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具文化是什麼?97%的茶客不了解,休閑品茶之餘讓文化融入生活!

茶具文化是什麼?97%的茶客不了解,休閑品茶之餘讓文化融入生活!

你知道多少茶具文化呢?

我們常常聽聞品茶,就想到茶本身的色、香、味、形等品質因素,而小壺想說的是,品茗環境的營造和茶具的使用,以及沖泡和品飲過程的科學化和藝術化

也非常重要。

▲南宋黑釉盞

唐宋時期:除陶瓷茶具外,宮廷富貴之家也普遍使用金屬茶具、玉琢茶具和水晶、瑪瑙茶具等。1987年4月,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秘藏地宮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宮廷所用茶具,這套以金銀器為主的茶具是迄今為止我國乃至世界僅見的留存於世的一套最完整的古代宮廷茶具。

元代:景德鎮創燒的青花瓷聲名鵲起。

明代以後:流行的飲茶方法是散茶「撮泡法」,茶具的瓷色尚白,器形貴小,當時宣德產的一種俗稱「雞心杯」的白釉小盞非常著名。正德年間後,江蘇宜興用五色陶土燒成的紫砂壺開始流行。

清代:陶瓷茶具的生產,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最為繁榮,製品精巧華麗,技藝達到了空前水平。清代名窯產地,除景德鎮和宜興外,還有石灣、德化、博山等地,清末湖南醴(lǐ)陵瓷業一鳴驚人,成為後起之秀。

▲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用金銀器茶具

3 | 宋 · 五大名窯

宋代最負盛名的有五大名窯,即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小壺就與大家講講它們所制茶具的特色——

- 汝窯 -

位於河南寶豐,曾專為北宋宮廷燒制瓷器。汝窯胎質細膩,淺灰白色,俗稱「香灰胎」,釉色為淡天青色,釉層很薄,有乳濁感。宋代汝窯僅存20年,後因金兵入侵而停燒,故傳世作品很少。

▲汝窯茶具

- 官窯 -

南宋時位於浙江臨安,是宋時朝廷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的瓷窯。南宋官窯製品造型端莊,線條挺健,釉色有粉青、油灰和米黃等,以粉青為上,渾厚潤澈,如冰似玉。釉面布滿紋片,這種釉面的裂紋原本是瓷器燒制時產生的缺陷,以後成為一種特別的燒制技藝和裝飾方法,名噪一時。這種瓷器的底足部為鐵褐色,口部隱呈紫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 哥窯 -

窯址至今未找到。傳世哥窯瓷器的胎骨較厚,胎質細膩,胎色呈黑灰、深灰或土黃色等。釉色有月白、灰青、深灰、米黃、灰黃等種類,釉面滋潤。

- 鈞窯 -

位於河南禹縣鈞台一帶,鈞瓷茶具有湯瓶、盞、杯等。鈞瓷胎質細膩堅實,造型古樸端莊,釉質肥膩,有明顯乳濁光。釉色有玫瑰紫、天青、月白、海棠紅等。因釉內含有少量的銅元素,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宛如藍天中的晚霞,色彩艷麗,又因施釉肥厚,在器物上呈現牛毛紋和蚯蚓走泥紋等。

- 定窯 -

有北定、南定兩處,北定在河北曲陽,南定在江西景德鎮。北定瓷窯以燒造白釉瓷器聞名,所產器物釉面呈牙白色或乳白色,胎骨潔白,堅密細膩,造型規整而纖巧,裝飾以風格典雅的白釉刻、劃花和印花為主,其白釉盞極其精巧,但定瓷中呈色為醬釉、黑釉或綠釉的所謂紫定、黑定和綠定,是更名貴的定瓷品種,較白釉定瓷價值更高。

▲定窯的黑釉執壺

4 | 明清 · 紫砂壺

小壺相信,即便是不太懂茶的人,也一定聽說過紫砂壺吧。紫砂陶具風行天下是在明清時期,當時它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異軍突起。

紫砂茶具除了具有精湛的製作技巧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外,還具有完美的形象結構和藝術表現力,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特別是其優美的造型與精湛的書畫藝術完美結合,形成了中國茶具特有的文化特色。

宜興紫砂壺的形制大都崇尚古樸,式樣變化多端,壺形大小也很不相同。明末清初間,壺藝風格趨於精巧,但風格高古與精緻兼備的紫砂壺依然廣受推崇。

紫砂壺的造型豐富多樣,總體上可分為光貨和花貨。幾何形體的光貨,圓的要求圓棒、勻正,方的要求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花貨為自然形體造型,如松、竹、梅、瓜果、鳥獸之類。

自明代制壺大師龔春開始,在紫砂壺上刻名字開始流行。在紫砂壺上進行書畫雕刻,則始於晚明而盛於清代嘉慶年間,陳曼生乃其始作俑者。文人參與制壺,鐫刻詩、書、畫、印於壺體的做法逐漸發展成為紫砂工藝中獨具的傳統裝飾藝術。一款古樸典雅、款式優美的紫砂壺會彌散出一種獨特的精緻的文化情韻。

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文化茶攤賞「非遺」民俗 文藝志願者迎新春送萬福
給客人倒茶為什麼要倒七分滿?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