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古錢發展史:看古錢價值

從古錢發展史:看古錢價值

現在,玩錢幣收藏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但是收藏不能盲目的收,看到老的就收。藏品值不值錢,不但是由新老決定,還跟它的稀缺程度以及當時的特殊歷史和文化有關。

所以玩錢幣收藏,首先得了解錢幣的歷史,以及不同時代的變革,喜歡錢幣,家有古錢的,今天這篇文章就必須看一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數次重大的變革,(扶風堂主:fft210)幾次變革都有利於各地物資交流和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其中有八次變革意義深遠!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1、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

銅幣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商·貝幣一組五十枚

貝幣是早期中國實物貨幣之一,早在原始社會,貝即成為交換媒介,常見的是一種齒貝,背面往往磨平,或鑽一穿孔,以便於攜帶,其學名為「貨貝」。

由於真貝的數量不夠,又用仿製貝代替,有石貝、玉貝、蚌制貝、骨貝、銅貝、鎏金貝、金貝等。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戰國 銅貝

春秋?鎏金貝一組四枚

2、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春秋·晉?中型聳肩尖足空首布(通長:130.3mm)

戰國 明刀、尖首刀、針首刀、直刀展板兩塊

戰國 圜錢

戰國·楚? 蟻鼻錢一組八枚

秦統一中國後,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秦·半兩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漢?「半兩」石質錢範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闢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扶風堂主:fft210)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唐?「開元通寶」背祥雲紋錢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5、銀兩進入了貨幣領域

銀兩,指中國舊時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一種秤量貨幣。以兩為單位,故稱銀子為銀兩。

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稱量貨幣,始於兩漢,盛於明清,清又見有實、虛銀兩之分。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如銀錠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虛銀兩則是一種記賬貨幣,雖有一定含銀量,但並無實物,如近代上海的「規元」、天津的「行元」、漢口的「洋例」等。虛銀兩隻用於記帳,實際支付時則需折算成錢元。

1933年國民黨政府實行廢兩改元後,銀兩停止使用。

唐船型銀鋌二枚

南宋銀錠

明廣東五十兩銀錠一枚

清五十兩銀錠

6、鑄錢工藝變革——母錢翻砂鑄錢工藝運用

先秦鑄錢的工具,主要是泥范和石范。泥范是用泥製成坯後焙燒成的,所以泥范也可叫陶范。秦漢前期仍使用泥范、石范,以後出現了模盒翻制泥范的技術。王莽時期,疊鑄范已發展成熟,因此王莽錢幣鑄工極精。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戰國·齊 三字刀正背陶范

漢?「半兩」石質錢範

漢 五銖銅母範

母錢翻砂鑄錢工藝的運用:

隋唐以來,廢除母範鑄錢的方法,改用母錢翻砂鑄造,從而進入了母錢翻砂鑄錢階段。每逢新錢發行,首先向宮廷進呈樣錢(扶風堂主:fft210),再以祖錢為藍本翻制母錢,最後用母錢制砂模鑄造流通子錢。

由於採用母錢鑄錢法而取消了母範,節省了鑄錢成本,工藝流程更趨合理,可謂事半功倍,堪稱鑄幣史上的里程碑,為以後兩宋時期的雕母鑄錢法奠定了基礎。母錢翻砂鑄造工藝在清代發展到了極致。

北宋 「崇寧通寶」鐵母

清「嘉慶通寶」寶泉局雕母

清 「咸豐重寶寶泉當十」珍寶鐵母

7、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產生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圖樣,非真品)

8、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中國紙幣欣賞:

明通行寶鈔壹貫

大清寶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紅山文化玉器:中華文明象形文字的起源
宋代官窯:望塵莫及的審美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