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濱州中游村傳奇

濱州中游村傳奇

題記:

元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游政,因傷患落籍濱邑建「泗戶游」,即今沙河辦事處中游村。明朝時期,分出前游、中游、後游三個村,歷經600多年,現有20多村莊,3000多後人。

歷時兩個多月的採訪、搜集、整理出8篇紀實小文,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敬,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為挖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盡一份綿薄之力。

——王弘

游氏家譜

濱州中游村傳奇之一

中游家的前世今生

游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宗族,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期,周厲王姬胡的兒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靜封於鄭,建立鄭國。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穆公有個兒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孫子游眅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後皆以「游」命姓,稱游姓。

古書《交際大全》「郡望篇」亦載道:「游氏廣平、馮翊,聲實俱茂(雅),秀美而文(吉),清德重名(酢),善詩卓識(誠之),獨步六朝之伯始(肇),並肩三辟於高閭之(明根)。」可見游姓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史上曾抒寫了壯麗的詩篇。

不管時空轉變,王朝更迭,游氏宗族都把河北廣平作為自己的祖宗發源地,修譜、建宗祠都以「廣平」為號,游氏自子游至今已歷96世,2600多年。跨地萬里,但游氏譜系不亂、昭穆分明,血脈相連。為緬懷祖先,弘揚祖德,團結宗親,命脈傳承,共續文化,於2009年1月1日游氏後裔游燦華成立「游氏網」成為國內第一個姓氏綜合門戶。為游氏本姓族人提供信息、族譜、宗祠、輩份、人文、尋親問祖等相關服務,也成為海內外了解游姓發展成就的可靠窗口。

1984年版《山東濱縣地名志》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沙河街道辦事處中游家曾名「泗戶游」。游氏碑記:「始祖諱政,元季以戰功封侯」。游氏譜云:「自元,至正間(1341--1368)占籍濱邑,立村為泗戶游」。明代,游氏三支分居,一留原村(即中游),一在前立前游家,一在後立後游家,遂改原「泗戶游」中游家(現游森恩存譜)。

濱州游氏始祖游政原系江西青綏人。元朝末期,元政府腐敗嚴重、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各地紛紛爆發了抗稅等反抗並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裝鬥爭。游政從江西拜別父母離家,後輾轉投靠朱元璋,又跟隨徐達、常遇春北上伐元。在攻佔濱州邑的大戰中負傷,不能繼續隨軍打仗,遂留守濱州。因腿傷嚴重,故土遙遠也難回江西故里。北伐結束後,他因戰功顯赫被朱元璋封侯,占籍濱邑,游氏遂在此繁衍生息。

明朝江山打下後,因連年戰亂,國家千瘡百孔,百廢待興。朝廷沒有太多的錢財安撫因傷遺落各地的開國大將,但從名譽和待遇上給與了高度的褒獎,游政被封侯,賜濱州地域隨意定居。厭倦多年征戰的動蕩,渴望過上安定祥和的生活,游政辭官為民,欲尋安居樂業之地休養生息。

對於這種請求當地政府求之不得,許諾他在濱州邑自尋安家之地,看上哪就是哪,充分體現出對開國將領的最高待遇。游政信馬由鞭轉了好幾天,一天來到了濱州城西南三十多里的地方,這裡水草肥美,生機勃勃。忽然在前方不遠處有「撲撲楞楞」爭鬥的聲音,循著聲音找過去,只見一條大花蛇和一隻藍花野貓正在激戰。蛇頭昂得高高的,吐著紅紅的芯子怒視正前方的野貓。而野貓也不示弱,支棱著全身的毛,怒目圓瞪,伸著鋒利的爪子隨時準備迎戰。正在交戰正酣之際,游政的到來驚擾了它們,紛紛敗下陣來。一個刺溜爬上了樹,一個調頭游入草叢不見了蹤跡。

遇上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游政捻須欣然一笑,感覺這趟不虛此行。突然,一個古老的傳說從腦海中閃出來:剛才看到的不是一場龍虎鬥嗎?龍虎相爭的地盤,定是極好的風水寶地。祖墳埋在這裡的人家,後代藏龍卧虎,必出將相之才!想到這裡,游政確定這裡就是他要尋找的理想家園,百年之後他就要安息在這龍虎相鬥之地,保佑後代子孫成為國家棟樑,榮耀游氏家族。

