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日本,我們看了這些先鋒商業建築!環球觀築

去日本,我們看了這些先鋒商業建築!環球觀築

日本現代商業建築設計自成風格體系

其創新的力量

向世界呈獻著優秀建築作品和傑出的設計師

GIF

有別於中國商業建築的大開大合

日本商業建築更多的是通過立面改造來實現自我更新

因此,建築外觀

作為日本商業建築的組成部分

GINZA-SIX

谷口吉生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新設施座落在銀座中心地段六丁目,故名GINZA SIX。GINZA SIX的項目外觀設計由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新館的日本建築設計師谷口吉生操刀。他在現代的建築設計中融入了日本傳統建築中的「屋檐」與「暖簾」元素,新舊碰撞,很好地彰顯了日本文化。GINZA SIX的設計,由眾多世界頂尖藝術家加持。谷口吉生、Nicolas、原研哉、Peter Marino、David Chipefield、堂本右美、草間彌生、杉本博司、Team Lab、觀世能樂堂……名字足以成為前往的理由。

KITTE

隈研吾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作為昭和時期現代主義的代表作「舊東京中央郵局」的一部分得以保存、改建的KITTE搭配丸之內風格的街容市貌,是第一座由日本郵政首次經營的商業設施。日本設計中心從名稱開始參與策劃,通過VI計劃和Entrance Sign的設計,把人與人,街道與街道之間的「關聯」作為要點闡述出日本郵政的理念。在考慮到東京車站前這一地理環境的同時,探求了地標性質的獨立性和功能性。

東京灣 LALAPORT

石本建築株式會社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Lalaport是日本第一家號稱「美式」的購物中心,由三井不動產開發,1981年4月在東京千葉縣船橋市誕生,已經發展成為日本屈指可數集觀光、娛樂、休閑、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購物中心。LALAPORT,「LALA」之意,就是指「跳動的旋律,愉快的心情」,「PORT」,即為「港」之意,為了獲得廣大日本消費者歡心,讓來店的人,都可感受那種跳動的旋律,讓每個人都擁有愉悅的心情,充分享受購物、娛樂、休閑的生活情趣。

Omote sando hills

安藤忠雄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表參道Hills(OMOTE SANDO HILLS)雖然是百貨公司,但是更應該說成是「文化商業設施」。建築物所在地「表參道之丘」本身就是著名的建築家安藤忠雄設計的,連接著整個建築物各樓層的,是宛如緩坡一般的螺旋狀樓梯。除了國際一線大牌,一些小眾設計師的作品也是逛這座商場可以意外得到的收穫。

表參道 HUGO BOSS旗艦店

團紀彥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表參道上的新建築,HUGO BOSS德國的名牌,一絲不苟,嚴謹,所以建築風格也和品牌特色相符,建築造型成被扭曲的柱狀,有點Frank Gehry的味道。但室內設計卻很講究,牆面上是荷蘭抽象畫家Piet Mondrian風格的壁畫。

表參道 Dior-SANNA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Dior表參道店選擇以乾淨的幾何形體體量存在於日本最具奢華氣質的購物街道,從複雜的城市背景中脫穎而出。然而建築也不是選擇實體來隔絕內外,建築師通過雙層表皮建立起半透明的質感,在城市與專賣店之間形成一種漸變。同時,這種半透明的神秘感也吸引消費者進入其中。

表參道 Miu Miu

赫爾佐格&德梅隆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表參道的新店是miumiu與全球著名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推出的新項目。。新店位於一片優雅街區,該街區在過去二十年中已成為建築創新的展示區。然而,與透明的Prada全玻璃建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座Miu Miu建築採用低調內斂的非透明金屬表面外立面,呈現出更為私密的質感。

表參道 Prada

赫爾佐格&德梅隆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旗艦店隱身在日本傳統的老房子建築群之中,瑞士雙人建築師赫爾佐格和德梅決定要讓建築物"鶴立雞群"。他們選擇不盡用土地的地面可建築面積,反而向上發展,增加樓層,建成一幢六層高的大樓,並讓大樓佇立在原來可建築範圍的一角。這樣一來,除了令這幢玻璃建築更為突出,也可把騰出的剩餘空間變成公共庭院,供大眾休憩。為了符合當區的建築規定,兩位建築師將大樓設計成菱柱體,在構思時更充分考慮到建築物周邊的採光情況及陽光照射角度,成就出猶如鑽石、頂部傾斜的建築外觀,也令旗艦店成為當地重要地標之一。

表參道 東急廣場

中村拓志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表參道東急廣場是原宿潮流區的最新訪問量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通過傳統的啟發,中村重新詮釋美學的屋頂,往往是最突出的視覺元素在傳統的日式建築,並設計了一個複雜,冠形的體積佔主導地位的突出外牆的組成。突出的,特別是在屋頂的花園和景觀的建設。這個綠色島嶼,34樹木和50種不同的植物,隨時給人的印象是其他地方。為了在用地緊張的中心地帶保留綠色空間,屋頂上種植了樹木,使之成為表參上的新地標。

