛怎麼看就怎麼看,依然帶著部隊戰備、訓練,執行任務。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完成神舟十號任務返回後的一天深夜,張曉光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喪志,無欲則剛。」

榮譽,無疑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困難和挫折同樣也是,而戰勝這些困難和挫折更是人生的主要部分。榮譽背後,都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故事,挺過來了,才有今天的一切。「所以,英雄可不是喊出來的,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身為全國政協委員,坐在人民大會堂,張曉光覺得自己原本就是個平凡人,但平凡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

剛當兵的時候,韋昌進被很多戰友「嘲笑」:「你這個身體又瘦又弱,打仗肯定不行啊。」但憑著實幹精神和英雄情結,韋昌進成了王成式的戰鬥英雄。「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有英雄情結,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為這個社會,擔起應擔的義務。」

「3、2、1,投!」 今年1月3日,習主席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訓令後,內蒙古軍區組織手榴彈實投、手槍射擊訓練。司令員冷傑松和政委手握手榴彈,同時拉掉保險環,向遠處投出。開訓後打第一槍、投第一彈,這仍是冷傑松的一貫作風。他說,當英雄,首先得有真本事。

「有些人詆毀英雄,是因為他們沒有切膚之痛」

男兒有淚不輕彈,何況是上過戰場的英雄!但是那晚,韋昌進落淚了。

幾年前,韋昌進發現有人在網上污衊英雄,說邱少雲的犧牲「違背生理學常識」,還一併對雷鋒等英模進行否定。他去網上評論區留言,與個別網友據理力爭,可收效甚微。

晚上,韋昌進站在自家陽台上,望著流光溢彩、十里繁華的夜色,越想越心痛。這倒不是因為自己是戰鬥英雄而做了更多聯想,而是當年眼睜睜看著戰友在身旁倒下,想起他們,再想想更多的英雄戰友,他們一切的奮鬥犧牲不都是為了這一片他們沒能看到、沒能享受的欣欣向榮嗎?怎麼偏偏有人就是要無視英雄的大義,肆無忌憚地抹黑歪曲?他氣不過!

今年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在會議結束準備離場時,有記者大聲發問:「外長,對近來侮辱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等『精日』分子挑釁民族底線的行為,您怎麼看?」王毅嚴肅地回應並怒斥「精日」分子是「中國人的敗類!」

曾經,西方軍事理論家很是驚嘆:「對於中國軍隊,我們或許是永遠摸不透的。但是我們知道,評估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要用它的裝備、現有的戰鬥力,加上若干X。」

其中的X,就包括一代代中國軍人在戰場上在平日里或爆發或延綿的英雄情懷,是人民軍隊勝戰的基因密碼。對手所羨慕嫉妒恨的,在某些自己人眼中竟然一文不值,他們若非別有用心,就一定是無知才不懂敬畏——詆毀英雄,是因為生在和平時期的人們沒有遭逢戰爭的切膚之痛。

「想讓全社會形成一種真正的崇尚英雄的氛圍,我們也有義務去宣傳。比如,『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光我們航天人自己有這種情懷是不夠的。」張曉光說,要讓大眾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英雄們背後的故事是什麼,中國航天到底給中國帶來了什麼。這就好像雨後的彩虹,我們看著很絢麗,但經歷的那些風雨才是值得珍惜的生命歷程。

崇尚軍人與英雄,既包括有名的英雄,當然也包括那些從思想上、言行上,從各方面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貢獻的人,儘管他們的頭上沒有鮮亮的光環。「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把自己掂量一下,要擔起一種責任,要充滿正能量,充滿陽光。」當然,軍人與英雄們有時會遭遇一些苛刻的要求,韋昌進想得很明白:「這時候,你一定要把自己的胸懷放大。」

從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遷回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加緊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大力弘揚愛國擁軍的優良傳統,提振全民族的崇軍尚武精神,我們始終在行動。

後記:

赤血染黃沙,青春成白髮。

如今,冷傑松仍在訓練場上身先士卒,血性不減;

如今,韋昌進仍會為摸清單位建設情況,在半個月內跑遍8個單位,不改當年衝鋒的姿態;

如今,張曉光仍心懷壯志,積極備戰空間站任務。

我們相信,會有更多更多的人與英雄為伍,與英雄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校學員,期末備考通關秘籍在此,拿走不謝!
2018,面對部隊調整改革,我堅守自己的初心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