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談問答錄-《技術篇

閑談問答錄-《技術篇

自從2015年底《陳濤世界笛友聯誼會》開群以來,群內笛友即通過對話,聊天的模式來向我詢問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有關於笛子技巧的,關於基本功的,有關於笛子教學的, 有關於笛子製作的,關於笛子風格的問題,也有對於音樂,藝術的不同思考,不一而足。對於所有笛友提出的問題,我都會盡自己的能力與所學來回答。有自己不會的,也請群內其他老師,高手幫忙解答。幾年來,群里慢慢形成了相互交流切磋的良好風氣。大家也從這些「聊天」中,取長補短,得到各自應有的養分。因保留了自開群以來兩三年所有的聊天記錄,所以突發奇想,能否將與笛友探討交流的東西歸類,並整理出有針對性課題的內容,比較系統的來介紹給更多熱愛笛子,熱愛中國音樂的朋友。因為,本群雖然以笛友聯誼會命名,但實際探討的內容包括各種與笛子,與音樂有關的各種問題。雖然,整理的工作既繁瑣又耗時,但想到由此可以惠及更多熱愛笛子的朋友,還是覺得值得的。只是所有的問題都是隨機提問,當場回答。故無法像造論一樣特別嚴謹,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分析。所以難免有不周全,不系統,有重複,有遺漏,也有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感覺,希望熱心的朋友原諒,同時有不足,不正確的地方,希望得到同行或非同行朋友的指正,幫助。

由於此問答錄為本人與群內笛友的非公開交流,為了保護笛友的隱私, 此問答錄所有的「問」皆以笛友名字(或群名)的拼音字母代替。 「答」的部分, 則用我本人的名字。

關於《顫音技術》

陳濤:理論上講應該無名指最慢,其實這樣的測試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用,我覺得每個人也許不一樣,那麼為了讓每個手指的速度基本一致,那麼就應該哪個覺得慢,多練哪個就好了。

但重要的是練習時候要在有相對緊張度的情況下,盡量放鬆。你看! 這句話本來就有毛病,什麼叫「相對緊張度」的情況下盡量「放鬆」。實際上,我們知道,如果一點緊張度沒有是無法顫起來的,但顫了以後要覺得是在放鬆的情況下顫的。那麼,其實有時候理論上不要計較太多,看實際的演奏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原諒我這麼說,我現在並不把所謂的技巧稱為難度。換句話說,有些聽起來非常簡單的東西,我也會覺得非常有難度, 我曾經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樂)海外考級的第一個人,與我的老師蔣志超共同主持,而全國的考級是從中央院以後才慢慢跟著學的。但後來我退出考級委員會了。原因是我覺得,真正的音樂是無法用級別來衡量的。

關於《半音技巧》

陳濤:半音指法,有的用左右,有的上下開啟。真的是你覺得如何舒服快捷,音準就好了,沒有定規。再有,我現在本人非常不喜歡有些故弄玄虛的曲子,一大把半音的,這不是我們中國音樂的語言,雖然我演奏半音沒有問題。就像我們在家,就是說家鄉話,雖然你可以說普通話,可以說英語。但半音畢竟不是我們的音樂語言。有人用竹笛來演奏西洋的樂器,拿二胡拉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那為何不直接聽那些經典的原作呢?

笛友X: 說到半音,《愁空山》至今聽不懂,唯一有用的就是練練裡面的吐音。作曲家的思維是只求作曲技法華麗,循環換氣多用,好聽不是他們的考慮範疇。所以,那樣的作曲家不是真正好的作曲家。真正好的作曲家要懂得每個不同樂器特點的語言。

笛友W:在國內拚命「洋氣」,到了國外方才知道,原來人家要求的恰恰是你的本色。中國人必須「中國」!不然,人家幹嗎要聽你的笛子——那支不同於義大利牧笛、不同於蘇格蘭風笛、不同於法蘭西豎笛、不同於交響樂長笛的中國竹笛!

陳濤:幾次看到有些音樂學院的學生,已經可以幾乎拿笛子當長笛用了,但無論如何用功,也只能「幾乎」與長笛相似。那為何要用自己的短處與西洋音樂(長笛)的長處來比較呢?所以,我覺得傳統是根,是本,千萬不用本末倒置。

關於《循環換氣》

笛友SX: 趁這個機會,求教陳老師一個技術問題:循環換氣按照理論來講,只要能保證進與出的氣量可以「平衡」,就應該是可以一直吹的。但經常會覺得氣的位置會越吹越淺,而且會有點「憋氣」的感覺。比如《鷓鴣飛》的快板,雖然可以吹三遍,但第三遍吹完也到極限了,請問這正常嗎?

陳濤:笛友SX,你的問題分兩部分回答。第一:理論上與實踐上講都可以吹很久,我曾自己試過連續吹五六分鐘還可以吹,但後來覺得沒有意思就不再試下去了。第二:我沒有吹過趙版的鷓鴣飛,因為覺得實際音樂表現中並不需要如此的重複。

對,《三五七》必需用循環換氣。這就是《三五七》的精妙之處,非要用循環才可以表現。所以這才是真正需要用到循環換氣的地方。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可以不用就不要用循環換氣。如果音樂的表現上,用於不用是一樣的,那就不要用。不需要故意的展示這些花拳繡腿的東西。

倘若你連基本的雙吐都無法做到乾淨,有力,顆粒性強。那麼循環雙吐對於普通人來說,意義何在?倘若連基本的氣息上下運行都無法控制自如,那麼循環換氣對與普通人來說,又有何用?

