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與王者差異

諸葛亮與王者差異

閱讀更多文章

華商書院《諸葛亮與王者差異》這門遊學課程在四川自貢上課,由周正教授主講。周正教授是國內著名的老師,是央視《心理訪談》、《人物新周刊》、《財富》欄目心理專家。

上課的前一天,我和華商29期熠璋兄在一起喝茶。熠璋兄聽說我要去學習這門課,對我說:「這堂課程非常精彩,將徹底顛覆你以前頭腦中對諸葛亮的美好印象。我借用周正老師的話說,諸葛亮一無是處」。

在我和絕大多數國人的心目中,諸葛亮英俊瀟洒,知識淵博,足智多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是很多中國人的偶像。突然聽說諸葛亮一無是處,我是絕對接受不了的:哪個人沒有優點?哪個人又會沒有缺點呢?但是,如果說一個人一無是處,實在是無法想像。更何況是諸葛亮這樣耀眼的明星呢!我倒是想馬上去聽一聽,到底諸葛亮是怎樣的一無是處?

這次課程給我的震動實在是太大了!周正老師完全顛覆了我對諸葛亮的良好印象。課程的最後一天下午,當周正老師說出「諸葛亮一無是處」、「病態人格的諸葛亮更是極端追求完美的妖怪」的時候,我的不滿與憤怒情緒隨之達到了頂點。我站起來反駁:「周正老師,我聽了您兩天的課程,深受啟發,但是,我實在是不敢苟同你的觀點。我講兩點:第一,兩分法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根本的方法。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諸葛亮也不例外。老師說諸葛亮一無是處,違背了兩分法。我不能接受老師的結論。同時,我認為老師對諸葛亮的結論「一無是處」、「病態人格的諸葛亮更是極端追求完美的妖怪」不僅太過武斷,而且嘩眾取寵。第二,諸葛亮是蜀國的丞相而不是漢王,更不是皇帝。如果我們苛責其因過於敬業而缺乏帝王思想,這是求全責備,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我們看到了他的歷史局限性和個人能力的局限性。在今天看來,他的一些做法確實讓我們企業家警醒。我們需要吸取他的反面教訓。但是總的來說,我認為諸葛亮居功至偉,諸葛亮一生功過是三七開或者四六開,這是比較客觀的。」我說完之後,張寧兄也站起來,對周正老師的部分觀點也表達了不同意見。

聽了我們措辭激烈的反駁,周正老師並沒有生氣,而是微笑著認真地對同學們說:「我說諸葛亮一無是處,絕不是嘩眾取寵,而是事實,希望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們,在今後的日子裡好好的讀一讀三國,認真地分析,細細地體會。」

參加完課程回去後,我抽出時間再讀三國演義,重新思考認識諸葛亮。我得出了如下的結論:諸葛亮本身是丞相而非帝王,用現在的說法,他就是一個打工的,如果我們按照帝王的標準去衡量諸葛亮,有失偏頗。同樣的,我們以老闆的標準要求員工,那也是不現實的。

我們需要站在企業家的視野去分析諸葛亮。如果企業家像諸葛亮一樣事必躬親,不授權,不分權,求全責備,可能會造成手下沒有人才。但是,如果我們企業家也認同「運籌帷幄,克勤克勉,一心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是「一無是處;是病態人格和極端追求完美的妖怪」,那麼,我們企業家真的就會被自己的優秀員工所拋棄!

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民營企業家聘請的職業經理人知道他的老闆對「克勤克勉、一心為公,鞠躬盡瘁」的「職業經理人」諸葛亮竟然有這樣的評價,竟然把他貶損的一無是處,他會怎麼想呢?他一定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再犯傻了,千萬不要再為老闆賣命了。我不要落得諸葛亮的下場。

這才是企業家的悲哀!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有以下四個方面致命的錯誤:

一、求全責備,苛求人才。

求全責備,苛求人才,其結果是感嘆蜀國沒有人才。

諸葛亮有一個著名的七觀理論:一是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是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是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是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是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是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我以前讀過七觀,當時還認為諸葛亮總結的挺有道理。但是聽了周正老師的講課,再分析一下,我才發現:諸葛亮的人才觀有點求全責備。試想一下,符合七觀理論的人,應該不是人而是神了!這樣的德才兼備的全才,全國有多少?我們所在的地域又能有多少呢?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人才,只能是感嘆沒有人才!

