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王贏政派大將出征,對方臨行前卻討要封賞,嬴政為何不怒反喜?

秦王贏政派大將出征,對方臨行前卻討要封賞,嬴政為何不怒反喜?

文/格瓦拉同志

有道是「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在「伴君如伴虎」的時代,功高蓋世的臣子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解除對自己的殺心,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玄妙的藝術,唯有看透人性、知所進退的聰明人才能做到。能把這門藝術搞好的「聰明人」在歷史上並不多,而秦國名將王翦便是其中的典型。

秦王贏政派大將出征,對方臨行前卻討要封賞,嬴政為何不怒反喜?

王翦是繼白起之後秦國最著名的將領

王翦是繼白起之後秦國最能打的「戰神」,年輕時便喜好軍事,以將軍的身份歷事秦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四代帝王,在平定內亂及兼并六國的戰事中,建立了赫赫戰功。在攻滅六國的戰役中,王翦曾獨自領軍消滅趙、燕、楚三國,又派兵協助其子王賁滅魏、齊兩國,單單沒有參加滅韓之戰。王氏父子前後共擊滅五大強國,功業之盛遠過其他將領。

王翦不僅打仗厲害,在揣度帝王心術方面也很有心得,懂得謙退自抑、急流勇退之道,以此來保全首領和家族的榮耀。王翦將此道運用到爐火純青的事件,是在統軍伐楚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嬴政討要良田美宅,簡直到了令人不厭其煩的地步。那麼,王翦這樣做出於何種目的?秦王嬴政又是怎樣一種態度?

秦王贏政派大將出征,對方臨行前卻討要封賞,嬴政為何不怒反喜?

秦王聽從李信建議,命其率軍二十萬伐楚

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在陸續兼并韓魏趙三國後,秦王召集群臣商議伐楚事宜。在朝堂上,老將王翦直言要想滅楚非出兵六十萬不可,而將軍李信則認為用兵二十萬就可以搞定。在聽取完雙方的意見後,嬴政誤認為王翦老朽不堪重用,且存在畏戰心理,便沒有採納他的意見,而是派李信、蒙恬率軍二十萬伐楚。朝會結束後,王翦稱病辭職,回歸故里閑居。

楚國名將項燕面對李信的進攻,採取故意示弱、誘敵深入的計策,慢慢地將李信引入「圈套」,待時機成熟後,前後夾擊秦軍,一戰便攻破秦軍兩座大營,斬殺七名都尉,殺死、殺傷秦軍數量極多(「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見《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秦王贏政派大將出征,對方臨行前卻討要封賞,嬴政為何不怒反喜?

楚將項燕用誘敵之計大破秦軍

李信的潰敗讓秦王極為震怒,在一通斥罵發泄後,隨即驅車趕往頻陽,親自向王翦道歉並請他率軍六十萬伐楚。王翦不敢違抗王命,在稍事整頓後,便統領大軍出征。但在正式啟程之前,王翦卻向秦王提出一個看上去荒謬的請求,希望他能賜予王家大量的良田美宅,以此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份「家業」,秦王聽後哈哈大笑。大軍開拔後,王翦又連續五次派人向秦王討要封賞,顯得非常功利、貪婪。

王翦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大王求封賞,連部下都看不過去,紛紛勸主帥不要太過分。王翦見諸將不明白自己的用心,便跟他們講秦王這個人生性多疑,如今雖然將舉國兵力交給自己出征,但內心裡卻很擔心自己會乘機反叛,為消除他的猜忌,只能以自污求賞的方式,向他請求良田美宅,才能讓他相信自己只想做富家翁,卻毫無自立為王的念頭,唯此,自己才能不受猜忌被殺。諸將聽後如醍醐灌頂,紛紛讚歎主帥見識過人。

秦王贏政派大將出征,對方臨行前卻討要封賞,嬴政為何不怒反喜?

王翦出征前向秦王討封賞,後者不怒反喜

王翦行,請美田宅園池甚眾。始皇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引文同上。

王翦率軍入楚後,利用一年的時間休養生息,然後乘楚軍懈怠之際發動猛攻,一舉擊潰楚軍並迫使項燕自殺,楚國隨即滅亡。事後,王翦又南下征服百越,並因功獲封武成侯。凱旋迴師後,王翦再次稱病辭職、告老還鄉,最終病逝於家中,生前身後俱享殊榮。

秦王贏政派大將出征,對方臨行前卻討要封賞,嬴政為何不怒反喜?

山東六國,王氏父子擊滅其中的五個

王翦作為一代名將,不僅仗打得好,而且深諳帝王心術,很清楚功高震主的可怕後果,為此在滅楚前極力自污向秦王嬴政乞求田宅,滅楚之後又急流勇退,實在是會做人。所以秦始皇對王翦極為放心,而他也因此得以善終,實在是高明得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共有多少個子女?他們都有哪些成就?最終的結局如何?
司馬懿也配跟曹操相提並論?憑著四點區別,他的境界嚴重不及曹操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