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1

唐朝的時候有個木匠,自己卧室里的床壞了,自己卻不會修,要請別的木匠來修。柳宗元聽說了,恥笑他是個不學無術,名不副實的人。

但是有一天,京兆尹,也就是長安市市長,要修衙門。柳宗元路過時,發現其他木匠都畢恭畢敬地把這位木匠迎到工地。他說砍這兒,大家就砍這兒;他說削那兒,大家就削那兒,全部看他臉色,沒有人敢擅作主張。工程款的一半要歸他;最後修成署名,也只署他的名字,而其他工匠們都不名列其上。

原來他是那個畫圖的工程師。柳宗元這個時候就感嘆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矣」。

2

這句話本來是孟子說的。用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來看這個問題,勞心者就是所謂「統治階級」,勞力者就是所謂「被統治階級」。

當然,此處的木匠,充其量也只是「中產階級」,明顯還在拿著俸祿,也無法實現財務自由。這也論證了當下一個很流行的觀點:「被資本壓榨,是知識和技術的宿命」。

雖然這句話聽上去很悲慘,但是我們還有更悲慘的:

捫心自問,自己有多少可以被壓榨的「剩餘價值」?

1

高考從階層理論看,是實現階層流動的一個通道。那其標準,就一定是:你是否符合進入高一層階層的要求呢?

所以我們就一定弄清楚一個問題:所謂的upper-class, middle-class,和其他,諸如工薪階層的區別在哪?

答案很顯然啦。你是勞心,還是勞力呢?

有人說,啊我每天就坐在教室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思考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這還不算在勞心?為什麼我就考不好呢?

一個眾所周知的比方:如今坐在寫字樓里的普通白領,和上世紀坐在紡織工廠里的女工有什麼區別?社會總體生產力在發展,「勞心」、「勞力」的概念也是相對性的,在動態發展的。

前兩年是中國經濟很關鍵的兩年,一個原因就是宏觀商品統計發現,速食麵、榨菜的銷售轉為負增長,而麵包、咖啡、外賣等銷售量持續上揚。速食麵和榨菜,代表的是農民工時代;而麵包、咖啡、外賣,代表的是我們要面對的「白領時代」。

吃的玩意兒變了,不過是社會總體生產力的提高。想想改革開放40年,誰不是越吃越好了?但是每個人在社會中的相對位置,卻肯定不會都有所提高。

當年困擾父輩爺爺輩的電視、電冰箱、收音機、小轎車,如今只是變成了你買不起的北上廣的房子罷了。

現在的「勞力」,燒的不是體力,是腦力。但本質上,仍然只能算是「勞力」。一個顯而易見的可以判斷一個工作是勞心還是勞力的方法,就是思考它能否用技術來替代,譬如當下比較熱的AI什麼的。

4

所以,如今「真正」的勞心,是要有總結性和創造性思維。這也是高考的「隱藏要求」。

如今真正的懶惰,不是「行為的懶惰」,而是「思想的懶惰」

寒假回高一座談,很遺憾看到長郡高一的直系學弟學妹們,大都全在外面補課。真正留下來,跟著年級組自習的人,只有100來個,算上競賽組在自習的同學,也就200個人。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所有其他學校的人,都知道長郡之所以一直領跑湖南的秘訣,就是「大量自習」的時候,長郡的同學們卻自己跑出去上課了,豈不是很令人嘆惋。

培訓課,一節兩節是可以理解的。「師傅領進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個寒假全天都在外上課,就令人擔憂了。

培訓課,即使是最佳效果,也僅僅只能維持一個「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成績水平。想要考好,必須自己經歷一番受虐一樣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獨立總結。

高考考察的,主要就是學生總結的能力,而且是自己總結的能力。

一是因為,老師灌輸的內容,如果不自己總結,就遲早會還給老師——因為你不熟悉細節和過程,好比我最愛的北京填鴨的餵養方法:

二是因為,在外面上課,老師們哪有力氣給你啟發思維——能盡職盡責的替你把總結做了,都是極為罕見的好老師了。

當然,我從不排除會有好老師的情況。但是,好老師絕對不會讓你一天到晚上他的課。因為他知道,該放手時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

他會教你的,是如何學習「方法」的「方法」,所謂「道中之道」,所謂學習的方法論。

至於這在哪學?一是要不厭其煩、死纏爛打地找你在學校的老師教你,二是自己留夠時間,在獨立思考中尋求答案。

當然,看我們公眾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分來敲門 的精彩文章:

贏在自招?這裡有10條不可不知的秘密(二)

TAG:高分來敲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