怪不得我有時候也有同感呢!原來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伯樂。

諸葛亮用人七觀

我們再看看曹操的用人觀。曹操用人注重真才實學。他甚至不問品行如何,只要有才能,都任用。曹操有名的舉才三令,鮮明地說出了他的這種主張。

建安十五年令:「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十九年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二十二年令:「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汗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汗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備舉所知,勿有所遺。」

曹操三令的內容差不多,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話:「唯才是舉。」特甚至說: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備舉所知,勿有所遺。

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諸葛亮和作為王者的曹操相比,二者對人才的選拔、任用有著天壤之別。這就是為什麼曹操軍營里人才濟濟,而在諸葛亮的軍營里,在他死了以後,竟然沒有真正的大將可用。

二、壓制下屬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

諸葛亮一生聰明,流傳最廣的就是他的錦囊妙計。諸葛亮派趙雲跟隨劉備到東吳和孫權的妹妹結婚。臨行之前,諸葛亮給了趙雲三個錦囊妙計,讓趙雲到南徐時打開第一個,到年底時打開第二個,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諸葛亮還專門叮囑趙雲,不能提前打開。諸葛亮的做法,嚴重的傷害了趙雲的主管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趙雲只能像傻子一樣去執行命令,沒有一點的自主性,因此趙雲出發前悶悶不樂。趙雲他能不苦惱嗎?在諸葛亮這樣的領導下工作,不要說創造性,一點樂趣都沒有。正是諸葛亮的聰明和智慧遮蓋了屬下人才的鋒芒,讓屬下失去了創造性,失去了很多成長的機會。

因此,現在看來,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不好。他成就了自己的虛名,卻荒廢了屬下。當然,也許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個錦囊妙計。

三、大權獨攬,事無巨細,不分權,不授權。

諸葛亮一生大權獨攬,個人意願代替集體決策。

史書記載:丞相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亮乃約官職,修法制。三國演義記載: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

堂堂的一國丞相,竟然罰二十已上的刑罰,諸葛亮都要親自審批,實在是難以想像。諸葛亮不授權,不分權。上行下效,他這樣的做法,長期如此,屬下的工作積極性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四、不知天命,逆勢而行。

早在青年時期,諸葛亮有感於劉備的三顧茅廬,他出山的時候就定下了匡扶漢室的一生目標。

有目標是好的,也應該。但是,不顧現狀,不管條件是不是具備,就強行而為,就很難得到好結果,這就是孤注一擲了。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耗盡了蜀國的財富,窮兵黷武,只為了他的那個不現實的匡扶漢室目標。他不識天時,不順勢而為。明明知道以蜀國的財力物力,很難打贏人力物力財力都數倍於甚至十數倍於蜀國的魏國,但是他還是一次又一次的發動了北伐戰爭。

悲哉!壯哉?

諸葛亮苛求人才,壓制下屬,一意逞能,大權獨攬,不分權,不授權,吾等後輩必須引以為戒。

今天,中國的企業家每天想的都是把企業做好,做強,做大。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把企業做久。這就要求企業家吸取諸葛亮的經驗教訓,唯才是舉,唯才是用,順勢而為,成就一番大事業。

課程講完之後,晚上聚餐。正好我和周正老師在一桌,還是鄰居。我端起酒杯向周正老師敬酒,同時也算是對我在課堂上當著眾多同學們的面「反對」和「頂撞」老師表示歉意。周正老師在我耳邊悄悄地說了一句話:「書強兄,在大家的心目中,甚至在全中國人的心裡,諸葛亮的形象幾乎都是完美的。我之所以做出「一無是處」、「病態人格和追求完美的妖怪」這樣的結論,實乃矯枉過正也!我不這樣講,也無法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和思考。」

聽完老師這句話,我驚愕之餘,對老師欽佩之極!引起我們的憤怒或共鳴,通過剖析諸葛亮的過失,故做驚人之語從而引發企業家的思考,這不正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嗎?這正是老師勝人一籌的高明之處。

這才是一流的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跌宕人生路 的精彩文章:

開篇 為什麼要學習曾國藩

TAG:跌宕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