600多年來,中游村為中心向外發展出了前游村和後游村,以及楊柳雪的游家莊子村,還有惠民縣的楊子學村、老北鎮五四、姜家游姓等。游政後代至今已有25代,並分散在遼寧、北京、天津等地,將近20個村莊大約3000多人。

游百川畫像

游氏自始祖子游公始,由於尚儒重文,禮儀傳家,各代名人輩出,彪炳史冊。1862年(清)同治元年,濱州大地上的中游家村人士游百川(1822-1895) 字彙東,號梅溪,中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授編修。歷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御史、順天府尹、總督倉場侍郎等職。在任期間,不畏強權,敢於懲治不守法紀的宗室親貴;數次上疏力阻穆宗重修圓明園,震動朝野;在湖南禁煙禁毒,廣受好評;在山東治黃盡心竭力,很快穩定河患,並提出《治河三策》,是為治黃史上重要著作。

濱州游百川紀念館

游百川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母親幫傭資助兒子求學。自幼聰慧好學,自知發奮,自強自立,感化名師免費教授。順利考中秀才,舉人、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正二品。「山高水長有時盡,唯我師恩日月長。」真正做到了尊師重教,回鄉時曾「八里下轎」,看望老師杜源。罷黜歸鄉後,先後被聘請主持濟南濼源書院、東昌府書院,學生甚眾,廣受敬仰,世人評價「激濁揚清,亂世賢吏」。

重修游政墓落成典禮

近年來,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圍繞游百川打造歷史名人品牌,講開發區故事,彰顯歷史文化底蘊。目前已在黃河三角洲文化產業園建成「游百川紀念館」,出版發行《游百川傳奇》和《游百川研究》叢書,游百川故居復原工作也在有序開展。

清明祭祖活動

2013年清明節,游政後人齊聚中游村,重修游政墓並立碑。游百川後代至今已五代,中游村為二子游禮賢后人,北京為四子游炳賢后人,也於2013年重修游百川墓並樹碑立傳。如今連續五年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游政後人都回到中游村祭祖尋宗,自發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並修續族譜,把游氏的家風家訓發掘弘揚光大。

隨著城鎮化建設向周邊村鎮輻射與擴展,位於黃河五路渤海三十路的中游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被選為濱州市中心醫院(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醫院)新址。2018年中游村將被整體搬遷,為造福一方做出貢獻。目前中游新村尚不知落戶何方,600多年的村史即將改寫。曾經滄海難為水,不管歲月如何變遷,中游家的根不能變。為游氏家族、家風的傳承與發揚,60多歲的中游村書記游森恩為此多方奔跑呼籲。建設游百川故居,保留中游村的古風原貌,還後代子孫對游氏宗族血脈的淵源延續是游氏後人殷切的期盼。

濱州中游村傳奇之二

游政墓

2013年重修游政墓

游氏始祖游政生於元末亂世,兵戈戎馬、南征北戰。多年戰亂令他厭倦了腥風血雨、顛沛流離的生活,渴望過上豐衣足食、兒孫繞膝的安樂日子。伐元立明因戰功封侯,得朝廷授命可自主建立莊園。本著子孫興旺、福祿延年的意願,他不急於貿然選址。信馬由韁在廣袤的魯北平原上尋找合意之所,於濱邑西南三十多里處發現龍虎爭鬥的風水寶地。這裡村少人稀,野草茂密是塊地肥水美安居樂業的好處所,遂在此建村「泗戶游」即中游村。村西由北往南一大片水域,蜿蜒流淌水源充沛,方圓幾十畝就是一道天然屏障。久經沙場的老將,用戰略的眼光為自己與後代選擇了一塊不依山但傍水,旱澇保收、進退自如的豐澤家園。

元末明初農民起義軍

那時的濱州村少人稀,到處一片荒野,游政又是戰功顯著、朝廷封賞之臣,因此州官對他看好的地盤無條件應允。並為他在城內選了兩位如花美眷,建好房屋,送來炊具、農具、牲畜、車、糧、種子等生產生活之用度,留下兩個雜役,這就算給「國公」安了家。這一片地土質優良,勞耕細作卻也衣食無憂,隨著族人繁衍越來越多,遂立村泗戶游,即現在的中游村。後又由一個村分成三個村莊即:前游、中游、後游。游氏家譜記載,也有傳說,以上村址及古迹整體布局呈太極八卦模式。從元朝至正年間,游政在龍虎相鬥的地方為自己修建了了龐大的墓地,祈願游氏後裔興旺發達,福祿昌盛,世代延綿。

