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沃爾瑪加速發展智能型的全渠道零售戰略

沃爾瑪加速發展智能型的全渠道零售戰略

關注訂閱號「電商大世界」,海量電商資訊文章打包閱讀

以下文章數據,由電商大世界 "AI-貝貝",採集、分揀,由編輯 北風整理髮布。

【文章目錄】

1.香港零售業復甦 九龍倉將退出內地市場

2.貝因美巨虧黑洞難填 病根或在主營業務

3.空調行業壓力驟升:增速下降,庫存壓力大

4.沃爾瑪加速發展智能型的全渠道零售戰略

5.江南布衣業績發展持續加速 股東減持套現近9000萬

【標題】:香港零售業復甦 九龍倉將退出內地市場

【關鍵字】:億港元,香港,增長,零售業,九龍,商場,內地,置業

【摘要】:因此九龍倉置業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表示,「去年因6大優質商場的收入帶動了公司現金流,未來繼續將業務核心放在香港市場,並陸續出售中國內地的項目,以至完全退出內地市場據香港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零售業自2014年以來首次錄得增長,全年增長2.2%至4461億港元,而總銷貨

【正文】

2018年3月8日消息,九龍倉置業於近日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營業額增長24.05%至209.04億港元。值得關注的是,其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表示,「去年因6大優質商場的收入帶動了公司現金流,未來繼續將業務核心放在香港市場,並陸續出售中國內地的項目,以至完全退出內地市場。」

根據業績公告顯示,2017年九龍倉置業的營業額增長24.05%至209.04億港元。其中,投資物業收入增長4%至133.34億港元,營業利潤增長5%至116.98億港元純利潤則猛漲73.62%至172.18億港元,核心利潤增長12%至95億港元。

其中,94%來自旗下6個商場組合。而且其旗下商場零售去年銷售額錄得410億元,較2016年增長7%,佔香港市場9.2%。特別是海港城的零售銷售額,全年增加9.1%及下半年增加15.0%。據了解,海港城是遊客必去的香港購物佳地,化妝品、香水、皮具、時裝、珠寶中的各大名牌都入駐其中。

事實上,香港零售業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寒冬」後,正逐漸復甦回暖。據香港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零售業自2014年以來首次錄得增長,全年增長2.2%至4461億港元,而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亦上升1.9%。

此外,這種勢頭還將繼續下去,在業績發布會上,九倉置業管理層預期今年海港城的業績將繼續得益於奢侈品行業的復甦。據普華永道預計,香港2018年零售市場將繼續向好,零售業在今年將有4%至6%增長,即約4650億至4800億元,整體趨勢可望持續五年。

因此九龍倉置業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表示,「去年因6大優質商場的收入帶動了公司現金流,未來繼續將業務核心放在香港市場,並陸續出售中國內地的項目,以至完全退出內地市場。」

【標題】:貝因美巨虧黑洞難填 病根或在主營業務

【關鍵字】:貝因美,2017,奶粉,業績,公司,虧損,董事,客戶端

【摘要】:貝因美下一步將走向何處?中新經緯客戶端多次致電貝因美董秘辦,並向其2017年半年報中的預留郵箱發去採訪函,試圖了解公司近幾年業績持續下滑並陷入巨額虧損的具體原因,以及公司下一步發展規劃,截至發稿前,仍未得到回復2018年3月8日消息,貝因美近期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

【正文】

(原標題:奶粉巨頭貝因美調查:29套房產都堵不上的巨虧黑洞)

2018年3月8日消息,貝因美近期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6.47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64億元。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髮現,加之2016年虧損的7.81億元,貝因美這兩年的虧損金額已高達17.4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貝因美多名董事均表示不能保證上述業績快報的真實性。

董事們的「不保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2月28日,深交所發函要求貝因美於3月6日前對董事之間及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是否存在嚴重分歧,以及是否會導致公司經營管理混亂、嚴重影響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等情況作出進一步說明。

然而,截至3月6日,貝因美並未如期對上述關注函作出回復,並於當晚發布公告稱,將延期至3月13日前向深交所提交書面回復並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

29套房產都堵不上的巨虧黑洞

2月27日晚,貝因美髮布2017年度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26.4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6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3.44%;基本每股收益為-0.94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3.68%。