雖然剛才那話有些玩笑,但對於循環換氣,我多次也說到,這是一個高難技巧,需要學會與掌握,但並不是用處很多。不是任何樂曲都需要用循環換氣,有些曲子用循環換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炫技。我也多次說過,最高明的技巧是讓人覺得沒有技巧,最高級的武功是忘卻武功。

所謂技巧,練熟就變「巧」了。好的方法是前提,不然越狠練越會偏差。要常問自己,我要練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在西方的管弦樂團中,曾有一段時間,吹長笛的知道我們中國笛子可以循環換氣後,來向我們學習,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現在西方的長笛音樂家們又放棄了這個,原因是他們覺得此技法違背了人的自然生理條件,違背了音樂的自然屬性。我覺得是有道理的。記得不知在哪裡讀到過,指揮大師卡拉楊說過, 「音樂是需要呼吸的」

陳濤:《三五七》,《早晨》是我少數用循環換氣演奏的作品。循環換氣在《三五七》中運用的特別好,是那種典型的技術為音樂服務的作品。《早晨》呢是循環換氣入門,運用到實際作品的曲例。

關於《吐音》

陳濤:「吐苦」,與「達嘎」如果按聲音來念的話,舌頭打在牙床上的位置略有不同。達嘎舌尖在位於上牙床與上牙肉之間,而吐苦舌尖比較靠前,靠上下牙齒中間。沒有對錯,而是力度上有不同。那麼對於不同樂曲時用的不同力度,採用相應的位置就可以了

笛友X:老師,怎麼樣才能做到吐音飽滿有彈跳性?

陳濤:吐音要注意的要點,第一:短 笛二:有力,但這兩點必須要在舌頭放鬆的基礎上來做。這樣就會即飽滿,又有彈性。我很高興你可以問到我這些問題。我們群里也有很多初學者,都比較害羞,不好意思問。

笛友WK:我請教老師們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作品用內吐,什麼樣的作品用外吐。有嚴格區分嗎?還是吐音就一種。

陳濤:我不知道什麼是內吐,什麼是外吐。就我個人而言,吐音除了單,雙,三吐以及輕重外,其他沒有什麼區別。至於什麼樣的作品用什麼吐,我覺得更加沒有一個標準,要視作品的內容,情緒而定。如果有內外區別,說不定在同一個作品中就包含了這兩種。

笛友WK:陳老師,其實我看過別的老師的一些教學不僅有內吐外吐也有軟吐硬吐,搞得好麻煩,我認為把吐音吹的很清楚就可以了,幹嘛要那麼多稱謂。把音都吹不清楚,說那麼多方法幹什麼用?

陳濤:教學中,老師應該以最簡單,明了的方法將問題說明就可以了,很多時候用聽到的聲音去驗證,而不需要講太多的所謂「理論」,有時候講理論的人,也未必可以自圓其說,這樣就更容易讓學生糊塗了。

笛友JD:有的老師在教《牧笛》《山村迎親人》時特意強調,不用「吐」而用「苦」音。正常吐苦不應該力度一樣嗎?一樣的話用吐和用苦有區別嗎?笛子教學也很有意思,五花八門。

陳濤:我想吐與苦是兩個不同的方法,吐舌頭外出,苦是相反。如果都用苦,如何演奏,我也不會了。[偷笑]

陳濤:正如很早前記得本群笛友說過,看了某人關於呼吸的講解以後,不會吸氣了,哈哈!一個道理,千萬不要把原本簡單的東西弄複雜了。

笛友HL:請問無論梆笛還是曲笛雙吐時都念吐苦嗎?還是有吐苦和噠嘎的區分?

陳濤:念的不同,就是吐音時候舌頭位置不同。當然有區別。

關於《打音》

笛友:請問按四五孔的打音怎麼做?

陳濤:這個音有三個方法來打,一是關45,然後123孔同時打,二是關1245孔,打三孔,這兩個是吹南方的音樂的打法,第三種只開1236孔,並打六孔的打法,那是用在二人台音樂的。

笛友JD:陳老師,他們問的是4的打音,而不是5的打音。打音是手指快速擊打本音下方二度音孔的效果,4下方二度是3,怎麼打?

陳濤:對,我回答他們的是中音區4的打音。

笛友JD:我理解錯了?

陳濤:你說的非常好,你對於打音的理解完全正確,但這個4是一個特殊的打音。

笛友JD:那中音5的打音,怎麼做?

陳濤:中音區的5是無法做打音的,在演奏南方作品中,此音通常用疊音代之。

陳濤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說明群內的笛友對我的視頻教學有相當深刻的認識,也對於我沒有在視頻中說明的問題有更進一步的思考,非常好[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中樂團 的精彩文章:

TAG:神州中樂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