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光難掩硬傷, 短視頻能夠「火」多久?

風光難掩硬傷, 短視頻能夠「火」多久?




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的快速擴張,數字內容產業隨之引爆。如果說2016年的網路直播是資本追逐的風口,那麼短視頻則成為2017年以來最熱門的內容形式之一。



轟轟烈烈的「千播大戰」如今偃旗息鼓。曾經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倒閉之後,六分之一的直播平台在半年內相繼關停。




如今如火如荼的短視頻市場不免引人遐想:短視頻市場,會是下一個網路直播嗎?





圖片源於網路



直播網紅

轉戰短視頻




「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著今天拍什麼,怎麼才能上熱門。」

網紅於菁菁說。




2017年夏起,於菁菁從一名直播網紅轉行成短視頻生產者。她在幾個平台上註冊了賬號,以「宅妹」自稱,開始錄製一些「背部訓練」「腹部訓練」等日常健身系列視頻。




上傳十幾個短視頻後,於菁菁已經擁有近萬名粉絲。她錄製的短視頻內容也很廣,還有「一張濕紙巾拯救劉海」「這麼點菜就對了」等生活類節目。




「雖然成為第二個『papi醬』可能性不大,不過目前我的收入已經超過家人的總和。」儘管每周更新需要源源不斷的角度和玩法,壓力山大,於菁菁還是對短視頻市場的未來充滿希望。




艾瑞諮詢2018年1月發布的《2017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我國短視頻市場規模達到57.3億元,同比增長183.9%,業內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億元。




資本的湧入加快了行業格局和商業模式的變化。互聯網用戶對獲取信息的偏好從圖文領域延伸到視頻領域,短視頻內容生產者、消費者、傳播者呈爆髮式增長。




新湧現的快手、梨視頻、小咖秀等線上直播平台承載了短視頻大部分體量的內容生產,與此同時,愛奇藝、搜狐、騰訊等綜合性平台,以及QQ空間、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也紛紛入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短視頻的火熱和資本的趨之若鶩,讓人聯想到兩年前的直播行業。」短視頻創業者袁海源回憶,「那會兒,大量年輕姑娘搬進北京朝陽區的『網紅工廠』『直播工廠』,打開攝像頭,上線10分鐘,粉絲破萬。大部分主播月入10萬元起,公司和直播平台合作共贏,來錢很快。」




如今,直播行業走下坡路,袁海源和同行們始料未及。對於短視頻的日漸紅火,袁海源說:「視頻肯定是方向,但我不會把全部精力賭在這上面。

網民的口味說變就變,說膩就膩。昨天想聽網紅唱歌,今天喜好直播答題、養青蛙,明天又保不齊喜歡什麼了。」



碎片化

娛樂時代,短視頻迎合消費者需求




大批業內人士、投資人和學者對短視頻的前景表示看好。

「短視頻市場規模或許在5至10年內超過院線電影的票房總額。」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當代文藝批評中心主任孫佳山預測。




自2017年初開始,不斷有短視頻企業獲得新一輪融資,足見行業熱度。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均已完成短視頻領域布局。




「從外部環境來看,智能手機和4G網路的普及,打破了視頻消費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消費需求從圖文擴散到視頻,

短視頻作為對原有網路視聽產品類型的一個補充,滿足了用戶碎片化時間的社交需求、互動需要和娛樂需求,更適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與傳播。

」孫佳山解釋。




行業數據印證了消費者對視頻消費的偏好變化。《2017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1月份短視頻用戶單機單日使用次數為2.36次;同年8月,單機單日使用次數增長至3.41次;8月份短視頻用戶單機單日使用時長達42.1分鐘,比同年1月份增加了14.9分鐘。




艾瑞諮詢分析師張新田分析,

短視頻具有創作門檻低、社交屬性和互動性強、碎片化消費與傳播的特性。

「對於新聞資訊平台來說,短視頻豐富的信息承載量,能夠傳達更生動的資訊信息;對於社交平台來說,短視頻的社交屬性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互動,增加平台用戶黏性;對於傳統視頻網站來說,短視頻作為長視頻的補充形式,能夠滿足受眾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圖片來源於網路



「高流量

不代表高價值內容」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不少短視頻平台方、內容生產方如今陷入焦慮。隨著行業商業模式的逐漸清晰,對於涵蓋內容製作、內容發行、內容渠道、內容變現、內容營銷等多個環節的內容產業來說,內容製作和內容變現是永恆的關鍵。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張慧瑜認為,短視頻行業存在一些問題,搞笑幽默和明星娛樂佔據了短視頻內容池的大部分份額,但內容趨於同質化,商業變現尚未完全打通。「我們觀察到,不少消費者已進入審美疲憊期,對搞笑為主的內容逐漸失去新鮮感。」張慧瑜說,

高流量並不等於高價值內容,沒有價值的流量無法持續。






圖片來源於網路




短平快的特性,導致單體流量十分分散,進一步縮短了內容創作者的生產周期,提升了單體獲取流量的成本。部分公司變現機制「粗暴」,短期內大量消耗粉絲活躍度,無法兼顧內容的培育與健康的變現。




為了尋求相對穩定的商業變現,源於YouTube的多頻道網路產品形態MCN於2017年被引入中國市場。

MCN意味著在資本支持下,為確保內容的持續輸出,將平台下不同類型的優質內容聯合起來,以平台化的運作模式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孵化、運營、營銷等服務,提高內容生產效率,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提升變現可能性和效率。




目前,多家平台方已涉足MCN業務。他們與內容方建立直接聯繫,爭奪優質內容資源,植根於內容供給源,鞏固競爭壁壘。

「短視頻商業模式想像空間大。除貼片廣告、植入廣告之外,通過流量進行吸金,或通過粉絲經濟進行變現,還有較為專業的MCN的引入,為行業帶來多元盈利模式。」

孫佳山說。




流量的屬性與質量,對於蕪雜的短視頻持續變現意義重大。

「技能型短視頻的比例提升較快。未來,短視頻將與知識付費進行結合,付費內容產品有望成為下一個突破口。」

孫佳山預測。







 熱點閱讀:


國考面試季,半月談請代表委員來出題!看你如何接招?


@所有人,你有一份來自政府工作報告的考卷,請查收!


打破利益糾葛!城市群重構中國經濟「新版圖」


半月談評論:換屆之年須樹牢正確政績觀


半月談評論:全球稅改緊逼,中國須加快改革


只想領導看什麼,不問群眾要什麼:莫讓考核「頑疾」 阻礙現代化治理大局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18年第3期


原標題:《審美疲勞、變現焦慮: 短視頻「風光難掩硬傷」》


半月談記者:張漫子 | 編輯:鄧伽


主編:孫愛東


編輯:焦嬋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點贊 | 這張合影火了!我媽媽的媽媽的媽媽
新年寄語半月談,送你《2018 時政日曆》!!!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