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別罵黑豹:你們想看的基萌酷炫爆米花,漫威真的拍膩了

別罵黑豹:你們想看的基萌酷炫爆米花,漫威真的拍膩了

「一般」,「有點失望」,「不懂為什麼國外評分那麼高」。半夜兩點十分,《黑豹》首場放映結束,朋友圈裡的抱怨開始了,好在大家的情緒都還算穩定,沒有人覺得電影很爛。

能熬夜看零點場的,大多是漫威的忠粉,即使影片不及預期,他們也不會給出太絕情的評價——於是一天之後,《黑豹》徹底淪為了「爛片」。

「無趣」、「套路」、「政治正確」,乃至「漫威史上最差」,從首映日當晚開始,這樣的批鬥在微博和豆瓣上喧鬧得如火如荼,獲贊無數。《黑豹》的豆瓣評分在 9 日上午曾悄悄上漲了 0.1 分,但這勢頭還沒撐到半天,隨著更多人完成觀影,評分很快就又跌回 6.8 分。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說起評分,《黑豹》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電影開畫之前,美國主流媒體們幾乎給出了一致的好評:在爛番茄,媒體評價的新鮮度至今高達 97%;Metacritic 上媒體評分為 88 分。有趣的是,同樣是在這兩個權威評分網站上,爛番茄的觀眾評分僅為 79%,Metacritic 則更低,只有十分制的 6.8 分——與國內的豆瓣一致。

分歧在哪裡?

已經看過電影的話,你大概會有所感覺。《黑豹》的確如許多嚴厲的影迷們所說,衝擊力和娛樂性都不比以往典型的漫威電影,故事老套、打鬥也沒有前作精彩,它甚至沒有什麼驚喜。當你帶著「爛番茄 97%」的期待走進電影院時,幾無意外,它能帶給你的只有失望。

Michael B. Jordan 飾演的反派 Killmonger 才是真正的男一號;圖源:迪士尼

去年十一月,《雷神:諸神黃昏》在爛番茄上的表現也非常突出,到今天這部電影仍然有著 92% 的新鮮度。不同於《黑豹》的是,那一次觀眾並沒有失望。可漫威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洛基捧哏、浩克賣萌,導演活生生拆了整個雷神老家才勉強讓觀眾滿意。刻意討好觀眾的漫威式爆米花風格在那部電影中幾乎發揮到了極限,那麼接下來《黑豹》該怎麼辦?

在很多觀眾看來,黑豹並不是一個足夠酷的英雄,他沒有超能力,是個來自非洲的黑人,在目前的電影宇宙中與其他英雄的聯繫不夠緊密,即使有著高科技的裝甲,也不像鋼鐵俠一樣渾身上下塞滿了彈藥,這一切都讓觀眾很難對黑豹的起源故事提起興趣。

但事實上,黑豹卻是漫威英雄角色里非常重要的存在。

黑豹這個英雄角色最早出現在 1966 年的漫畫刊物上,由「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 Lee)和傑克·科比(Jack Kirby)共同創造。這是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美國民權運動發展到一個尷尬的階段,「黑人權力」運動接近尾聲,社會反響強烈,非裔美國人的維權鬥爭被政府視為對社會穩定的威脅,這之後的不久,1968 年,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遭人暗殺身亡。

斯坦·李和傑克·科比;圖源:WikiMedia

在整個美國社會對種族問題都異常敏感的時間點上,斯坦·李與傑克·科比決定在漫畫中加入這位黑人英雄。「他比白人更聰明,比白人更富有,比白人更先進,」在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Kavin Feige)看來,創作黑豹這樣的角色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大膽」的事,「(在電影中)我們不想改變這點」。

同美國隊長一樣,黑豹角色的誕生有著它獨特的現實意義;但與美國隊長不同的是,正邪兩立的世界大戰已經徹底結束,但少數族裔的平權之路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黑豹》和《神奇女俠》都成了熱門大片,這簡直是個奇蹟。因為我記得有那麼一段時間,主流電影公司們都不相信女性或者少數族裔能撐起一部超級英雄的電影。我能記得這個,是因為,那就是去年這時候。」剛剛過去的第 90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吉米·坎摩爾(Jimmy Kimmel)在開場白中說了這麼一個段子,贏得了滿堂彩。

去年,女性超級英雄神奇女俠掀起了一波熱潮,蓋爾·加朵(Gal Gadot)對女性超級英雄的演繹吸粉無數,加上年底興起的 #Metoo 運動,《神奇女俠》作為男女平權運動的象徵,其意義早已超越了電影本身,從文化作品上升到政治領域進而被更廣泛地討論。現在,《黑豹》面對的也是同樣的情況。

漫威十周年合影;圖源:Marvel

《黑豹》是漫威電影宇宙(MCU)的第 18 部電影,也是第三階段十部電影中的第六部,下一部就是即將拉開大結局序幕的《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

在討論漫威為什麼要這麼拍《黑豹》時,上面的信息是無法忽視的。自 2008 年 MCU 首部電影開畫以來,幾乎每部漫威出品的電影都有著絕對的票房保證,漫威抓住了觀眾「喜聞樂見」的興趣點,工業流水線般生產出標準、均勻的超級英雄大片,不出意外,這些電影的評價大多都是好評為主。

可漫威並不滿足於「工業化的生產」,坊間關於「漫威不如 DC 有內涵」的說法一直是它的心病。手握幾十年積累的海量漫畫作品,漫威不僅僅想複述那些四五十年乃至七八十年前就寫好的老故事,它還想表達一些能夠啟發人們思考的新東西。

老黑豹國王在聯合國演講;截圖:電影《內戰》

這一點從系列第三階段的開始就表現得非常明顯,《美國隊長:內戰》可以說是漫威目前兼具媒體認可和觀眾滿意的最佳作品。影片中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聯合國會議,以及英雄間的政治對立,的確是漫威電影之前非常罕見的元素。不過,漫威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地在這部電影里探討更多嚴肅的東西,還是與其對《內戰》強大演員陣容的自信有關。與其說《內戰》兩者兼得,不如說是 MCU 前兩階段的積累成就了《內戰》。

因此,在系列即將步入終章時,不願再走在老路上的漫威在《黑豹》上進行了更加極端的嘗試,憋了一肚子的話,也終於有機會一吐為快。

《黑豹》上映以來,觀眾吐槽的焦點無非「打鬥不激烈、場面不刺激」,但當你把對電影的期許轉向相對安靜的對白時,驚喜並沒有缺席。

影片的結尾,黑豹在擊敗大反派 Eric Killmonger(中譯:殺人魔頭)之後,動了惻隱之心:「也許我們還能治好你」。

「為什麼?再讓你把我關起來?不!把我葬在海洋里,陪著那些跳船的老祖宗,因為他們知道,死亡好過枷鎖。」

漫威的電影里什麼時候出現過這種台詞?

頭圖來源:迪士尼

責任編輯:卧蟲

本文來自極客公園,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Booking.com CEO專訪:今年要給Airbnb帶來更多壓力
9年「燒掉」107億美元,Uber投資者為何還甘心投資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