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動物害怕撓痒痒嗎?

動物害怕撓痒痒嗎?

利維坦按:其實早在1872年,達爾文就研究過關於撓痒痒的問題。正如自己胳肢自己不會笑,別人胳肢你就會笑,作為一種原始防禦反應機制,癢感也有著令人愉悅的一面。不過,「覺得哪裡痒痒自己撓一撓」和「別人胳肢你產生了癢感」還是有區別的,前者是為了消除癢感,而後者旨在誘發笑聲。

那麼,針對動物,當我們胳肢它們的時候,它們會痒痒嗎?進一步,痒痒會導致它們「笑」嗎?當然,即便我們都知道海豚的「微笑臉」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但這並不妨礙研究以下胳肢動物會帶給它們何種感受的問題。這不,科學家們胳肢老鼠,胳肢猩猩……但這隨即帶來了新的問題——被我們撓痒痒,它們一定都很享受嗎?

文/Josh Gabbatiss

譯/斬光

校對/喬琦

原文/www.bbc.com/earth/story/20170518-why-humans-chimpanzees-and-rats-enjoy-being-tickled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斬光在利維坦發布

圖源:Imgur

撓痒痒是科學中最寬廣和最深刻的研究主題之一。

羅伯特·普羅文(Robert Provine)如是說。他是巴爾的摩馬里蘭大學的一位神經科學家,在既往的科研生涯里,他探索了各種各樣的「古怪行為」,比如打嗝、放屁、打哈欠等。那麼,為什麼撓痒痒就這麼鶴立雞群呢?

簡而言之,撓痒痒具有的廣泛意義遠超你的想像。「從身體防禦到有關嬉戲的神經運行程序,再到區分自我和他者感覺的形成,撓痒痒統統與之相關。」普羅文說。

正如研究許多其他人類複雜行為一樣,研究我們的動物表親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撓痒痒到底有什麼廣泛意義。

事實上,撓痒痒可分為兩種,它們都有一個很棒的名字:knismesis(輕觸)和gargalesis(使勁撓)。

這是唯一一種你可以既可以講給人類寶寶,也可以講給黑猩猩聽的笑話。

Knismesis是一種原始的反應,通過在皮膚上輕柔地移動觸摸可以激發出這種輕微的癢感。這種感覺在生物界中非常普遍。「我傾向於認為蜥蜴、昆蟲,甚至幾乎所有生物都擁有某種形式發生在身體表面的防禦行為,」普羅文說。動物需要防禦它們的身體免受蚊蟲和寄生蟲叮咬,有時候是快速地搔幾下癢,有時候撲棱撲棱耳朵,而knismesis就描述了這種身體的響應。

而gargalesis則是一種專屬於哺乳動物的現象。Gargalesis撓得更用力,被撓者會被逗笑,而且這與嬉戲相關——嬉戲是一種哺乳動物獨有的特徵。(譯者注,gargalesis就是北方人所說的胳肢,腋下和腳心往往最敏感,下文所說的撓痒痒也專指gargalesis。)

人體全身遍布癢感區域。圖源:Penn State

從基礎層面而言,發癢的感覺牽涉到兩種神經纖維,一種是痛覺,一種是觸覺。但其實不止如此。「與笑聲相關的撓癢最好被看作是一種社會行為而非神經反射,」皮膚科專家塞繆爾·T·塞爾登(Samuel T Selden)在2004年的一篇綜述中寫道。在進化的歷程中,撓痒痒獲得了搞笑的屬性。

(dx.doi.org/10.1016/S0190-9622(03)02737-3)

「撓痒痒是最原始的逗笑刺激方式,」普羅文說。「事實上,我認為『作勢要胳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笑話——就是那種『我要胳肢你了哦~~』的威脅行為。這是唯一一種你可以既可以講給人類寶寶,也可以講給黑猩猩聽的笑話。」

