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平之戰的換將風波,廉頗與趙括

長平之戰的換將風波,廉頗與趙括

戰國末期,長平之戰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具體來講,當時秦國的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存在;韓國和魏國面對秦國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楚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軍事實力也無法單獨和強秦抗衡。齊國雖然民殷國富但是距離秦國很遠,且當時齊國最為本質外交政策和英國的大陸光榮獨立政策很類似,雖然參與當時的連橫合縱,但是參與度比較低,也沒有與秦國產生直接衝突。

此時的趙國雖然國力不如秦國,但是軍事力量卻足以和秦國抗衡。秦國想要通過一場戰爭摧毀六國的反抗力量,那麼趙國的有生軍事力量就必須被消耗殆盡。

當雙方在上黨地區發生戰爭後,雙方陳兵長平,秦國主將白起,率兵60萬;趙國主將廉頗,率兵40萬。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雙方情況,白起,號稱戰國殺神;根據數據統計戰國時期各國的交戰死亡共計200多萬,其中被白起率軍擊殺的就將近100多萬;趙國主將廉頗,也是戰國名將之一,是趙國抵禦秦國進攻核心人物,所以這一次的主將就是他。

雙方在長平展開了拉鋸戰,更加確切的說就是相持戰;秦國雖然佔據優勢,但是並沒有一口氣吃掉對方的實力;趙國的實力雖弱,但是廉頗採用堅守不出戰術,就是和你相持;廉頗認為秦國勞師遠征,後勤勢必緊張;趙軍的背後就是本國,在後勤上是具有優勢的。

關於後來趙括替代廉頗有很多版本的說法,其中流傳較為廣泛的就是離間說,秦國通過各種手段挑撥趙王和廉頗的關係,使得趙王最後決定用趙括代替廉頗。

更加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替換廉頗的最為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趙國想要結束這場戰爭;因為趙國的內部資源幾乎已經被耗盡了。同樣的情況在千年之後的明朝末年也出現過,明朝總督洪承疇率領山海關外所有的機動部隊共計13萬,在松山和錦州一帶與皇太極相持,史稱松錦大戰;當時也是相持,但是明朝的兵部尚書不斷催促洪承疇進行決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明朝已經耗不起這十幾萬人的吃喝了;所以催促洪承疇,你好歹趕緊出去給咱打一仗是吧,贏了最好,輸了可以再說,總之一句話不能這麼耗著。

當時長平之戰的情況和松錦大戰時候比較像,雙都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相持;趙國在後勤壓力過大,趙王絕定結束這場戰爭,好歹趕緊給個結果。正常來講,改變作戰方式不應該到撤換主帥的地步,但是最終還是將廉頗換為趙括,那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作者認為,趙括之所以能夠接替廉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王比較認可趙括的進攻方案,即就是正面接敵,側翼進行大規模迂迴作戰包抄的戰略。

提起趙括,很多人對其的評價都是:紙上談兵。這是小時候大家學習成語故事的時候,課本上講的。如果嚴肅的討論趙括這個人,斷不能如此輕率而且武斷的下這個結論。

說趙括是不世名將那是誇張,如果說他只會紙上談兵,那也是不實際的。就算趙王在昏聵,也敢把40萬大軍交給一個沒有帶過兵,打過勝仗的人去統領吧,那可是趙國最為精銳的軍隊。所以說,趙括肯定是一定統軍打仗的基礎,而且在當時趙國的統治階層有一定的支持基礎,否則肯定無法坐到這個統帥的高位上去。

長平之戰的結果就是趙軍大敗,最後被坑殺近40萬,從此趙國幾乎一蹶不振,再無抵禦秦國的實力。但是秦國方面為何沒有趁勢一鼓作氣滅掉趙國呢?

原來長平之戰以後,秦朝軍隊的損失也是非常慘重,戰鬥減員非常厲害。而且秦國自己的物資供應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或者說已經無法在支持秦國繼續進行下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白起雖然獲勝,但也是慘勝;趙括作為主帥,導致將近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自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也絕對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如果從當時雙方採取的戰略來講,白起和趙括都採取了側翼迂迴包抄,正面短兵相接的策略;只是白起憑藉秦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保障,以及比趙括更加豐富的臨戰經驗,然後完成了針對趙軍的擊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嘉小董說 的精彩文章:

唐朝末年,都是那些人建立了五代十國呢?
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宋朝,為何被遼國和金國欺侮的如此厲害?

TAG:航嘉小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