貝因美認為,導致2017年巨虧的原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隨著配方註冊制落定以及2018年起正式實施,其「洗牌」效果未如預期般強烈,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行業普遍競相殺價甩貨,整體銷售未達預期,導致當期銷售收入未達預期,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嚴重影響利潤實現;

二、根據子公司和DarnumDairyProducts(UJV,非公司型合資架構)共同簽署的《產品購買協議》規定,公司預期對其採購訂單不足,預計執行該協議變為虧損合同,滿足預計負債的確認條件,減少了公司利潤;

三、因市場競爭激烈效期較短的產品買贈及消費者促銷受限,產品到期報廢致使存貨核銷較原預期增加;

四、應收賬款回款未達預期,較預測的壞賬準備增加而減少公司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2016年的虧損金額也高達7.81億元。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或者因追溯重述導致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連續為負值,其股票交易將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ST)。

也就是說,2017年年報披露後,貝因美或將戴上*ST的帽子。

中新經緯客戶端了解到,為實現盈虧平衡避免被ST,貝因美曾啟動閑置非經營資產處置計劃,試圖通過出售子公司、甩賣房產「自救」。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貝因美累計出售了位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熱點城市的29套房產。

先是2017年10月,貝因美將位於上海和杭州的7套房產公開出售,建築面積合計2926.34平方米,預計產生收益約2300萬元(若公司年度虧損,則不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預計產生的收益約3000萬元)。

緊接著,2017年12月,貝因美又將位於杭州、重慶、成都等地的22套房產公開出售,建築面積合計3398.47平方米,估價1.04億元,預計產生收益約3560萬元(若公司年度虧損,則不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預計產生的收益約4740萬元)。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拋售資產所得並未能成功填補貝因美的巨虧黑洞。貝因美在公告中坦言,啟動資產出售、政府補貼申請等舉措,未達預期。

二股東頻「發難」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在貝因美2月27日發布的公告中,董事朱曉靜、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及獨立董事劉曉松均表示,基於貝因美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及處理、存貨跌價準備、資產減值、內部控制缺陷等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公司2017年度業績快報作出準確判斷,不能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朱曉靜及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均為貝因美二股東紐西蘭恆天然公司(下稱「恆天然」)的代表,而獨立董事劉曉松已於2月5日向貝因美提交辭職報告,申請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公司審計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事實上,在貝因美1月份出售子公司「豆逗工廠」和2017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上述幾位董事也都提出了保留意見。

貝因美在2月22日披露的《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函回復的公告》中表示,部分董事不能保證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的主要原因為公司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存在缺陷。而貝因美年審會計師也認為公司在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部分缺陷。

據新京報報道,之前有傳聞稱,恆天然欲強行收購貝因美實現掌控。之後,恆天然對此消息予以否認,但卻在聲明中提到,「如果企業發展中存在任何有違監管及上市公司內控要求、與恆天然價值觀不相符的情況,恆天然亦不能認同。」同時,該報道還提及恆天然於2018年1月22日發表聲明,稱對貝因美長期以來的業績表現「極度失望」,正在尋求包括貝因美2017年度業績公告及業績預期下調的更多信息,同時表示將在恆天然即將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中考慮此次投資的財務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3月,恆天然以18元/股的價格入股貝因美,持股佔比18.82%,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恆天然的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

2月28日,深交所再次向貝因美髮去關注函,要求其於3月6日前,對董事之間及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是否存在嚴重分歧,以及是否會導致公司經營管理混亂、嚴重影響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等情況作出進一步說明。

然而,截至3月6日,貝因美並未如期對上述關注函作出回復,並於當晚發布公告稱,將延期至3月13日前向深交所提交書面回復並履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

奶粉巨頭的隕落

貝因美也曾輝煌過。

據了解,貝因美成立於1999年,曾憑藉一款嬰幼兒速食米粉打敗當時佔領中國市場的美國食品巨頭亨氏。在此之後,貝因美不僅在眾所周知的兩次行業危機中存活下來,還一度成為國產嬰幼兒奶粉產業的巨頭。