東京火車站

辰野金吾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東京車站本身,自2007年啟動開業9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改建計畫,稱為Tokyo Station City。顧名思義,就是讓車站變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城市,一個將車站轉化成城市的計畫,包括了地下街,八重洲口改建,丸之內口的紅磚煉瓦丸之內站舍的重建,車站周邊旅館設施的增多等。

One hotel

隈研吾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ONE@Tokyo 位於東京天空樹附近,是密集的城市區押上中的新式酒店。作為之前東京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由於輕工製造業得以快速發展。為了回應這個地區相當粗糙但卻平易近人的品質,隈研吾在立面上使用擠壓水泥板和木屏風,喚醒與從前的小工廠並肩的地位。

淺草文化中心

隈研吾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這是一個八層的多功能建築。它將集遊客信息中心、會議中心和多功能大廳和展覽空間於一體。主要建築材料是玻璃和木材,內部通風明亮,大量利用了自然光。樓層設計類似於許多斜屋頂下的小公寓,外表由木隔柵包裹,過濾、柔化自然光線。

根津美術館

隈研吾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隈研吾稱其設計主旨是「從都心的喧鬧到靜寂的美的世界」。為此將原有基地內的茶室的庭院作為兩者之間重要的過渡空間,並讓因緩緩的坡屋頂而形成的陰影,成為柔和連接城市的商業空間和森林的媒介。屋頂壓得很低,檐口高度約2.7m,與建築內外使用的竹子的材料相協調,同時大面積的玻璃牆面將室外庭院的風景引入室內。室內空間的透明性、對自然材料的追求、以及日本傳統的再生,是隈研吾一直以來的追求,這個美術館甚至被稱為其集大成的代表作。

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

安藤忠雄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這座以數字命名的美術館,是六本木藝術三角之一,可以說是整個日本藝術與時尚的前沿。為了延續三宅一生的「一塊布」美學意識,安藤用像摺紙一樣將一塊鐵板作為屋頂,場館的大部分都埋在地下,彷彿與自然共生。

東京大學 環福武大廳

安藤忠雄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福武會館是一座集劇場、工作室、咖啡廳等功能於一體,能容下200人的多功能會館。安藤忠雄同樣將建築與東京大學本鄉通上的樟樹叢齊平,地上、地下皆設兩層。針對校園內側部分,安藤還設計了長達一百米的「思考牆」,作為線型的公共緩衝空間供大家使用。

淡路夢舞台

安藤忠雄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淡路夢舞台,位於淡路島的東岸,有座能眺望海的高台,是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代表作,淡路夢舞台的總發展面積是21公頃,曾為興建關西機場所需,挖禿整座山頭,安藤忠雄主動向政府提案,決心改造此地。如今,已是結合美術館、國際會議廳、飯店、植物園的新觀光景點。安藤忠雄的信念是:經過地震的災難後,倘若人民不能覺得住在這裡很好的話,這裡就會變成一個廢墟。所以他的設計理念希望人可以盡量感受大阪灣景觀, 整個項目依山而建盡量發展室外的空間,只在個別空間營造比較寧靜的室內環境

水御堂

安藤忠雄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本福寺的水御堂是佛教分支真言宗的一個新的主殿,它座落在淡路島一座可以觀覽大半海碗景觀的小山丘上。水御堂大廳位於地下,其上是一個覆滿綠蓮的橢圓形大水池。設計者安藤忠雄認為﹐建築師主要任務是創造建築空間以供人體驗。他認為建築物應該做到三個要求﹕利用大自然、幾何學和展現材料的本質。安藤常用的三個自然元素:天﹑水﹑光﹐在水御堂的設計中被充分利用。當你站立在二堵混凝土牆之間﹐世間一切都被隔開﹐能看到只是上面的天空變化。水的元素有兩個﹐一個作為遠景的海﹐另外就是蓮花池。

國立西洋美術館

勒·柯布西耶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這是勒·柯布西耶在日本設計的唯一建築,一座三層的方體建築,各邊排列7 根現澆混凝土圓柱,立面非常樸素。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入口的大樓梯,這個「柯布式」樓梯設計非常精巧,挑台和樓梯都由片牆支撐,樓梯欄板一側實一側虛,實側頂部打斷虛接,方寸間盡顯兩種材料組合的精彩。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黑川紀章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位於東京市中心的六本木,是日本2007年最新建立的國立美術館。展館由著名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完成,是日本目前為止面積規模最大的美術館。國立新美術館是由著名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的最後一座美術館,其設計概念是「森林中的美術館」,美術館的標誌是由許多紅色線條組成的漢字「新」,由藝術指導佐藤可士和設計。

代代木體育館

丹下健三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攝影:逸斯

代代木體育館為亞洲 第 1 位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作品。同時,它是丹下健三結構表現主義時期的頂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達到了材料、功能、結構、比例,乃至歷史觀的高度統一,被稱為20世紀世界最美的建築之一。

編輯 | 環球君

版權聲明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觀築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設計圈的真相:香港的棺材房是真小,但他們的小戶型設計更值得關注!
這六個百年商業空間改造,一線設計師都在關注。環球觀築

TAG:環球觀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