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假新聞傳播比真新聞快得多 但這事還得怪人類自己

虛假新聞傳播比真新聞快得多 但這事還得怪人類自己

騰訊科技訊據外媒報道,經過社交媒體多年洗禮,研究人員已經掌握了不少用戶習慣,他們喜歡什麼內容,如何分享和為何分享都成了研究課題,而Twitter就是這些課題最大的實驗場。

今天,《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論文就證明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也就是說,社交網路上虛假新聞確實比真新聞傳播的快,而且我們不能怪演算法,一切都是人類自己的原因。

「我們發現,假話能傳播的更遠,其傳播速度、影響深度和廣度都比真話強太多了,甚至會大上幾個數量級。」該論文作者,來自麻省理工的希南-艾瑞爾說道。

他和他的團隊研究了 12.6 萬個新聞流,或者說連續的轉發鏈條。這個巨大的鏈條跨越11年時間,參與者超過 300 萬人次,發出的推文數量更是高達 450 萬條。

該團隊對虛假和真新聞的傳播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虛假新聞在傳播力度上佔據上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與真新聞相比,用戶轉發的意願高了70%,其深度傳播的速度更是比真新聞快了10-20倍。其次,真新聞的轉發鏈條很難突破10人,而假新聞的轉發鏈條上出現19個人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真新聞想獲得1500個讀者,幾乎要花假新聞六倍的時間。

在傳播能力最快的假新聞類型中,「政治新聞毫無懸念的奪冠,它們不但傳播快影響深波及廣,還是各類假新聞中毒性最大的。」論文中寫道。另外,都市傳說、商業、恐怖主義、科學、娛樂和自然災害的假新聞也是人們最願意轉發的類型。

在找尋該問題的背後原因時,艾瑞爾的團隊發現,人比演算法更喜歡傳播虛假新聞。雖然許多人已經猜到了這個結果,但它也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對社交網路上的虛假新聞進行干預其實相當困難且複雜。

「在阻止虛假新聞傳播的過程中,行為干預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艾瑞爾說道。「如果都是演算法的錯,用技術方案就能解決,但事情沒那麼簡單。」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閱讀虛假和真實新聞時,人們的情感也不同。在閱讀前者時,大家會聯想到恐懼、噁心和吃驚,而真實新聞則會觸發期待、信任、悲傷或喜悅。因此,想解決虛假新聞問題肯定不能一蹴而就。畢竟當事情與人類情感和動機搭界時,補救措施就會變得模糊起來。

另外,人們選擇傳播虛假新聞也有幾大原因。第一,虛假新聞看起來比真新聞更加引人注目(雖然最近幾年真新聞也相當駭人),也更為新奇。「新奇感會吸引人的注意力並鼓勵你進行信息分享,因為新奇感會提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作者在論文中寫道。「當新聞內容足夠新奇時,它們不但佔了足夠驚人的優勢,還會變得的有價值起來。」

換句話來說,人們願意分享那些讓他們看起來更酷或更有文化的東西。不幸的是,轉發假新聞好像還真能幫他們獲得這種感覺。

作者還指出,虛假新聞可不只是一些通過病毒傳播的小故事,在自然災害或恐怖襲擊發生時,它們可能會成為「幫凶」,讓救援人員難以第一時間定位案發地點,在投資和選舉時,虛假新聞也能影響人們的判斷能力。

因此,理解虛假新聞的誕生原因,分享原理和處理方法將成為研究者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大問題。(編譯/銳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美國向澳大利亞加大施壓:莫用華為設備建5G網路
阿里參謀長曾鳴:區塊鏈真正的挑戰是從共識到信用的巨大跨越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