AC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貝因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佔有率為9.3%,位居前十大品牌奶粉的第四位,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二;2010年1-10月,貝因美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佔有率達到10.8%,在前十大品牌奶粉的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一。

2011年,貝因美在深交所上市,首發價格為42元/股。上市後,貝因美仍舊保持業績高速增長,並於2013年創下了年營收61.17億元、歸母凈利潤7.21億元的歷史紀錄。然而,在此之後,貝因美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並於2016年首度虧損。

有意思的是,貝因美的業績表現與行業整體數據幾乎相悖。歐睿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之後,國產奶粉市場整體呈現下滑趨勢,尤其是在2015年和2016年,行業增速一度下落至-2%和-4%,呈現負增長的態勢,直到2017年,國產奶粉行業增速恢復至8%,迎來了三年來首次回升。

產業層面,今年2月份包括澳優乳業、君樂寶乳業、飛鶴乳業在內的國內多家主流奶粉企業也宣布上調新年銷售目標。

京東商城消費品事業部母嬰采銷部總經理劉利振也認為,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正在恢復。「以前國內奶粉市場確實是合資品牌的天下,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善,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慢慢接受國產品牌的奶粉。」劉利振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

可就在這個時候,貝因美連續兩年巨額虧損,受業績拖累,公司股價也已跌至5.14元/股(3月6日收盤價)。

母嬰行業獨立評論員年永威指出,貝因美幾次業績「變臉」及股價的「跌跌不休」,正說明其主營業務出現了根本問題,虧損是在為其過去的錯誤買單。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髮現,虧損後的貝因美開始頻繁尋求轉型。2017年1月份,貝因美擬出資2.25億元參與設立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保險」),占股15%,試圖涉足健康保險;同年4月份,市場上又傳出貝因美欲以不高於3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美國CSL公司,進軍生命科學領域以及布局海外市場。

然而,截至目前,貝因美上述兩場「跨界」尚未有新的進展。

貝因美下一步將走向何處?中新經緯客戶端多次致電貝因美董秘辦,並向其2017年半年報中的預留郵箱發去採訪函,試圖了解公司近幾年業績持續下滑並陷入巨額虧損的具體原因,以及公司下一步發展規劃,截至發稿前,仍未得到回復。

【標題】:空調行業壓力驟升:增速下降,庫存壓力大

【關鍵字】:空調,2017,2016,庫存,市場,2018,中央空調,增速

【摘要】:高庫存十分依賴市場需求,若是市場需求量大,那麼空調行業就能有爆髮式的持續增長;若是市場遭遇淡季,那麼龐大的庫存會產生大量的倉儲成本,因此面對高庫存帶來的壓力,空調廠商急需一個新的突破口,不少空調企業已經開始瞄準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空調市場

【正文】

2018年3月8日消息,空調行業極有可能在今年將進入弱周期,一方面是因為原材料上漲、房地產市場下行等多種不利條件的出現,空調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另外一方面,由於2017年空調迎來爆髮式的增速,導致今年眾多廠家積極備貨,庫存壓力大。

根據艾肯空調製冷網統計,2017年度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的整體容量達900億元左右,同比2016年度增長幅度近20%,整體容量、增長幅度都創下近幾年來的新高。

事實上,整個2017年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的持續增長,可以看作是2016年度國內中央空調市場增長的延續,2016年下半年,在國內房地產價格一波跨越式增長的帶動下,家裝零售市場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一波增長態勢至少延續至2017年第三季度,並由此帶動了2016年和2017年兩年市場整體容量的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這一態勢至延續到2017年第三季度,據中怡康統計數據,2017年49~52周,空調線下市場的零售量增速變成-4.6%,彰顯其高增漲時期已成為過去。

國內空調市場的庫存正在向著5000萬台的規模演進,如果當下的出貨增長速度不減,如果當下的需求爆發速度不增,那麼當下已經在4500萬台左右的庫存再次向上將成為必然之勢。高庫存十分依賴市場需求,若是市場需求量大,那麼空調行業就能有爆髮式的持續增長;若是市場遭遇淡季,那麼龐大的庫存會產生大量的倉儲成本,因此面對高庫存帶來的壓力,空調廠商急需一個新的突破口,不少空調企業已經開始瞄準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空調市場。

