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三又騙人了,野味吃多了會中毒

舌尖三又騙人了,野味吃多了會中毒

越原生態,不一定越健康

最近大熱的舌尖三里常常提及野味,並且或明或暗地表示,食物越天然,越深山老林,越越生態,就越好。

這也迎合了許多人的思維,他們覺得,生長在自然界狀態的植物或者動物,因為自由吸收天地精華,而顯得更加美味及有營養。

但事實並非如此。

原生態不一定更有營養

人們都覺得越原生態越好。最常見的案例就是,老百姓們喜歡在坐月子時給產婦吃點土雞蛋,以幫助產婦恢復體力。

乍一看,似乎土雞蛋比家雞蛋更「補」更有營養價值,但是在美國農業部公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餵養方式的雞蛋在「質量」上沒有實質上的差異,不同來源的雞蛋,在某些指標上稍有不同,但是並沒有一致性的實質差異。

也就是說,不管是南方的雞蛋還是北方的雞,家養的還是散養的雞都沒有營養上的差別。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其他的動植物。想要得到更高的營養價值,追求原生態的野味是不可取的。

原生態食物的口感更好嗎?

口味是個相對私人化的評價,「汝之佳肴,我之毒藥」。

都說野生的動植物比較好吃,但很多名廚就不喜歡。一來比較不好加工,二來口感也未必對得起大費周折的辛苦。給所有野味冠之美味,美食家們內心是不願承認的。

比如,我們經常來調味的「蕨菜」,其苦澀的口感來自於纖維、草酸及生物鹼等,這些會給野菜帶來了獨特的風味,但也會影響某些營養素的吸收,甚至有輕微的毒性,這也就決定了它不能作為我們常用的蔬菜來食用。所以,現在幾乎用來餵豬了。

再比如,真正的土雞,由於生長期長,積累更多的呈味核苷。從理論上來說,含有更多的蛋白質,更好產生鮮味,肉質更勁道。有的人會覺得這樣的口感更好,但也有人覺得嚼不動,雞腥味太重。最關鍵的是,考慮到烹調水平和烹調條件的天差地別,這些風味未必能呈現出來。

盲目追求野味風險大

或許有人認為,即便追求原生態,也沒什麼問題,就算有害,偶爾嘗個鮮,應該沒什麼關係,其實並不然。

首先,原生態的食物很容易導致中毒。

以蘑菇為例,我國的毒蘑菇約有100種。常見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種,一般人難以辨別出它們。如果為了追求原生態,誤食了這些蘑菇,很容易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參考文獻:

[1].付文涵. (2017). 對毒蘑菇中毒的識別和預防研究. 山西農經(20), 65-65.

[2].Diaz, J. H. (2005). Syndromic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nfirmed mushroom poisoning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33(2), 427.

覺得文章好,臨走前左下方留個手印,轉發給親朋好友就是最好的支持!

思考者在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錢本草 的精彩文章:

盛唐也有張扣扣,唐玄宗給出了如此評價……

TAG:萬錢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