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馬斯克:如何做到常人閱讀量的60倍?

馬斯克:如何做到常人閱讀量的60倍?


來源 | 改變自己(ID:wechanger)









Part


1




馬斯克在我們眼裡是一個神。




他四十多歲時,就創建四家價值數十億的企業,而且還是軟體、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這四個不同的領域。




他是怎麼做到的?




很多人把他的成功歸因於他異於常人的工作理念(他平均每周工作 85 個小時),或者他對未來有一種顛覆現實的想像力,還有他難以置信的適應能力。




這些回答,我都不滿意。

隨著我不斷深入閱讀關於馬斯克的各種文章,視頻以及書籍,我注意到一個被忽視的巨大漏洞。




傳統觀點認為,為了成為頂級人才,我們應該專註於一個領域,而馬斯克反其道而行之。


他的專業知識覆蓋了火箭科學、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慧、太陽動力能源等領域。 我確信,為了取得突破性成功,我們必須跨領域學習。













Part


2




馬斯克是一個通才





如果你喜歡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我們的老師經常這麼說:





「成熟一點,專註一個領域」,


「不要什麼都懂,但什麼都不精」。




其隱含的假設是如果你跨領域學習,你只能學習到一些表面的知識,無法精通。



但專家型通才的成功證明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由於大多數人只聚焦於單一領域,而跨領域學習能提供信息優勢。 例如,如果你身處科技行業,周圍人只閱讀科技類刊物,但是你還掌握許多生物學知識,那麼你就可能想出一些別人想不到的點子。


如果你在生物行業,但是你同時還了解人工智慧,那麼你將比其他只懂生物的人更具備信息優勢。

儘管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去做的人寥寥無幾。




我們跨界學習的每個領域,都使我們可能將之與現有領域產生聯結。


這正是專家型通才的優勢。 




一項耐人尋味的研究成果恰好證明了該觀點:它研究了 20 世紀最頂尖的 59 位歌劇作曲家如何鑽研技術。


傳統觀點認為,頂級藝術家的成功只是源於刻意練習和專業化。


與之相反,研究員 Dean Keith Simonton 持截然不同的觀點:





「最成功的歌劇作曲家的作品往往集百家之長……通過跨界訓練,作曲家能夠避免過於專業(訓練過度)導致的死板。










Part


3




馬斯克的超能力:遷移學習




據他弟弟(金博爾 · 馬斯克)介紹,自青少年時代起,埃隆馬斯克就開始每天閱讀 2 本不同學科的書。


換句話說,如果你一個月讀一本書,馬斯克的閱讀量是你的 60 倍。

起初,馬斯克的閱讀涵蓋科幻小說、哲學、宗教、編程、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的傳記。


隨著年齡增長,他的閱讀和職業興趣擴展到物理、工程學、產品設計、商業、科技和能源,對知識的饑渴使他得以接觸在學校未必能學到的各種學科。


大多數其他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埃隆馬 · 斯克還擅長一種非常特別的學習方式 —— 

遷移學習 

—— 




將我們從一個領域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到另一個領域


它可以把學校中或者書本中學到的精髓應用到「真實世界」中,同樣可以把在一個行業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到另一個行業。

這正是馬斯克的過人之處。



馬斯克把知識解構為若干基本原理。

他發表在 Reddit AMA 上的回答描述了他是如何處理的:




把知識當作一棵語義樹 ——

確保你理解基本原理,正如樹榦和大的分枝,再尋求樹葉/細節,別讓它們就無處掛靠。




這樣把知識轉化為更深層次的,抽象的原則,促進學習遷移。




還有一種技巧可以幫助人們憑直覺感知根本原理。舉個例子,我們想解構字母 A ,並想理解使 A 成為 A 的深層次原理。你可以試著來看下面這兩張圖。



1:觀察對照案例


2:觀察相同案例







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勝一籌? 





方法1中的每個不同的 A 提供更多視角讓我們觀察到每個A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方法2中的每個 A 沒有提供任何視角。




當我們學習任何東西時,通過觀察許多不同的案例,我們開始憑直覺知道什麼才是本質,甚至打造出我們自己獨特的解讀方式。




這對我們日常生活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闖入一個新領域時,我們不應該只是採用一種方法或者最佳策略。




我們應該挖掘很多不同的方法,解構每一個方法,然後互相比較、對照。

這將幫助我們發現最基本的原理。


然後,馬斯克將這些基礎原理在新的領域重構。




馬斯克的學習遷移過程的第二步將他在人工智慧、科技、物理和工程學中學到的基礎原則在不同領域重構:





在航空航天界,創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在航空界,設計可垂直起飛降落的電動飛機;




在汽車界,發明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特斯拉(Tesla);




在火車界,設計超迴路列車(Hyperloop);




在科技界,發明可與大腦交互的神經帶(neural lace)、創立貝寶(Paypal)、聯合組建開放人工智慧(OpenAI),遏制未來可能出現的消極人工智慧。







Keith Holyoak,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也是世界上類比推理的頂級思想家之一。




他建議為了磨練技能,人們應該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





「它讓我想到了什麼?」, 


「為什麼會讓我想到它?」。




最重要的:這並不是魔法,這只是正確的學習過程。











Part


4





現在,我們能理解馬斯克如何成為世界頂級的專家型通才:





他涉獵不同學科,廣泛閱讀;


他多年如一日,如饑似渴地閱讀,閱讀量早已甩常人不止六十倍;


他不斷把想法解構成基本原理,然後加以重構,再加以運用。







幾十年前,傳奇的專家型通才巴克敏斯特 · 富勒概括了一種思維方式,放在今天依然有參考意義: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普遍認為越狹隘,越專業,越有邏輯性,但同時,我們已經失去了綜合理解能力。專業化讓人孤立、困惑、徒勞無功。




而且,它還讓個體缺乏思考和社會責任感。專業化還造成偏見,最終造成惡性循環,導致國際性意識形態不一致,甚至引起戰爭。」




如果我們花時間學習不同領域的核心概念,並且經常把這些概念聯繫到日常生活和真實世界,那麼不同領域間的遷移將變得更簡單而快捷。 




隨著我們不斷積累

「首要原則」

(註:也有人翻譯為「第一性原理」),並將這些原則在不同領域聯繫起來,我們會突然獲得一種超能力,進階到一個我們從未到達的新領域,並能迅速做出非凡獨特的貢獻。 




馬斯克的故事對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




專業化不一定是最好的,至少不是唯一的成功途徑。




原題:How Elon Musk Learns Faster And Better Than Everyone Else 





*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改變自己」(ID:wechanger)。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2億人假裝在單身
盤點那些手不釋卷的商界大佬們!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