對此,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瑪麗娜·達維拉-羅斯(Marina Davila-Ross)可以作證。她曾經胳肢過黑猩猩。

撓痒痒其樂無窮。圖源:Reddit

她招募了動物飼養員和媽媽們,讓他們分別胳肢自己的猿寶寶和人寶寶,並通過此項研究探索了人類和其他類人猿的笑聲之間的關係。

要想讓一隻猿覺得什麼東西有趣,它得自己積极參与進去和同伴一起玩耍。

「正如遺傳學家使用基因數據一樣,我們使用笑聲的聲學數據來重建二者之間的進化學關係。」她說。一篇發表於2009年的文章,似乎確認了人類的笑聲起源於人類和其他類人猿的共同祖先

(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09)01129-4?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09011294%3Fshowall%3Dtrue)

人科、類人猿、大猿都是一個意思,我們的學名就是「智人」,也是一種類人猿。通過笑聲相似性建立的家譜與通過基因分析建立的家譜一致,即上圖所示。圖源:維基

雖然在達維拉-羅斯的研究中,大猩猩和倭黑猩猩發出了更多類似人類發出的聲音,但血緣關係更遠的猿類不在具體情境中發出的類似聲音不能被認為是笑聲。無論如何,通過為這些聲音建立起家譜,她證明了笑聲的進化途徑:從短促的哼哧聲發展到人類的咯咯笑和哈哈大笑。

這項研究不僅追溯了笑聲的進化歷程,同時也追溯了撓痒痒的進化史。「猿類不會因為看著其他猿高高興興玩耍就自己笑起來,」 達維拉-羅斯說。「它們在脫離了具體的行為情境後不會發聲。」

要想讓一隻猿覺得什麼東西有趣,它得自己積极參与進去和同伴一起玩耍。撓痒痒就是其中一種打打鬧鬧的遊戲,所有年幼的類人猿寶寶,包括人類寶寶們都愛玩。這種遊戲會讓你喘不過氣來,正是這種喘不過氣的感覺讓我們大笑出聲——咱們都懂的。

一隻正在被胳肢的黑猩猩。圖源:Reddit

「我將『哈哈』的笑聲視為遊戲過程中使勁呼吸的儀式化。如果你胳肢一隻黑猩猩,它只會發出喘息一般的笑聲。」普羅文說道,邊說還邊用手機放出這種喘息聲來強調他的觀點。「對於黑猩猩來說,這是一種表達友好的方式——『這是在玩兒吶,我可沒攻擊你的意思。』這是動物進化出發聲能力的最明確案例之一。」

對於靈長類等社會性動物,撓痒痒是一種加強友誼的偉大可控方式。雖然人類的笑聲要複雜、矯揉造作得多,但普羅文認為,人類的笑聲就起源於撓痒痒

1000萬到1600萬年前,人類從類人猿大家庭中分了出來。但在整個類人猿大家庭里,這種胳肢-逗笑的方式都同樣存在,證明這種行為至少已經存在了那麼久了——甚至可能更久。雖然對於大多數研究者來說,笑聲和撓痒痒並不是那麼優先研究的對象,數量有限的研究也證明了在更遠的哺乳動物親戚那裡有類似的現象。

看來大象的確會胳肢對方,也會被胳肢得發笑。

圖源:Pinterest

有一天,動物行為學家帕特麗夏·西莫內特(Patricia Simonet)正在看她的狗古道爾【對,她借用了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Jane Goodall)的名字】玩耍。只見古道爾繞著辦公椅一圈圈地旋轉,嘴裡發出叫聲,一聽就感覺它這會兒高興壞了。西莫內特想,用「笑」來描述這種行為是否準確呢?隨後不久,在一個會議中,「真」·古道爾建議她應該檢驗一下這種現象。而她也確實這麼做了。

