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斥責孩子

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斥責孩子

為了孩子,家長要改變自己,這是一種責任。

年前請人吃飯,一位長輩的兒子在桌前不停地訓斥孩子,而孩子的爺爺奶奶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孩子很委屈,眼淚汪汪地不停爭辯。我在一旁默默看著,忍不住奉勸孩子的父親: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斥責孩子。他問我為什麼?長輩教育孩子有錯嗎?教育孩子當然沒有錯,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不由得從自己關注很久的一件事情說起。

在中國農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同樣的貧寒,有的人家的孩子能考上北大、清華。孩子多的家庭,往往是老大考出去上大學,後面的老二老三老四同樣考上大學。這樣的家庭很多,如果往上追溯,這樣的家庭傳承下去無疑就是大戶人家,遠的不說,曾國藩、左宗棠的後輩子孫至今枝繁葉茂就是例子。羨慕之餘,有人說是人家的祖墳埋得好,祖宗保佑福佑後人;有的說孩子是文曲星下凡,不上大學也難。大道理我不懂,只能從身邊的事情說起。

我去過的地方很多,同為父母,遇到這樣的家庭,我總是有意接近一探究竟。在湖南農村,我遇到一戶人家,孩子中的老大在北大就讀,老二剛剛考上湖大,老三上高中。走進那戶人家,發現家裡一貧如洗,孩子的父母親都是典型的農民,甚至有些木訥。老大在學校做假期工,老二和老三在家,兩個孩子進進出出為我們燒水倒茶,舉止言辭大方得體。寒暄過後我問起孩子的情況,本來不善言辭的父親彷彿一下子變了一個人,滔滔不絕的介紹起來,全部都是表揚孩子的優異表現,弄得兩個孩子都不好意思起來,從他倆看向父親的眼神里,分明是央求父親不要再說下去了。父親看懂了孩子的意思,馬上停下,一下子又恢復到之前的摸樣。孩子是自己的好,誰不為自己的孩子驕傲呢?但他這樣似乎有點護犢子的意思,我這樣想,感覺不到這戶人家有什麼特殊之處。正想著,從門外進來一大一小兩個人,看得出是父子倆。孩子的父親拉著孩子打了個招呼,就在我們面前教育起他兒子來:你看看人家學習那樣好,就你學不好?我白天黑夜不要命地幹活供你讀書,你怎麼就不爭氣......後面的話寫不下去了,只見那家孩子儘力在壓抑怒火,眼睛裡似乎有一種仇恨湧現。兩戶人家的父子關係截然不同,我這時才感覺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待到那家父子離去,主人對我說:我從來不發火,不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壞話,孩子的事都是關起門來在家裡說,要打要罵也不會讓別人知道。

難道這就是他教育孩子的訣竅?之後的談話再也沒有什麼不同之處,我想那一番話真的大有學問,仔細一分析覺得其背後的深意大有講究。首先,不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壞話表現了對孩子的尊重: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要辛辛苦苦養大,打罵的權利還沒有?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尊敬是相互的,即使面對自己的孩子。想想吧,你都不尊敬自己的孩子,難道孩子天生就會尊敬你嗎?缺乏了尊重,那你的話他可以聽,也可以不聽,這個不能埋怨孩子。這種尊重,從曾國藩寫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從蔣介石寫給兒子蔣經國的信中可以看得出來。孩子是一張白紙需要家長去填空,你畫得好那張紙就漂亮,畫得不好就是你的責任,很簡單。再者,在外人面前斥責孩子,特別是說對孩子不好的話,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所有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喜歡在父母和老師面前表現自己的不同,如果自尊都沒有了,他會覺得毫無希望,做任何事情都覺得沒有意義,對任何事情沒有信心,從那家孩子仇恨的眼光中就可以看到後果,長大了他會恨你。那家主人關起門來在家裡教育孩子就更絕了,哪怕是打罵。與孩子一對一正面交鋒保留了他的顏面和自尊,如果家長說得有道理他會不聽?即使年紀小的孩子,你打了他,他會不長記性?不對孩子發火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孩子是有樣學樣,家長經常發火,孩子的脾氣也小不了,平和的性格有助於學習。再說不以德服人,光發火有什麼用?

不要在外人面前斥責孩子,為了孩子,家長要改變自己,這是一種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流 的精彩文章:

地質隊員草原養鷹記

TAG: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