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怎樣能愛上學習?學的更好(1)

怎樣能愛上學習?學的更好(1)

這段時間在讀過一本《有效學習》,反覆讀了好幾遍,書中對學習的整個過程,寫的很深入,非常有啟發。





書中認為一個系統化的學應該包括如幾個步驟:價值感、目標、提升、實踐、融合、反思,每一個步驟都在發揮著必不可少的用處。

書中的內容非常有價值,要是寫成一篇文章可能會特別長,導致你很難讀下來,我把筆記分為兩、三部分,希望你能花些時間去仔細閱讀。要是有空,最好把這本書買回家,讀上幾遍。


正文





動機是學習活動的終極動力



年前有人向我提問,應該如何保持自己的學習動力?

當時我的回答就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能回答出自己究竟為什麼學?

一旦這一點清晰之後,很容易就能保持自己學習動力了。你所的技能給你帶來的價值感才是學習的終極動力。

記住:學習動機是掌握任何一項技能的第一步。一旦逐漸理解該項技能的現實意義。

但最常面臨的問題就是,別人告訴你意義你並不一定能接受或重視。這個動機必須要你自己積極主動去發現才行,不管你學什麼,都要找到自己與這個專業的關聯在哪。

心理學家肯·巴倫列過一個公式來解釋這種現象:

動力=一系列的付出(即完成某一任務所需要的努力)+對目標的期待(即對自我效能的理解)+價值感(即事物的意義)

巴倫認為,最後一項因素通常最為關鍵,是這個因素決定了「我到底要不要做這件事」。

因此我們要在學習內容和我們自己之間建立更強的關聯性。我們首先要明確學習某項內容的長遠意義,並藉此激發學習的動力。

如果找不到意義,可以調整看待事物的角度。想想怎樣把你當前所的技能跟你的興趣、愛好和目標聯繫在一起。

學這個專業知識對我有什麼價值?如何讓所學的知識與我緊密相關?在實際生活當中,如何使用該專業知識?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的探索和發,是我們學習活動的第一步。我們會不斷地嘗試和探索,總是希望看看有什麼東西既符合我們的興趣又對我們有價值。

只有當你真心的認為自己應該去做,才能讓動機形成閉環。

我在網上寫了十多年時間,最大的動機是我真心的這認為,把自己學的知識寫出來,定期閱讀、總結,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好處,讓我的學習效果更好。哪怕遇到各種困難,也會去想辦法去解決。



以目標導向的學習方法

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之後,第二步就是設定你的學習目標

為了掌握專業技能,我們需要把它們分解成我們大腦能夠消化吸收的片段,然後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分散的信息片段上面。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把一個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小的目標,在解決這些小目標的過程中,就可以把單次的適時記憶時,積累成長期記憶,並存儲在大腦中。

我們在從事學習活動的時候不能多任務並行。聽音樂、開車、寫計算機程序都會拖累短時記憶,從而造成我們的理解能力下降,甚至在演示文稿的過程中播放一些音樂,都會干擾我們的學習活動。有一項研究指出,收看在線課程時,不播放背景音樂的人比播放背景音樂的人掌握的內容要高出150%。

當你在學習的時候,最好排除任何可能造成認知超載的干擾因素。如果在解數學題,最好別翻看你的社交軟體;如果在聽一個重要的談話,最好別走神去想你的旅行計劃;如果希望學習專業特長,最好遠離Instagram這類社交軟體。這些讓人分心的事物都會損耗短時記憶能力,讓我們沒法真正投入學習活動。

新知識的學習需要已有知識做基礎



我們通常是從已知的事物角度來理解新事物的,學習任何新知識都是建立在我們已有知識的基礎上。

在學習過程中,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對一輔導,因為這種方法能提供大量的實時反饋,了解哪些知識點更重點和哪些知識點掌握情況如何。

一對一輔導之所有有效,因為輔導工作是在我們已知的知識基礎上展開的,輔導人員把新知識調整到我們已有知識可以接受的程度。

這個觀點在任何一個領域都適用,不管是數學、藝術、木雕還是其他領域。沒有一些已有知識,就沒法進行一個專業領域的學習。正如認知科學家丹尼爾·威林厄姆所說,基礎知識和基本事實是達到更深層次理解的第一步,我們學習任何新知,都需要相關的背景知識。

在學習新的知識過程中,可以把知識想像成構建學習活動的基本模塊,是建造「理解」的磚塊和砂漿,並據此做出學習成果的最好預測。你必須要找出組成這門知識的基本知識和事實。把這些基礎掌握之後,一步一步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綁定」起來,利用舊知識幫助理解新知識的含義。

知識確實就是力量。對基本事實的了解,使得學習專業知識更加有效。、


學習活動要找到最佳的機會窗口




為了學習新內容,這個新的知識或技能必須「恰到好處」,既不能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認知水平,使我們置身於新知識的迷宮裡不知所措,也不能過於簡單,學不到什麼東西。我們最佳的學習空間,就是在剛剛超出我們知識和技能範圍的邊緣位置。



但在常規情況中,人們在這項工作中的判斷力都很糟糕。當人們準備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他們或者選擇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或者選擇過於困難的內容」。

好的學習活動就是要找到最佳的「機會窗口」,也就是學習那些處於我們知識範圍邊緣位置的內容。

為了學習新知識,我們需要涉足現有知識所不能及的領域。而最有效的學習活動,是學習未知領域中對我們來說最簡單的內容。

好的遊戲之所以吸引人,實際就是各種精心設計流程和技能,每一級設計得都比前一級難度大一點點,正是這種不斷提升遊戲技巧的誘惑,讓人們沉迷於遊戲中反覆磨鍊自己的技能。

需要把學習目標設定得略微超越我們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在學習上,我們總需要比以前更加努力那麼一點點。


