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在睡夢中會蹬被子,還是會蓋被子?

孩子在睡夢中會蹬被子,還是會蓋被子?

原創,求洗稿放過。

關燈睡覺。

我給小樹蓋上被子,幾乎同時,被他雙腳大幅度快速的踢下去,他說:

「我不要蓋,我熱。」

天氣這麼冷,他不蓋被子我是很擔心他會感冒的,但是再蓋還是會被踢。

所以通常我的做法都是:等他睡著了之後,再偷偷幫他蓋上。

但是我今天真的有點困,所以跟他說:

「媽媽知道你不喜歡蓋被子,蓋上被子會覺得特別熱,可是如果你不蓋被子媽媽又擔心你會感冒,那樣太難受了,所以呢,媽媽就得等著你睡著了,再偷偷給你蓋上。可是那樣真的好睏呀,媽媽很想睡覺呀!」

我說這話的時候也並不期待他就此把被子蓋上,因為我知道他現在的確覺得熱。

「讓自己身體在舒服的環境里」,是孩子的需求。

而「蓋被子以求心安」是我自己的需求——因為我並沒有足夠充分的證據來證明如果不蓋被子孩子一定會感冒。

事實上很多次,小樹夜裡把被子偷偷踢下去了,我早上看到他光溜溜的睡著,也沒感冒。

說到底,給他蓋上被子,我自己會覺得比較安心而已。因為最近爸媽外出,沒人給我們帶孩子,「小樹上幼兒園」是唯一我和樹爸能有時間工作的保證,我們比以往都更擔心小樹生病。

所以,如果讓我繼續等他睡著再蓋,我也是能接受的,還是忍不住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樹在黑暗中大喊:

「我熱,我就不蓋!」

「你特別熱,不想蓋被子,媽媽知道,蓋被子的確會佷熱。可是媽媽又覺得很擔心你會生病呀,好為難啊!」

黑暗中,有一分鐘的時間沒聲音,然後就聽見小樹說:

「那好吧,蓋上被子吧。」

那一刻我是震驚的,簡直醍醐灌頂(我知道這個詞用在這裡不合適,我任性)。

我我我我覺得非常非常的感動,一股暖流涌動在黑暗裡。

我激動的說:

「謝謝你願意體諒媽媽,媽媽知道你很熱,那我把被子就給你蓋到肚子,上面都不蓋,讓你涼快一點兒,好嗎?」

小樹默默點點頭。

我忍不住好奇,問他:

「你覺得那麼熱,不想蓋被子,可是現在為什麼又願意讓媽媽蓋了呢?」

他用又粘又甜的聲音說:

「因為我們倆好,因為我們是一頭的。」

我感動的說:

「謝謝你願意體諒媽媽,媽媽也是因為心疼你。」

同時心理也非常的感慨。當我們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其實孩子真的是很願意體諒媽媽的。

耳邊傳來小樹均勻的呼吸聲,我轉過身去開始在心裡構思這篇文章:

在孩子真的很熱的情況下,「成功」讓他自願的蓋上被子的經驗都有什麼:

第一是完全沒有指責他,沒有說「你又感冒了怎麼辦,你怎麼那麼不懂事啊」,尊重了他「熱」的感受。表達了理解和傾聽。

第二是,我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就是「媽媽心疼你,如果等你睡著再蓋著很辛苦,等等」把我的感受告訴他,而不是用規則要求他,這樣孩子會更願意理解我。

第三,我分清了這件事情的需求方是我不是孩子。

第四,我們每天睡前都會聊天兒做遊戲,分享當天最開心的事,親親抱抱等等,這些都使得我們的親子關係很親密,在一個溫暖甜蜜的氛圍里,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他顯然更容易同意。因為我們是「一頭兒」的。