就像黑猩猩一樣,西莫內特在狗身上發現了一種與嬉戲相關的類似笑聲的聲音——「帶著呼吸聲發出的強迫性的呼氣」。把這種聲音錄下來給別的狗聽,甚至能減輕這些狗的壓力。

就在這項研究幾年前,西莫內特就報告說,圈養的亞洲象在嬉戲時會發出「輕柔的呼吸聲」。儘管那時她並沒把這種聲音稱之為笑聲,但她如今想到了新發現的「狗笑」,就不禁將二者聯繫了起來。

「看來大象的確會胳肢對方,也會被胳肢得發笑,」普羅文引用了肯亞大象專家喬伊斯·普爾(Joyce Poole)發現的證據。

即便這麼說,要想證明這種動物表現出來的胳肢行為和笑聲與我們人類的相似,也不是件容易事兒。「這需要一位勇敢的研究者闖進一大群尋歡作樂的厚皮類動物之間,並刺激它們,」普羅文說,「顯而易見的是,這很可能得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

為了研究撓痒痒這種複雜行為,我們還是從體型小一點兒的動物開始比較好。

潛水員正在給一條黑斑石斑魚撓痒痒。圖源:Georgette Douwma/naturepl.com

老鼠是研究幾乎一切動物行為的萬能哺乳動物,撓痒痒也不例外。以科學之名給老鼠撓痒痒已經有20年歷史了,這一切都肇始於生物心理學家雅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和他那時尚未本科畢業的學生傑弗里·布格多夫(Jeffrey Burgdorf)——1999年,他們發表了一篇飽受爭議的論文。

(www.journalofplay.org/sites/www.journalofplay.org/files/pdf-articles/2-3-article-laughing-rats-panksepp.pdf)

潘克塞普之前就已經在實驗中確認,嬉戲中的老鼠會發出人耳聽不到的高頻聲音。他當時突然想到,這種高頻聲音與人類玩耍時發出的聲音是否能夠遠遠聯繫起來呢?懷揣著這個想法,他用一個難以拒絕的提議招來了學生布格多夫:「咱倆去胳肢老鼠吧。

當時,世界上無人相信老鼠會笑,而科學界里的阻力也相當之大。不過,自從那時起,使用「跨物種的特別徒手遊戲」(胳肢)來探索這些嚙齒動物的正向情緒的研究便開始大行其道了。

那就暗示著,哺乳動物大腦中愉悅情感的出現要比人們普遍認為的早得多。

圖源:Presentation Name on emaze

「實驗證實,老鼠只有在遭到胳肢和身處其他正向情境(如嬉戲、交配)中才發出某種特別的叫聲,而這種胳肢老鼠的方式與胳肢人的非常相似,這些結論引發了相當多的跟風研究。」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盧卡·梅洛蒂(Luca Melotti)說。他一直在研究老鼠被好好胳肢一番之後的面部表情變化。「這項研究證明老鼠受到胳肢時激活的腦區和神經通路,與人類在體驗正向情緒(快樂,幸福)時所激活的一模一樣。」

達維拉-羅斯在進行她自己的研究時,注意到年輕的類人猿最享受撓痒痒的樂趣。「很容易就能把少年大猿胳肢笑,」她邊說邊笑,「它們不想停下來,一旦開始胳肢它們就會一直纏著你,很難擺脫。」

老鼠也是這樣。梅洛蒂和許多同行都發現,年輕的老鼠最享受胳肢的過程,而且總是追著實驗員的手,渴望得到更多胳肢。看到這一幕總會聯想到頑皮的人類寶寶。

「如果更原始的哺乳動物也擁有這種情感響應,」潘克塞普和布格多夫寫道,「那就暗示著,哺乳動物大腦中愉悅情感的出現要比人們普遍認為的早得多。」

如果胳肢和笑聲的確存在於人類和嚙齒動物的共同祖先中,那這個日期可就很可能推至約8000萬年前了。但達維拉-羅斯仍然認為,我們應該慎重談論會笑的老鼠、狗以及其他非人類動物。

