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蒸:一款改變過歷史的南通小吃

冷蒸:一款改變過歷史的南通小吃

文/嚴心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宋詩和南通傳統的小食冷蒸並沒有直接關係,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就想起了它。

老姐去青海遊玩,捎回來幾瓶清冽爽口的青稞酒。微醺之際,總覺得這酒的後味有些熟悉,那是冷蒸的味道。

冷蒸是用元麥做的,元麥——就是青稞。所以,青稞酒喝出冷蒸的味道來很正常。每年的初夏時節,元麥灌漿到七八成時,麥穗尚未轉黃,將青穗取下去芒去殼翻炒後磨碎,就是南通傳統的小食冷蒸。

它有著麥子的清香,淡淡的甜味,但是口感並不軟糯,比起許多美食來並沒有什麼特出之處。但對於南通人來說,這更多的是一種家鄉味道的記憶。

因為這種食品,本就不是作為美食發明的,由於麥粒沒有完全成熟,它甚至還並不是很容易消化,它只是過去艱苦時代青黃不接時的無奈之作。

公元十世紀,靜海軍升格為通州,這是淮南道最東南角上一個偏僻的州,由流民、戍卒、流放者組成的先民們在新成陸的沙地上艱苦耕作。新生的土地是貧瘠的,所以青稞這種生命力頑強的作物成為很好的選擇,南通地區也成為我國除了青藏高原之外種植青稞最多的地方。

在靠天吃飯的年代裡,窮苦人家存糧已盡,地里的麥子卻還沒有熟透,冷蒸便是充饑維生的唯一辦法。然而有很多艱難的時刻,是連冷蒸也不可得的。

1130年,金兵從江南撤退。前一年的秋冬他們渡江直下,一路殺到紹興,嚇得宋高宗趙構逃到寧波泛舟海上,並落下了陽痿的毛病。第二年他們不耐江南的酷熱,於是北返。韓世忠在黃天盪、岳飛在牛頭山大破金兵的那些故事就發生在此時。然而金兵的主力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失,他們攻破高郵、淮安,打通了歸路。

那一年,岳飛帶著他不多的部屬不情不願地來到了泰州,就任通泰鎮撫使。他是想去淮南前線的,但是朝廷命令他守衛通州泰州兩個偏遠之地。金兵已經攻陷了北邊的高郵,正在圍攻淮安。朝廷命令江北諸軍前去救援,所有人都只是做做樣子。岳飛向上司申請一千援軍和十日兵糧,被拒絕了。於是他率領部下北上高郵,很快被打退。攻克淮安後的金兵還趁勢南下泰州。

兵少糧乏,岳飛掩護著泰州百姓撤退,死守長江邊的柴墟鎮。那時候的岳家軍剛剛誕生,還不是後來的數萬精兵,只是一支弱旅。那個冬天,兵糧耗盡後,是欲求冷蒸而不可得的。他們只有以金兵的屍體為食物。

岳飛的堅守,使百姓得以逃亡到江中的沙洲上,這些流民後來分布到了靖江、江陰、如皋、南通。

幾年後,當岳飛在皖南池州寫下開頭那首閑情逸趣的小詩時,不知道是否還會想起「壯志飢餐胡虜肉」的這一仗?

有冷蒸作為時令小食的時代,是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學學古人,在冷之外享受冬日
此時期的中國不斷作死,兩次跟強國打弱國,打完後自己也被強國滅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