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合伙人對公司的貢獻只剩錢時,我想勸他們把股份降20%……

當合伙人對公司的貢獻只剩錢時,我想勸他們把股份降20%……

*科學創業派,體系化連載多模塊創業乾貨

一個創始人的股權難題

我於2013年在上海開了一家技術公司,創辦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承接北京一家公司的技術外包項目,當時有三個股東:我、北京公司的老A和老C,我們都沒有向公司注入任何資金。

股權比例是:我和老A分別佔40%,老C佔20%,我還分了10%給團隊里的一個技術骨幹。

老A主要負責資源和戰略,我負責技術,老C負責商務及對外合作。2015年上海公司進入了新的行業,發展得還不錯,老A和老C在北京公司的資源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去年因為種種原因,開始走下坡路,基本上賺不到錢了。

於是我決定組建一個新團隊從事另一項業務,但因為新領域的關係,這時老A和老C除了資金支持,基本上已經不管公司的任何決策和日常管理事務。

而我自己很看好這個新開拓的業務前景,想吸引人才進來,勢必涉及到股權激勵。

而且老A和老C也早已不參與公司治理,所以我想讓他們讓出一部分股份,比如百分之二十,用以團隊激勵,把公司做大做好。

應該怎麼去談呢?原則是希望盡量用緩和的方式解決,顧及到多年來共事的情義,而且未來很有可能和老A、老C有持續性的合作。

解析

有兩個方向,體系內解決和體系外解決。

先討論體系內解決,業務還是放在上海公司內做,不另外成立公司,他們對你的業務能力還是很信任的,主要是股權分配的問題。

股權比例公不公平合不合理是要動態看待,不能就說目前的股權比例就是不合理,要尊重歷史股東的貢獻,解決的方向一定是奔著做更大的增量出來。不要一開始就想著要跟對方博弈、抗爭,抱著怨氣覺得不公平不合理去解決,多數時候是解決不好的。心態上首要認同歷史,只是現在情況發生變化,要去解決。

干成才是最大的公平。

基於原來歷史的認知,所謂的談判,不是能說會道和強硬,而是要照顧對方的利益和心態,如何說服既得利益者老A和老C從原來的百分之五十多降到百分之三十,過程中,對方會有哪些反應和情緒?要從這個假設往下模擬。

做企業是要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這就是為什麼要先討論體制內解決,因為原來的沉澱和基礎對未來的發展還是有好處的。人都不是被別人說服的,而是被自己說服的,哪種方式最有利於他,他才有可能退出來,而且要給他提出各種可能性,由他選擇一種對他最有利的方式。

比如首先應該跟他說原來的業務做完了,公司要活下去就要轉型,不調整股權結構的情況下,你跟他模擬:首先,這個公司,你們兩個不參與,就我帶著人干,就沒辦法吸引優秀的團隊進來,因為我的股權空間不大。

第二,這樣的股權結構融資也很難融到錢。所以總結起來很難幹下去做大,對每個股東都沒什麼好處。

當然了對老A和老C來說,未來是看不到的,沒有安全感,所以有可能就是不同意讓股份。要知道,專業的VC可以接受拿大錢佔小股,因為很專業而且看團隊,但投你的概率也很小。老A和老C不是專業的投資人,他們這麼想是很正常的,拿的是真金白銀,總希望項目是成功的,而新項目未來有很多可能性,他們不接受也是正常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供參考的是:第一,不管公平與否,不要糾結過去,從今天開始考慮未來的事情,即存量價值和增量價值,存量部分就按歷史來。增量部分,如果未來從目前的100萬做成500萬,是不是要激勵一下團隊?比如獎勵百分之十的股份,再往後賺了十倍了,是不是還要拿些股權出來做獎勵?這種情況下這是投資回報,對方會看到未來雖然股權少了,但是越做越大。

第二,考慮溢價回購的方式,前提是你自己特別看好這個公司的發展,並且願意自己掏錢,比如2倍的溢價,回購一部分。這個肯定是要冒風險的,也有可能未來完全不值錢。

總之,一定要順著人性去談。

如果體制內解決不了,你替他們考慮了許多,給了公平合理的方案,他們就是不願意讓出來。那麼嘗試體系外解決——自己帶著團隊出來干,找資源找錢,從0開始。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乾乾淨淨從0開始,不能帶著原來公司的任何業務和資源、資產。原來公司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公司的,不是股東個人的。股東缺錢的情況下把公司的錢拿過來用,搞不好就是犯罪行業。比如真功夫的蔡達標當時就是把母公司里許多資產移出來,被股東告了,坐了14年還沒出來。

綜上,案例的問題比較清晰,給出的分析建議也由緩及重,盡量既能顧得利益又能兼顧情義,既能尊重歷史又不妨礙未來;實在無法兩全的時候,二者皆可拋,從頭開始也不失為一種乾淨利落的選擇。▌

· END ·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丨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創業派 的精彩文章:

埃隆·馬斯克:選擇熱愛的,生命就不會被浪費

TAG:科學創業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