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日行山在香港——還來香港逛吃逛吃,你就OUT啦

春日行山在香港——還來香港逛吃逛吃,你就OUT啦

我是棒棒方,這個同學起的愛稱跟了我十幾年。我領養了兩隻黑貓,兩隻沒有血緣關係卻總被誤以為是親姐弟的澳洲純種田園貓—老大Flappy和 老二Buddy。

我熱愛長跑,跑步10公里起,愛看書看電影,更愛和有趣的人聊天

我愛我的二黑左右護法,在這裡分享幸福貓生,倡導科學養貓。

Mystery of Love

 Call Me By Your Nam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Sufjan Stevens 

00:00/04:08

20歲出頭的時候,我覺得香港是個金錢城市Money City,沒有歷史,文化,沒有靈魂,再加上狹窄,擁擠,第一次來香港我看著行色匆匆的香港人就像看辛勤勞作的工蜂,內心充滿了抗拒,而不是嚮往。

而真正住在這裡兩年,最讓我意外的是身為國際都市的香港,儘管有著317座摩天大樓(高度超過150米,位居全世界首位,但境內1108平方公里的土地,約四分之三仍是郊野。這塊彈丸之地有著無數怡人的風景——大海之濱,有淺灘偉岸;群山之巔,有草坡茂林;不論從海邊遠眺或由千米的山巔俯瞰,均可見山水相連,風光如畫。

我毅然決然地取消了健身卡,和一群興趣相投的朋友們,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懷抱,開始了Trail Running山跑的旅程,發自內心的,無比享受這份與山林大海親密接觸的自由與快樂,而我也變得更加健康,自信,美麗,更加熱愛生活。

生命

奔跑

而對於也許不熱衷跑跑跑的你來說,除了買買買,吃吃吃,香港是可以走走走的,這也是為什麼香港被《孤獨星球》連續評為譽為「亞洲十大旅遊勝地」,原因並非是繁華的都市景觀,也不是購物,甚至不是美食,而是因為「迷人的自然風光」。

香港郊野行山路線眾多,我個人最喜歡的有兩處,晨運徑(Morning Trail)和大東山(Sunset Peak)。

晨運徑

晨運徑難度係數較低,始於半山,終於太平山頂,全長只有2.8公里。太平山頂(Victoria Peak)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而命名,是香港有名的景點,除了觀景還有著名的杜莎夫人蠟像館供遊客消遣,一般遊客都是從中環乘坐觀光電車到達。在我看來,沿太平山另外一側的晨運徑步行而上卻是更優選擇,一來省去了排隊的焦躁,二來在鋼筋水泥市中心登山領略自然風情,全世界唯有香港可以做到。

雖然名為晨運徑,但是我最喜晚上7點半左右起跑,這樣到山頂可以看到整個無敵夜景,此時的香港最有現代都市的魅力。

這條小徑始於半山的哈頓路(Hatton Road),一段長長的上坡路到盧吉道(Lugard Road)上的一個小公園,之後,便是一段平坦的步行路程,此段路程遊客甚少知道,可以閑庭信步俯瞰整個維多利亞港,欣賞城市天際線的壯觀景色,直至到達熙熙攘攘的山頂廣場,恍如從片刻的世外桃源回到煙火妖嬈的俗世凡間。

在殖民地時代,山頂和半山區是歐洲殖民者的住家首選(今天也是香港的富人區之一),因為它比低洼沿海地區涼爽和濕潤。直到1888年山頂纜車的建造,早期的歐洲殖民者就靠坐轎子在陡峭的山坡上下山(讓我想起來了小學課本里的挑山工)!!! 而從1904年到1930年,該地區更是被指定為歐洲殖民者的專用住宅區。而今天半山的鬱鬱蔥蔥綠意盎然,雖然直接得益於香港政府花大力氣百年植樹造林,自然也與此脫不了干係。6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體會到香港的過去與現在,何樂而不為呢?

溫馨小提示,山頂時有野豬和豪豬出沒,我跑步上山時有碰到,超可愛的,完全不會傷害人哦!

大東山

我最愛在大東山看日落。

我很喜歡看日落,小學的時候放學媽媽接我回家,中間要經過橫跨白河的老橋,我坐在自行車後面看著夕陽灑滿河面,覺得好像流油的鹹鴨蛋黃,看著媽媽理髮店燙好的捲髮,好像雞汁速食麵。所以,對於金牛座的吃貨來說,日落是滿滿的幸福感。

大東山的英文名就是Sunset Peak日落峰。

在大東山,你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香港。

樸實,大氣,而美!

不管你是攝影愛好者還是登山愛好者,大東山都不會讓你失望。

初春

盛夏

大東山位於南大嶼山,海拔高度869米,西靠鳳凰山,右連二東及蓮花山,是香港第三高山,因此行山難度係數中等偏高。我習慣從中環坐30分鐘的輪渡到梅窩,然後沿著南大嶼山路走25分鐘到達大嶼山郊野公園的入口,也是進入大東山的開端。接下來是連續30-40分鐘辛苦的爬坡,原始路徑蜿蜒向前,盤根錯節的樹根時而凸出地面,彰顯蓬勃的生命力,耳邊的蟲鳴和天邊飛過的黑鳶,讓你感覺到真的是進山了。

在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一片高地上,分布著以石塊建造的小屋。這些俗稱爛頭營的石屋群,是由外籍傳教士所興建的渡假屋,頗具特色,部分更建有小型儲水箱。至今部分石屋由私人擁有,部分則由團體管理。

據說這些石屋已有90年歷史,而其中興建的過程亦十分曲折:

1923年,一群失意的外籍傳教士因為種種原因,想要在英屬領地內興建一個廉價的高山營地。營地的最初選址原來並非大東山,而是大帽山(Tai Mo Shan)。但就在那個夏天,多達11個颱風來襲。由於棚舍迎海而建,而且由木材搭建,結構簡陋,最終敵不過強風的吹襲。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試圖在大帽山的另一邊以及馬鞍山(Saddle Mountain)搭建營舍,但都因意見分歧而使計劃告吹。直到一天,有人提議到大嶼山的高山探索。

1924年夏,探險隊由長洲乘小艇至梅窩,朝大東山進發。其中有隊員成功搭起棚舍,並在那裡享受了一個短暫的夏天。隨後棚舍相繼築起,更在1926年夏天接近完工。

越過石屋的小插曲,當你終於到達大東山頂的時候(最好是傍晚6點左右),深呼一口氣,準備好將眼前如畫的美景記錄在腦海里吧:

溫馨小提示:香港郊野行山的指示牌做的相當規範,中英文皆有,不用擔心迷路哦。

此刻坐在沙發上或床上的你有沒有心動,有的話就來香港找我玩吧,棒棒帶你們去爬山。^ ^在大嶼山早起登山時常會遇到周潤發哦。

貓咪帶來溫暖 溫暖點亮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棒棒方貓 的精彩文章:

TAG:棒棒方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