此外,空調產品上游銅原料價格三年上漲22%,2018年仍將處於高位,這也在不斷地壓榨著空調產品的盈利空間。而且由於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期,後周期屬性的家電板塊也會受其影響導致增速放緩,加上近兩年的高溫天氣讓國內的剛需市場被過度消費,由此,2018年的空調業很難再延續去年的好業績。

【標題】:沃爾瑪加速發展智能型的全渠道零售戰略

【關鍵字】:沃爾瑪,山姆,門店,2017,新店,電商,生鮮,渠道

【摘要】:沃爾瑪稱,「在電商方面,沃爾瑪在2017年迎來爆髮式增長根據沃爾瑪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共開出31家新店,包括27家大賣場和4家山姆會員商店,同時投資近3億元對62家門店進行了升級改造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陳文淵認為,2017年取得最佳業績與沃爾瑪的全渠道建設不無關

【正文】

(原標題:轉型全渠道 沃爾瑪加速新業態布局)

在新零售喧囂下,沃爾瑪迎來了入華以來最好的業績,但是距離成為全渠道零售商的目標還有距離。3月7日,沃爾瑪在公司新年準備會議上宣布,2017年在中國市場創造歷史最佳業績,沃爾瑪大賣場和山姆會員商店的可比銷售額均有顯著增長,客單價不斷提高,客流呈上升趨勢,電商銷售也呈現爆髮式增長。同時,沃爾瑪表示,今年公司的全渠道零售戰略將更趨智能型與數字化。

根據沃爾瑪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共開出31家新店,包括27家大賣場和4家山姆會員商店,同時投資近3億元對62家門店進行了升級改造。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沃爾瑪對門店的升級舉措,尤其是加大對生鮮區域的投資,對門店業績拉動效果尤為明顯。據沃爾瑪介紹,成都和廈門兩地門店升級後,半年的銷售業績和客流對比前一年保持大幅增長,成都的客流增幅達到11%。為了強化生鮮這一核心拉動力,沃爾瑪首家定製化的自營生鮮配送中心將於年底前在東莞落成啟用,該配送中心在食品安全、冷鏈合規、節能環保等方面均領先於行業標準。項目總投資超過7億元,創下沃爾瑪進入中國市場22年以來單筆投資之最。

生鮮也是山姆會員店在中國的差異化競爭優勢。2017年,山姆會員商店開出4家新店,為歷年之最,新店數佔去年年初總店數的近30%。在2018年,山姆會員商店將繼續重點關注一、二線城市,計劃在蘇州、成都、瀋陽、北京和南通開設新店,這也將是山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開店最多的一年,新店數佔到現有店數的四分之一。

在新開門店和改造門店的同時,電商的發展讓沃爾瑪更接近於全渠道零售商的目標。沃爾瑪稱,「在電商方面,沃爾瑪在2017年迎來爆髮式增長。」沃爾瑪在京東全球購平台和京東到家平台上的業務「驚人的」發展讓其決定,「2018年,沃爾瑪與京東將有更深入的融合與協作,在更多門店設置全品類揀貨區,在全國更多城市加快增建前置倉以滿足顧客需求,再次升級送貨服務和提升顧客體驗,使線上線下的融合深入到每一個可能的消費場景。」

自今年2月1日起,沃爾瑪法定名稱由「沃爾瑪百貨公司 (Wal-Mart Stores, Inc.)」變更為「沃爾瑪公司(Walmart Inc.)」,這也意味著沃爾瑪不再將自己視為業態單一的線下零售商。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陳文淵認為,2017年取得最佳業績與沃爾瑪的全渠道建設不無關係,在新零售引起廣泛討論的大環境下,更要關注零售的核心與本質,即把顧客放在第一位。「我們在商品方面要專註三件事:品質、差異化和性價比。同時,沃爾瑪為顧客提供更便捷的購物解決方案。」比如,山姆在深圳試點的一小時極速達服務在新的一年將推廣到更多區域和城市。

按照沃爾瑪的計劃,2018年公司將會新開30-40家門店,包括新的超市業態、緊湊型大賣場和山姆會員商店,還將投入3億元用於50家門店的升級改造,加速電商融合、加強人工智慧應用、加大對1小時送達服務的投入以覆蓋更多城市和小區。這些都釋放出沃爾瑪更趨向於智能型的全渠道零售戰略。