明代官吏墓群石人石馬石羊

立村30年後游政去世,家中已經有了第三代人。後人按照他的遺囑,埋葬在他自己修好的墓地里。據史料記載,古代陵墓,常可見墓道兩側兩列高大精美的石人、石獸延綿在墓前。如長長的儀仗隊,氣勢非凡,為陵墓平添幾多威嚴。這些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在墓道前放置石像生,是從秦漢沿襲下來的墓儀禮制。高級官吏墓前通常在兩側成對安設石馬、石羊、石虎、石人等,是墓主人身份等級地位的體現,也有驅邪、鎮墓的含義。

根據《大明會典》的規定,石像生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在墓前設立,而且根據品級不同有所區別。自洪武三年定,五品以上用碑, 龜趺螭首。功臣歿後封王,瑩地周圍一百步,墳高二丈,四周墳高一丈,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馬、石望柱各二。因游政被朝廷授封「侯爵」,規格待遇很高。古墓坐北沖南,周圍栽上柏樹,巨型石龜背馱大墓碑、墓前有兩排石人、石馬、石虎、石羊、石望柱等陣仗,氣勢相當壯觀。

古墓前石望柱、石像生

當地六十歲以上的人都記得,小時候他們曾見過石人、石羊、石虎等,半人多高青石雕刻精美傳神,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或許是因為龍虎相鬥風水寶地的涵養,亦或許幾百年來吸收日月精華,石頭也有了靈氣,當地流傳著石人到村裡幫助人們紡線織布的神奇故事。

手工織布

過去每家每戶的穿衣針線都是自己紡織,農閑時節勤勞的莊戶人家都會擺上紡車,架起織布機,日以繼夜的紡紗織布。這樣的手工活費時費力,但令人驚奇的是,本來織布機上還剩大批的紗線,經過一個晚上,布匹已被織好,併疊得整整齊齊。是誰做的好事呢?經過偷偷觀察有人在幫著織布,在這人的衣服上悄悄別上一根針線,第二天順著針線找到了游政墓的石人身上。故事雖是傳說,但也賦予了游政古墓與眾不同的神秘色彩。

龜馱石碑底座

1966年黃河防汛,大量石料被運到黃河築壩,濱州各地歷史文物因此遭到嚴重破壞,游政古墓的石碑、石馬、石羊、石虎、石人等都無能倖免。在中游村書記游恩森書記的不懈努力下,經多方勘察打撈,於2012年清明節在楊大王村西的葦灣內將背馱墓碑的石龜底座挖了出來。這是塊一噸重的的石料,石龜的頭、腿等都已經被砸掉,只剩一塊殘缺不全的圓形大青石。而其餘的都已難尋蹤跡了,游氏後人深感遺憾。

游森恩書記說,游政古墓位於後游老村的北面,幾百年來經多次土地統收劃分,現在楊大王村西南的土地上。因土地歸屬問題,古墓的修復、祭奠等非常不便。龜座挖出後,經過一年時間的籌措策劃,集資募款等工作,在中游村村委的主持下,集合北京、天津、遼寧等地市的游政後代,於2013年清明節將游政墓向南平移兩公里至中游村西南。

游百川雕塑

此次移墓也是象徵性的遷移,只把挖出的龜座深埋地下,游政遺骨還留在古墓里。如今游政古墓已夷為平地,荒草叢生看不到一點氣勢,也無法想像當年的輝煌。隨著村莊的膨脹擴張,龜馱碑的位置已被蓋上了二層小樓,多年以後濱州游氏家族的榮耀將被淡忘。歷史無法複製,我們經歷過太多歷史的遺憾。歷經600多年的游政古墓,期盼受到社會的重視和保護,讓我們共同努力,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傳承歷史,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王弘,山東博興縣人,公務員。濱州市作協會員。業餘愛好攝影、旅行。喜歡文學,隨筆記錄身邊的點滴,多篇文章獲獎並在省市報刊發表。

責任編輯:王祖山、王寧;版式設計:東方。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部分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濱州市最具社會責任感微信公眾號

——濱州文學——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濱州文學 的精彩文章:

今昔對比趕年集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坡里吃

TAG:濱州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