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歲半,自己帶奶嘴起床洗澡吃飯,母親的觀念決定孩子的未來

1歲半,自己帶奶嘴起床洗澡吃飯,母親的觀念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近,一個1歲半,自己帶著奶嘴起床洗澡吃飯的小男孩視頻刷遍朋友圈。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中國媽媽常包辦所有,使孩子失去學習機會。

嬌生慣養,美其名曰,再苦再累,也不讓孩子吃苦受罪。

殊不知,這種是對孩子最大的迫害。

GIF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的過度包辦是一味「毒藥」。

「把孩子交給我,只要7年,我就能還給你一個男人」——耶穌會的格言

1964年,導演邁克爾·艾普泰德開始用鏡頭記錄14個7歲的英國小孩,每隔7年找到這些孩子,拍下他們近況,直到2013年。

看著片中的主人公慢慢變老,看他們努力奮鬥,看他們徒勞掙扎。

那些人的人生無不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幼時的家庭影響對孩子的一生來說,是難以磨滅的。

每一集都以一句話開篇:「讓我帶一個孩子到七歲,以後隨你怎樣帶,隨他怎樣長,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已是註定。」

和中國古話里的「三歲看七歲,七歲定終生」,是同樣道理。

不要錯過孩子7年成長的關鍵期

孩子成長的16個敏感期,幾乎全部是在7歲前形成的。

GIF

1. 光感的敏感期 0-3 個月

2. 味覺發育的敏感期 4-7 個月

3. 口腔的敏感期 4-12 個月

4. 手臂發育的敏感期 6-12 個月

5. 大肌肉發育的敏感期 1-2 歲,小肌肉 1.5-3 歲

6.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 1.5-4 歲

7. 語言第一敏感期 1.5歲-2.5歲

8.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1歲6個月-3歲

9. 社會規範敏感期 2歲半-4歲

10. 空間敏感期 3-4歲

11. 色彩敏感期 3-4歲

12. 邏輯思維敏感期 3-5歲

13. 剪、貼、塗等等動手敏感期3-4歲

14. 人際關係敏感期 4.5歲-6歲

15. 繪畫和音樂敏感期 4歲-7歲

16. 社會性興趣發展的敏感期 6歲-7歲

7歲以後,更要尤其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

但是,很多家長把孩子保護在溫室里,不讓做家務活和參加課外娛樂,只要求專註讀書。

GIF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不能吃苦的孩子, 將來不會有擔當也不會懂感恩啊。

嬌生慣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

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拚命時,他們依然活在自己的幻想里。

GIF

而父母不能呵護一輩子。

這個世界多的是狂風暴雨和風刀霜劍,你不讓孩子主動吃苦,將來會有百倍的苦頭附加與他,更悲哀的是,洞悟生命之時,已沒有了青春。

GIF

不要有意無意對孩子隱瞞生活的艱辛。

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待苦與累的態度,已隱隱約約的暗示了TA的未來。

動物世界,老鷹把小鷹推出巢外,任由它滾下懸崖。小鷹奮力拍翅……

每一個獨當一面的能人,都是由懵懂無知的小鷹長成。

一件件獨立完成的小事情,構建起了孩子做事的能力與處世姿態。

GIF

金山銀山保不得一世無憂,唯有對抗逆境的勇氣和能力,才是開啟幸福的不二法門。

父母愛子,須為之計深遠。

傳統教育下的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對比,美國孩子即使再小,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願意表達和父母及朋友不一樣的觀點。

在美國,老師不要求標準答案,只要你有理有據,邏輯清晰,就可以得高分。

GIF

老師常說:You need to have your point of view. (你需要有自己的觀點)。

教育是教思維方式,不是填鴨填知識塊。

一個先進的家庭教育,在於懂得為孩子培養獨立人格意識。

孩子想要自己系鞋帶,一直嘗試,但就是系不起來。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怎麼這麼長時間?我來給你系,這點事都做不好。」孩子的鞋帶是系漂亮了,但孩子喪失了一次學習和自立的機會。

GIF

對孩子來說,很多事都不容易完成,當他嘗試做一件事時,一定會不那麼完美,但孩子已付出了努力,尊重孩子的這份努力,尊重孩子的「沒準備好」。

父母給予孩子機會和等待,接受孩子的失敗,這很重要。只有被接納孩子長大後才會悅納自己。

GIF

海清的兒子蛋妞,從4歲開始就被培養做家務。

跟媽媽一起旅行,蛋妞不僅主動洗自己的襪子,還把媽媽的也洗了。

他8歲寫出6頁全英文文章。

但最讓海清自豪的,不是英文牛,而是蛋妞文章中的觀點:為女孩爭取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看好海清兒子的未來,因為他獨立,且有愛的能力。

很多家長傾盡全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知識教育資源,卻不知,這些填鴨知識塊,以後人工智慧完全可以代勞。

教育最該教什麼?

教:自立,獨立思考。

最近很多人都在轉一個視頻,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強烈推薦好好看看這個視頻。

樂嘉發微博說:「我有點激動,聽了兩遍,蕩氣迴腸,依舊激動。我們痛斥中國教育的操蛋,同情應試教育體制的悲催,但其實,我們也未必知道教育是為啥。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至臻化境,聽得心酸,震撼。願天下所有的老師們都能聽到這篇演講。」

「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

倉惶的為了分數而學習、為了聲譽而教學。乃至於對於知識文化本身不做思索探究,只問「這對考試加分有啥用?」

教育,不應該為考試、不應該為聲譽、不應該為高分、不應該為賣弄,只為人格獨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途小樣 的精彩文章:

「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那些追求穩定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醜陋的中國酒桌文化,往死里喝

TAG:途小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