【標題】:江南布衣業績發展持續加速 股東減持套現近9000萬

【關鍵字】:布衣,江南,JNBY,集團,品牌,會員,財年,萬個

【摘要】:江南布衣集團始創人、主席及行政總裁吳健早前也表示,集團不是靠開店推動增長,而是靠設計師品牌來推動據悉,2018財年江南布衣將開設200至250家零售門店,大部分位於內地二、三線城市,香港也將成為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市場之一,JNBY、速寫和jnby by JNBY 等品牌已在香港開

【正文】

(原標題:股價近一年翻2倍 江南布衣遭股東減持套現近9000萬)

江南布衣集團業績發展持續加速,據數據顯示,江南布衣的股價自去年8月以來持續高漲,截至今日收盤,其股價近一年來翻了2倍,創歷史新高。

圖為江南布衣近一年的股價增長數據

得益於此,其股東 VNCR Holdings Limited今日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15.6港元減持好倉530萬股,佔比1.03%,交易涉資約8268.85萬港元。減持後,VNCR Holdings Limited 持股量由 31,229,000 股減至 25,929,000 股,持股比例由6.02%下降至4.99%。

在截至去年12月底止的6個月內,江南布衣集團銷售額同比上漲 26.22%至16.54億元,零售渠道可比同店增長達10.3%,毛利潤則同比增長22.75%至10.35億元。凈利潤同則比大漲 36.83%至3.12億人民幣,剔除對上財年中期不可比項目上市有關費用約1570萬元後,集團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大漲 28%錄逾2.43億元。

江南布衣在報告中表示,其業績的持續增長離不開其活躍會員的貢獻。截至報告期末,集團線下渠道會員已超過 240 萬,微信帳戶訂閱人數超過190萬,微博粉絲數逾80萬個,天貓店鋪關注粉絲數逾230萬個。

其中,最近一年內任意連續180天內有2次及以上消費的活躍會員賬戶數目逾 29 萬個,消費總額超過人民幣 5000 元的會員賬戶數目逾14萬個,其消費零售額達 16.7 億元。2018上半財年,來自會員所貢獻的零售額佔總銷售額的67.4%。

江南布衣集團1997年在杭州成立,主要擁有5個服飾品牌,包括女裝JNBY、男裝CROQUIS速寫、童裝jnby by JNBY和Pomme de terre蓬馬以及高端女裝less,去年集團還將觸角延伸至家居領域,先後創立了JNBY HOME 和 悖論集 兩個家居品牌。

目前,江南布衣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共有1768家獨立門店,其中在海外擁有80個銷售點。

隨著追求生活品味的消費人群快速增長,對個性化和時尚產品的需求將不斷上升,設計師品牌細分化市場的潛力巨大。據OC&C 戰略諮詢公司評估,中國的服裝市場總價值約為 3000 億美元。

江南布衣集團始創人、主席及行政總裁吳健早前也表示,集團不是靠開店推動增長,而是靠設計師品牌來推動。據諮詢公司CIC調查報告,中國主要的設計師品牌大約有三百個,前五名就佔了30%的市場份額。而江南布衣排名第一,佔總量的9.6%。

受益於消費升級,江南布衣集團對未來仍然充滿信心,計劃在新的財年將進一步提高集團的設計能力及品牌知名度,擴大多元化產品及品牌組合,同時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進一步強化旗下品牌門店零售網路及優化全渠道互動平台,並提升粉絲體驗以提高可比同店增長。

據悉,2018財年江南布衣將開設200至250家零售門店,大部分位於內地二、三線城市,香港也將成為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市場之一,JNBY、速寫和jnby by JNBY 等品牌已在香港開設 7 個零售點。在產品方面,集團負責人早前透露不排除向運動和配飾領域發展的可能。

截止今日收盤,江南布衣股價錄得增長1.9%至15.98港元,市值約為83億港元。

***本文部分數據來源於網路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關注電商大世界,你要找的都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順豐王衛的近憂與遠慮
亞馬遜無人便利店開業 無需現金自動結帳

TAG:電商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