一隻雌倭黑猩猩在胳肢她的寶寶。圖源:Theo Webb/naturepl.com

「我對這種聲明持謹慎態度,」 達維拉-羅斯說,「只有在系統發育進化譜系分析證實之後,我們才能這麼說。」與其用「笑」,她更偏向於使用術語「正面的發聲」(positive vocalisation),笑聲只是正面的發聲的一種,即使在人類中也是如此。

「我的猜想是,正如在黑猩猩身上那樣,笑聲是指嬉戲打鬧中發出的費力呼吸聲,」普羅文說。「對於嚙齒動物或許也是如此,但我不認為有誰檢驗過這回事兒。」研究老鼠的超聲波發聲已經很難了,更不用說使用達維拉-羅斯為所有類人猿創建聲音家譜那樣來為老鼠和人類創建一個共同的家譜。「我們對人類研究得越充分,得到的人類笑聲的特徵就越多,就越難把其他動物發出的聲音等同於人類的笑聲。」他又補充道。

圖源:PBH2

儘管科學家在把人類特徵賦予動物時謹小慎微,普通大眾可大膽極了。可愛的動物視頻已經成了互聯網中的主流,其中就包含了一些胳肢動物的場景。「在YouTube上有大量的給貓頭鷹、企鵝、狐獴,甚至魚撓痒痒的趣味視頻,」梅洛蒂說。「雖然這裡面有一些視頻的確很可能描述了動物被撓痒痒和被逗得開心的過程,但作為一名科學家,我還是建議不要輕易作這種判斷。

野生動物懶猴並不適合當作寵物飼養。圖源:PBH2

國際動物營救組織發起的「胳肢就是折磨」運動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東南亞的一種可愛的靈長類動物,懶猴被胳肢的視頻在網路上病毒式傳播,產生了上百萬的瀏覽量。這類視頻不僅刺激了針對這種瀕危動物的非法貿易,而且懶猴在被胳肢的時候根本不快樂:它們臉上看似可愛的表情實際上表明它們非常害怕。

「那些網上出現的動物在做不自然或不尋常的事情時,明確流露出願意或者快樂感情的視頻,往往不是事情的真相,」發起「胳肢就是折磨」運動的菲利·肯寧頓(Phily Kennington)說。「我們都應該訓練我們的嚴謹判斷能力,不要在獲取關於我們看到的視頻的完整真相之前,就被表面上的可愛迷得飄飄欲仙。

真相就是,很難準確評估動物的感受。

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怕癢。圖源:Giphy

即便是我們鍾愛的小貓小狗,或許也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喜歡被胳肢。畢竟,人類的撓痒痒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行為。你問問周圍的人,有人會覺得胳肢很愉快,也有人會覺得很痛苦;有時胳肢帶有色情意味(譯者注,趙敏的腳丫至今在我腦海里癢得晃來晃去),有時則作為一種酷刑。

在研究人類時,普羅文和科學家同行們至少能問問實驗對象,被胳肢到底是什麼感覺,他們喜不喜歡被胳肢,等等。但對於動物,它們無話可說。無論如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聚焦於動物幸福的研究。

「在過去十年里,研究動物的正向情緒成了一股風潮。」梅洛蒂說。而在此前,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而且都集中在區區幾種動物身上:大多數時候是老鼠,狗和類人猿。

研究撓痒痒和笑聲這些行為看起來顯得有點劍走偏鋒,但也有實際用途。自因為胳肢老鼠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布格多夫一直在使用他從中學到的知識幫助開發治療精神疾病的新療法。理解動物的快樂也能改善動物的生活條件,特別是那些身陷囹圄的動物。

但除此之外,撓痒痒的研究給我們上的最關鍵一課是:動物都是複雜的生命,它們獲得正向情感的能力堪與人類相比。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人與動物的關係,以及人之為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一家過去時的書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沒品小視頻:漁夫弗雷德
美國情侶賣掉一切去航行冒險,兩天後船沉了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