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把優秀傳統文化種子植入校園

把優秀傳統文化種子植入校園

■兩會快評

日前,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委員聯組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在學校里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一個學生願意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願意體驗優秀傳統文化,願意交流優秀傳統文化的環境。

文化是一定群體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精神活動、審美情趣等的綜合體。中華傳統文化就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學習領會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絕非開設一兩門課程、誦讀一兩本經典便可實現。因此,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有利於傳統文化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長期發展積澱而形成的文化價值體系,一般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層面,其中既有顯性的形態,如校舍、草場、花木和各種儀式活動等;也有隱性的形態,如校風、班風、學風、校園人際關係、師生精神文化生活等。可以說,校園文化代表著學校的文化品位,它會在無形中給生活、學習其間的每個人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植入校園文化中,形成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讓學生像花草生長在陽光下、魚兒遊戲在清水中,不知不覺間就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由知識學習、行為實踐,再內化為品質修養,從而達到凝神聚氣、強基固本的目標。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融入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是當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建設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範,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建設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建設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這些核心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並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憑藉無限豐富的載體存在於中華民族生產、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也不能構建空中樓閣,而是要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推進戲曲、書法、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打造健康活潑、昂揚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同時,提升教師文化職業道德修養,培育友愛、信賴、關懷、包容、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這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會化作粒粒種子,播種在青少年的生命當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作者系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10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星火指南》——全國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評選活動星級榜單發布
吳智深委員:生態文明教育要體系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