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要錢還是要感情?三點建議教你怎麼借錢

是要錢還是要感情?三點建議教你怎麼借錢

談錢傷感情,談感情傷錢,感情和錢我們該怎麼取捨?人生誰難免會有遇到難處,需要金錢資助的時候,遇到難處向親友尋求幫助也是理所當然。在義字當頭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親友需要幫助,施以援手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在借錢借錢給人的事情上,卻是相當考驗人的智慧。總結起來,可以歸納會以下幾點:

1、雪中送炭,而不要錦上添花

在別人急需幫助的時候施以援手,這是功德,你借出的錢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你越需要幫助,越窮,越沒有親友借錢給你,為什麼?道理很簡單,你的償債能力弱,怕借了你還不起。可是從道義上來講,我們不能這麼做,這裡有一個關於孔子的小故事,雖然講的不是借錢的事,但是也說明了一樣的道理,值得借鑒。

孔子的弟子公西赤被出使齊國,是被魯國公派的,所以就相當於在齊國境內魯國的大使館上班。冉求與公西赤交好,找到孔子說:公西赤在齊國工作,照顧不上家,請求您簽字批點糧食補助給他的母親吧。

孔子說:好吧,就給他六斗四升。冉求說,是不是有點少了,拿不出手啊,能不能多給點呀?孔子不情願地說:那就再給二斗四升。冉求心想:老師你也太摳了,於是他說:「按當前社會上CPI考慮的話,起碼要送上八十斛。」

孔子聽了很生氣,對冉求說:公西赤是駐齊國大使,坐的是肥馬駕的豪車,穿的是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工資待遇那麼高!只有生活困難的窮人需要救濟,公西赤不愁吃不愁穿,給那麼多幹什麼?冉求聽了無話可說,乖乖的退了下去。

關於孔子的這個小故事,就在告訴我們借錢給別人的一個道理。借錢給人是要雪中送炭的,而不是要錦上添花。

2、救急不救窮

「救窮不救急」這幾個字有兩層涵義。第一層涵義,就是江湖救急是我們應該做的,當親友遇到突發事件,緊急需要金錢資助的時候就借,但是,如果親友是因為窮,想買某些東西買不起,就不借。

這句話還有另外的一層解讀「只能救一時的急難,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海明威說,借錢就是乞討的開端。一味依賴借來的錢,只會讓人愈發懈怠;而對於被借錢的人來說,不把錢借給只為滿足私慾的人,才是明智的。

當然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借錢給人要有一個判斷,他為什麼需要錢,因為窮嗎?如果是因為窮,是為什麼窮?是因為家庭意外,事業意外,還是因為自身是一個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人,如果是後者,那就對不起,堅決說「不」。

3、借錢給人的決定前先識人

借錢給人,這裡有一個原則,借用梁宏達老師的一句話:「他不是向我借,他是向我要,這時候能不能給他?如果他向你要錢,你都能給他,你再把錢借給他用;要是不行,那你就別借。」言外之意,如果借錢出去,就要能夠承擔收不回來的風險,並且對自己經濟狀況影響不大。也就是說,你和他的這份感情值得這麼多錢。同時,你還要考慮這個人口碑如何?借錢做什麼用途?

小結:

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在中國注重面子、關係的文化背景下,即便堅持從不向好友借錢,也難免會遇上別人有需要,不得不幫一把的時候。這也是一個需要謹慎權衡的問題,感情和錢,總得自己守住一個。最可悲的就是錢沒了,人也得罪了,但是借錢的結果很多往往就是這種下場。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的廟裡沒有神,他們在拜什麼?
只有384句話,不到5000字的一本書何以備受國人推崇?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