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線上美術館——等花開之淺談少兒美育轉載

線上美術館——等花開之淺談少兒美育轉載

「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刃,教得多了,兒童極易成為教育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深受傷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穫。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呢?

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GIF

走進童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首先,要讓幼兒對所畫的內容、形象有強烈的興趣,走進童心世界,觀察幼兒的所思所想,讓他們在頭腦中有個鮮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來,內心產生創作慾望。

其二,可配合教學,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認知活動.

如:讓幼兒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能使幼兒逐漸從感知表面形式美過度到理解作品的內在美,提高審美的能力,與此同時,幼兒的藝術興趣越來越濃厚,這時就抓住時機設法將幼兒頭腦中豐富的美感知覺體驗引入到美感體驗的表現階段,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創作欲。

在春天,讓幼兒去公園數一數桃花有幾個花瓣,摸一摸柔軟的小草,看一看花叢里的蝴蝶張著幾個美麗的翅膀,翅膀上有什麼美麗的花紋。去動物園看看大象的長鼻子、湖裡的白天鵝,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們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GIF

鼓勵幼兒自我發現,自我創造

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慾望,傳統的教育總是喜歡讓孩子適應成人的世界,要讓幼兒照樣畫葫蘆,孩子的想像受到束縛,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失去創造的興趣和信心。

美術教育沒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課時都像是帶幼兒做一次探險,做一次想像中的旅遊,不拘形式,不擇手段,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創作。

幼兒美術教學的重點是創造意識的啟迪,而不是技能的傳授,我們可以利用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泛靈倫」的心理特點,讓他們無拘無束地、不分時空地自由想像,給所畫物體注入生命注入熱情,特別是用擬人化,主觀情緒化的手法畫一些人物、動物,他們就像畫他們自己。

鼓勵幼兒自由想像。

自由創造,為他們新奇、離奇、誇張、變形、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作品而加油,讓全體幼兒為他們敢想、敢畫的求異精神鼓掌,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只要有趣,畫什麼都行,畫德不好老師也不會怪我,掃除了幼兒創作時的心理障礙,讓他們勇敢地、大膽地、毫不顧慮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畫,這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GIF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由創作,並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師在指導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指導中都有所得。

美術活動是一種智力活動,既有思維又有表達,強調幼兒會想再會畫,思維在先,表達在後,過去教學中只重視技巧表達而忽視了思維的訓練,現在不能因強調思維的訓練而忽視基礎知識、技能。在美術活動中,美術技能是幼兒將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觀念託付於材料,使材料變為表現的媒介,如同語言一樣,人不可能不用語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語言去表達思維。教師應通過教學指導和幫助幼兒探索和駕馭美術材料,進行不同的啟迪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

欣賞幼兒的作品,並給予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

教學活動的結束不應以作品的結束而結束,評價作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首先教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專業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作品,畫的雖然不美觀,卻是孩子豐富內心世界的體現,評價幼兒的作品是一個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集思廣益的過程,要幼兒人人參與,積極發表看法。

每次活動結束,將幼兒全部的作品展覽,讓孩子互相審視、交流,教師欣賞每一幅作品卻不必給作品打分,不給作品打分、不給作品下結論。這樣畫好、畫壞,幼兒沒有心理負擔,創作欲回更強,但是老師應記下每個幼兒的不足之處,以便以後的活動中因才施教。

孩子們經過審視,相互交流,相互觀摩,學習,他們心理明白誰顏色配的好,誰的構思有主次,誰話的新鮮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過大家品評,孩子們的信心,自強自愛逐步提高,他們的創作性回更強,創造的火花一旦被點燃,課堂就成了一個噴發的火山,圖形光怪離奇,顏色五彩繽紛,滿世界都是孩子們的塗鴉,這時你會發現這一刻是我們人生中最光彩的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皮兄弟 的精彩文章:

TAG:三皮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