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體制外的才子

那些體制外的才子

(本文時間跨度大,邏輯比較鬆散)

中國的人才選拔制度,隋朝是個分水嶺。

隋朝以前的寒門子弟,基本讀過書就能當官。比如漢朝的舉孝廉,孝和廉都是違反動物本能的,和讀書一樣,都是後天習得的技能。因此統治階級相信,讀書能剋制自己的慾望,是可用之人。

隋朝開始,讀書人變多了,當官越來越難。科舉製取代九品中正制。公平是公平了,但當官還是很難。很多人一輩子就花在考試上了。

唐宋兩朝是文人的黃金時期。有代表性四個人:李白、杜甫、王維、蘇軾

李白就是個一輩子不用打卡上班的富二代,過著衣食不愁到處旅遊的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是一種盛世才有的樂觀性格。李白的詩在當時就是好萊塢科幻大片,乃至唐玄宗也要把他養著,想看大片了就讓李白寫詩。李白每次喝的大醉,提筆刷刷刷,幾分鐘就拍出來了。

杜甫雖然也到過很多地方,但有沒有錢,旅遊時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他無法不去關心人間疾苦,每次旅遊都要把所見所聞拍成悲慘世界紀錄片。杜甫仕途不順,在物價超高的長安住了十年,害自己兒子餓死。有點像現在大城市蝸居卻特別關心國家大事的蟻族青年。

王維20歲就中了進士,但文學創作集中在晚期。與李杜不同,長期混在體制內的王維看穿了遊戲的本質。讀王維的詩就像在日式庭院里禪修。

這三個人基本把中國航拍了一遍,導致後面的杜牧李商隱這些人不再寫航拍詩。

到了宋朝,人口過億,南方經濟發展很快。朝廷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京官下放南方。蘇軾一生被下放到很多地方,但他心態極好,只要有美食就能活下去。蘇軾汲取了王維的經驗,對朝廷不再抱希望,更多關注普世價值。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其實就是寫給老百姓看的。

宋朝過後國家開始走下坡路,文學作品越來越深刻。

首先是《水滸傳》。施耐庵35歲中進士,40歲辭職。為了深刻揭露社會的黑暗,他發明了一種很牛逼的寫作手法–先把A誇的如何如何牛逼,結果戰場上只走一個回合就被來路不明的B斬落馬下。

梁山好漢個個不是省油的燈,卻被宋江收拾的服服帖帖。宋江夠黑吧,居然被朝廷招安了,看來最黑的都在廟堂。然而宋江的野心其實是出將入相,即便落草為寇了仍不忘初心—看來最牛逼的還是儒家那套洗腦工具。

明朝學霸湯顯祖同樣經歷了從理想主義青年到辭官創作的轉變。因為拒絕張居正的招攬,兩次考進士沒錄取,直到張居正死了才考取。之後受不了萬曆時期官場的腐敗和皇帝的不作為,48歲憤而辭官。《牡丹亭》表面看起來像韓劇,其實另含深意。這樣既不影響銷量,又能表達自我。換句話說,湯顯祖其實是想寫萬曆十五年,只因萬曆還在,寫不了。

後來李漁覺得自己拍不出韓劇,就乾脆把《牡丹亭》貶損一番。想想還是金瓶梅比較暢銷,就寫了黃書《玉蒲團》。李漁是個學渣,連鄉試都落榜。不過作品賣的好,晚年相當有錢。

晚明人口到達2億,另一個學渣馮夢龍深知考試成功率低,勤奮寫書才能混飯吃。他一生著書無數,內容多以工商市民階級的奮鬥為主,算是創立了一個新流派。

到了清朝,人口膨脹到4億。考進士概率上已遙不可及。紹興柯橋州山村有個叫吳楚材的書生,屢試不中,就去族伯吳興祚那兒做師爺。39歲時,吳楚材和他侄子一起編成《古文觀止》,找吳興祚作序。吳興祚一生做過福建巡撫,兩廣總督,屢次在海戰中擊敗台灣的鄭經,陪康熙征戰過葛爾丹,官至正一品,位極人臣。然而他為世人所知的事迹就是給古文觀止作了序。

康熙知道江南的錢糧是國之根本,讓自己的兒時玩伴曹寅去做江寧織造。江寧織造油水很多,曹家因此成為江南首富。後來乾隆搞了次反腐,把曹家給抄了。曹寅的孫子曹雪芹當時13歲。

首富之後曹雪芹當然是不甘心過苦日子啦。一邊積極投簡歷,一邊寫紅樓夢。紅樓夢集韓劇AV於一身,只要能寫成必定暢銷。無奈只寫了80回,林黛玉還沒死自己先死了。

到了晚清,松江人韓邦慶因為考場失意得了抑鬱症,抽上了鴉片。為了謀生辦了雜誌,《海上花列傳》就是雜誌上的連載。《海上花列傳》用松江話寫成,講述妓女和嫖客的故事。魯迅稱其真實不虛。張愛玲對這本書非常喜愛,把它翻譯成普通話和英語。

總結一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集權統治,體制外的生存空間被控制的極小。才子們讀書的初衷也都是為了貨與帝王家。但是那些體制外的才子們可以寫下千古傳頌的佳作,而身為人生贏家的體制內權貴們卻早已被遺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一的節能指南 的精彩文章:

TAG:路一的節能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