將所學知識關聯起來能產生高效的學習效果




專業技能和記憶都不是線性事物,它們更像一張逐漸蔓延的網路,裡面有各種連接和匯聚的節點。

書中提到了一個例子:


一個醫學專家薩克斯貝里,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薩克斯貝里注意到,專家與一般人對事物的思維模式非常不同。那時候他還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學生,正在和一個團隊處理一個複雜的病例——治療一個疼痛疾病的患者。薩克斯貝里與同學一起給患者做了基本的檢查,量了血壓,測了實驗室檢測項目,但就是無法確診。

於是,薩克森貝里和他的團隊一起查找一些不常見的疾病。他們進行了更多的檢查和化驗,還是無法確診。最後,團隊只能請來了醫院裡最資深的醫生——維爾登施泰因醫生。

維爾登施泰因醫生穿著實驗室的白大褂,一臉嚴肅地走進病房,只過了一小會兒就宣布了診斷結果。實際上,他花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找到了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療方案。

這件事給薩克斯貝里上了生動的一課:他們的團隊掌握了很多孤立的事實情況,而維爾登施泰因醫生卻掌握著一套系統化的專業技能。經驗豐富的醫生不僅知道基本概念,還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可以比較輕易地找到癥結。薩克斯貝里說維爾登施泰因醫生就是一個「行走的數據分析儀」,因為他能夠「利用他的模式識別能力,迅速分辨出哪些是重要內容」。

幾乎每個專業人士都會逐漸形成薩克斯貝里所說的模式識別的技巧。專家們都是以一種更為融會貫通、彼此關聯的方式進行思考。他們大腦中那些長期記憶的內容是建立在知識的關聯關係上,而不是建立在孤立的特徵上;是建立在知識體系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堆砌的事實基礎上。因此,他們看起來特別神奇,就像一個個「行走的數據分析儀」,能夠通過問題的表面特徵識別出深層的核心問題。

這些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的知識網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培養。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忙在學習時效果更好一些:在學習一門專業知識之前,先把你對這個專業的理解寫出來。

這種「寫下來」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事實因素的關聯上,而不是集中在孤立的事實因素上。把已知內容寫下來,可以讓我們的思維做好準備,以便在下一步專業學習里建立更多的連接,對專業知識進行更系統化的思考,並最終形成系統化的理解。

做一些低風險的評估也可以把所學知識融入已有知識網路,比如通過考試、解決問題、寫文章、做分享。這些方式都可以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地梳理所學的專業知識,找出自己的盲點。

能夠高效學習的人,都是經常在頭腦里問問題的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在頭腦中問自己:為什麼是這樣的?這個事情是如何與其他概念相聯繫的?在格雷澤研究家庭用品的案例中,那些問「為什麼」和「如何做」的人,明顯比那些不問問題的人對這些物品的理解更加深入。

卓越的專業技能需要養成專業的思維技巧





想成為某方面的專家通常都需要花上很長時間,去形成跟這個專業有關的思維方式。


一個科學家理查德·克拉克,花上很長時間去研究這個問題,他會請來一些行業的專家到他的實驗室里,或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護士,或者是一位職業網球運動員,抑或是一位非常專業的聯邦法官。然後,克拉克會問他們一些在他們各自專業領域裡非常具體的問題。比如,在進行某個工作步驟的時候,你在想什麼?你的右手放在哪裡?能否一步一步地解釋一下你是怎麼做的?

他發現這些引人矚目的專家對自己解決某個熟悉的問題或者完成一項熟悉的任務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只能清晰地描述出30%左右,剩下的部分完全是「自動的、無意識的」。也就是說,這些專家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不在他們實際的視野範圍內,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懂得了這麼多,這些超出視野的專業技能已經完全變成無意識、自動的一部分了。

啟動元認知是設定學習目標的關鍵因素




學會如何學習通常就是要搞清楚所學專業從整體上看是什麼樣子的。



元認知:搞清楚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理解事物的。也可以說,元認知是要掌握如何從思維活動的角度看待問題,從而對人們的認知行為多一點了解。

我們可以把元認知具體化成幾個引導我們思考的問題:我怎麼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內容?我對哪些地方還迷惑不解?我有沒有辦法衡量一下自己的理解程度?這類引導性問題的作用非常強大。對於學習活動來講,元認知通常比天生的聰明重要得多。

從研究人員馬塞爾·威茵曼的研究結果看,有能力管理思維過程的學生,成績遠遠超過那些智商超高的學生。威茵曼說:「元認知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佔40%,而智商方面的影響只佔25%。」

我們自己可以進行這些元認知的活動。想像一下,假如你想成為一個旅行攝影師,那麼在真正開始學習攝影之前,問自己幾個元認知的問題:一個攝影師會怎麼拍攝這幅照片?我需要採用什麼樣的光線和構圖?

研究人員建議,人們在學習某一專業之前,最好儘早開始思考這類問題。

總結 :

在精通某項技能的初始階段,專註才是最關鍵的。我們需要搞清楚我們要學習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階段性目標。




100天行動讀者反饋




@來日綺窗下


圖書館 翻譯 英語單詞打卡 聽力 day18 牙貼第八天






@奔跑的五花肉-Jeffee


35/100 早讀打卡Day49.TeacherGwen 背單詞Day35.扇貝單詞250個




新出的對抗拖延課程:

我是如何戰勝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關於100天行動內容---->

不需要意志力的習慣養成法:100天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arfalcon 的精彩文章:

極簡:清除生活中沒有價值的一切
你的跑鞋可能在危害你的健康

TAG:warfal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