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傷寒論》中的兩個經典退熱方

《傷寒論》中的兩個經典退熱方

冬春之交,天氣忽冷忽熱,很多人容易發燒感冒,這兩個《傷寒論》中的經典退熱方一定能幫到大家。


受寒邪初期喝麻黃湯

人們常把感冒稱為染了「風寒」,這一類型的感冒就是著涼後引發的,在中醫看來,是人體感受寒邪而病發在太陽經脈之中,這樣,病還在表證感冒階段,叫作太陽傷寒,也就是《傷寒論》中典型的麻黃湯證。

麻黃湯里雖僅有四味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卻是受了寒邪、辛溫解表的經典方子。據介紹,傷寒邪的人以疼為主,接著惡寒、怕冷、寒戰,從舌象上看,沒有膩苔(即沒有熱象),干燒沒有汗。

《傷寒論》中的兩個經典退熱方

「其實中藥治療發熱很迅速,關鍵是對症,」北京中醫藥大學裴永清教授說,「現在,麻黃湯之所以在臨床使用時沒有起神效,是因為大多數人到醫院求診時已經過了使用的最佳時間。因為寒邪進入體內的時間一長,便會隨著內環境(也叫體質)的熱邪、濕邪等化熱、化濕,就不是麻黃湯證了。」一般來說,一旦有嗓子疼、咳嗽等濕熱之症就得變換治法,不能再按照麻黃湯證治療了。


「發熱、汗出、惡風」喝桂枝湯

與麻黃湯證怕冷不一樣,有一種感冒怕風且汗流不止。正常人感冒發燒,一旦出汗燒很快便隨之退去,但是「中風」的人恰恰是邊發燒邊汗出。這裡的「中風」是指《傷寒論》講的「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傷寒論》中的兩個經典退熱方

發熱、汗出、惡風」,這正是典型的桂枝湯證。傷寒的病人開始就是以惡寒、怕冷、身上疼為主,當用麻黃湯,而桂枝湯證則是一生病就開始發燒、怕風、出汗,且雖有汗出但燒不退、脈浮緩。中醫認為這類感冒出汗會導致營陰虛少,所以叫作中風表虛症。這個症就得用桂枝湯。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桂枝湯中五味葯有三味葯是調料。這個方子既治表又治里。這一方子的神奇之處還在於,如果需要治表(即發汗)時,喝完葯休息片刻,趕緊喝點熱粥即可助藥力,身體便會發汗。

《傷寒論》中的兩個經典退熱方

張仲景針對桂枝湯提到,「半日許令三服盡」。而「半日許」是六小時,也就是每次開的葯六小時內吃完,每兩個小時服一次,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裴永清認為,凡是治療外感發熱的方子,一定要兩個小時服一次,而且每個方子最多開三副葯。因為只要葯開對了,只需三副就能解決問題,而三副葯服用後仍不見好,估計是方子不對或病情已經發生變化,應重新辨證開方。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專業醫師在線為您解答健康問題,首次免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6種餐桌上的素淡美味,三高、咳喘、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療
用偏方?先讓中醫把把關!

TAG:神黃中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