我腦子裡的文章還沒構思完,旁邊的睡熟的小樹就又開始蹬被子了,他的小屁股小腿都露出來了。

我苦笑——「勝利」的經驗還沒總結完,就「失敗」了。

剛才,我用語言溝通的方式,讓孩子願意忍受自己「熱」的感受,配合我蓋被子,那只是他的「意識」層面。

等孩子睡著之後,他的身體感受和他的本能,直接作出的反應就是蹬掉被子。

所以,即使是好的溝通方式和好的關係,固然能夠對孩子有更大的影響力,但是當孩子真實的需求存在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讓對方從根本上去做出改變。

我繼續把這段話寫在頭腦中的文章里,然後等著小樹睡得更熟,再輕輕的把被子給他蓋上。

又過一會兒,身邊傳來小樹大叫和抽泣的聲音,這幾天他假期之後重新上幼兒園,有點不適應,所以經常會做夢。

他又把被子踢開了,我好像朦朧中蓋上了,又好像沒有,因為實在太困了,不記得。

期間小樹又醒過來好幾次,我都依稀能記得,但是好像意識上並沒有真正的清醒過來,所以也沒有幫他把被子蓋上的行為,愛誰誰吧。

半夜,我迷迷糊糊感覺到小樹往我身邊拱,我把被子掀開,他鑽進來,還自己把被子往上扽了扽。

第二天一早,睡在我身邊的小樹被子蓋到脖子,比我給他蓋的還嚴實。

一定是他自己覺得冷的時候,把被子拉上來了。

孩子睡在睡夢中蹬被子,也會在睡夢中蓋被子,這完全取決於他自己身體的感受和需要。

蹬被子不代表不聽話,不是為了挑戰權威,只是因為「熱」。而蓋被子也不是因為對媽媽的尊重或者「聽話」,而是「冷」。

我一邊在心裡嘲笑自己對孩子本能的不信任。一邊又在頭腦中的文章又增加了一段:

事實上,我們應該給到孩子這個信任:他完全能夠了解並且照顧自己的感受。

熱了就不蓋,冷了就蓋;

飽了就不吃,餓了就吃;

不渴就不喝,渴了就喝;

開心就笑,難過就哭。

……

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真實的。我們也要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和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真的有智慧去保護自己。

很多時候家長操的心真的是太多了。

而我們學到的那些育兒技巧,很多時候只是用來緩解我們自己的焦慮罷了。

就像我要給當時很熱的小樹蓋被子一樣,雖然能夠通過技巧和影響力勉強他答應,但事實上,他的本能知道應該怎麼做。家長只需尊重就好。

只有當孩子滿足自己需求的方式影響到我們了,讓我們不舒服,給我們帶來麻煩困擾的時候,才真正需要去「管理」和「指導」。

所以,當我們還做不到在那些「跟我們其實沒關係的事上」給到孩子信任和尊重的時候,至少能夠用好一點兒的方法來表達需求,而不要通過對孩子的指責和威脅達到我們自己的目的。

再好的溝通,也不如尊重。

顯而易見,昨天晚上,無論我用指責強迫,還是和風細雨的方式,使得孩子蓋上了被子,都只是針對孩子睡著之前而已。

當孩子睡著之後,當失去他們意識控制的機會,被子都是會被蹬掉的。

不同的地方在於:

用指責和強迫的方式,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甚至可能會帶來強烈的反抗。

——就像從小被逼迫吃飯的我,現在每天吃飯幾乎都會剩一口。

不是真的吃不下,而是享受那種「我可以自己決定吃多少」的控制感。

何必呢?

樹媽馬瑞育兒書《把最好的自己給孩子》熱賣中

樹媽馬瑞

P.E.T.父母效能訓練資深講師

心理諮詢師,兒童沙游師

出版育兒書《把最好的自己給孩子》

孕期心理讀本《一肚子幸福》

攝影育兒攻略《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句我愛你》

情感療愈作品《分手笑忘書》

《最好的告別是將你遺忘在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暖記錄者 的精彩文章:

昨晚的月亮-月全食血月+超級月亮+藍月

TAG:溫暖記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