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剷除鰲拜後,為何還把他的乾女兒當至愛良配?

康熙剷除鰲拜後,為何還把他的乾女兒當至愛良配?

原標題:康熙剷除鰲拜後,為何還把他的乾女兒當至愛良配?


1


1661年,入主中原不久的滿清王朝,根基未穩,百廢待興。順治帝中途撒手,將一個搖擺的江山,交給年僅八歲的康熙帝玄燁。


雖有順治的母親孝庄,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做最後的決策者,但是,順治遺詔:索尼、鰲拜、遏必隆和蘇克薩哈為四大輔政大臣。


順治這樣布局,也是鑒於他即位之前,諸王爭儲的亂局。他能成為皇帝,也是賴孝庄妥協成功,還受了攝政王多爾袞的百般侮辱。他的母親,甚至有傳言,為了兒子的基業,而不得不下嫁給多爾袞,多爾袞也以皇父攝政王自居。所以,他給兒子選擇的輔政大臣,沒有皇家親王。

孤兒寡母,大廈欲傾。政治老手孝庄,再次出手,也是不俗。那就是逼著四大臣在順治帝神位前發誓:


茲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託,保翊沖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覺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復為身謀,有諱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凶誅。


這也是宮廷戲。出了宮,各懷鬼胎,各領角色。


奸臣;鰲拜,以軍功封公爵的「滿洲第一勇士」,跳得最猖狂,安插要員,大肆圈地,勢力坐大,成為了康熙祖孫最大的政敵。


忠臣:蘇克薩哈當年靠剷除多爾袞,成為了正白旗主。他繼續忠誠幼主,受鰲拜打壓,成為了十足的挺帝派。


詐臣:遏必隆,特進一等公,加太師,家族鈕祜祿氏是滿洲八大姓氏之一,實力自然不能小覷。他兩不相幫,做個騎牆派,但主動讓大女兒拜鰲拜做乾爹。


巧臣:索尼是一隻老狐狸,站在首輔的位置,最初只作壁上觀。


2


孝庄再次出手:同四大臣聯姻。


索尼的孫女、鰲拜的女兒、遏必隆的大女兒,待字閨中。

康熙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12歲那年,即康熙四年,他創造一個理由,讓鰲拜的女兒,嫁給了蘇克薩哈的兒子。當然,他還是成為了索尼家和遏必隆家的女婿。


遏必隆的女兒,即鰲拜的乾女兒,雖然有老爸和乾爹的雙保險,可以捷足先登皇后寶座,但遭到孝庄阻擊,從中斡旋,提前讓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直接做了康熙的皇后。


鰲拜沒有做成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也無所謂。他迅速幹掉了政敵兼親家蘇克薩哈全家,只留下一個外孫做種子。下一步,他要將身上的蟒袍換龍袍。


索尼自然不答應,舉全家之力,康熙翦除鰲拜及其餘黨。


索尼死了。鰲拜完了。


索尼的兩個兒子先後成為領侍衛內大臣,官居一品,直接掌管皇帝的保衛工作。索尼的三子索額圖還繼承了大學士、輔政大臣的位置。


同樣是皇親國戚的遏必隆,卻沒有這樣美好的榮幸。


《清史稿·遏必隆傳》記載:「四大臣當國,鰲拜獨專恣,屢矯旨誅戮大臣。遏必隆知其惡,緘默不加阻,亦不劾奏。


遏必隆因與鰲拜走得近,被康親王傑書以十二項罪名彈劾,遂削去太師之職,奪世爵,下獄論死。


康熙念其為顧命大臣,且是勛臣之子,命仍以公爵宿衛內廷。遏必隆病重,康熙親臨府邸慰問。

《清史稿·遏必隆傳》說,遏必隆病逝,康熙賜祭葬,謚恪僖,御制碑文,勒石墓道


畢竟,遏必隆也是康熙的岳父之一。


3


讓遏必隆生前絕對想不到的是,他那拜給鰲拜做義女的大女兒,在他死後四年,被康熙立為皇后。


《清史稿·后妃云: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一等公遏必隆女。初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皇后。


《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十六年五月十一皇帝:諭禮部,朕恭奉聖祖母太皇太后慈諭,冊立妃遏必隆之女為皇后,禮部即選擇吉期,開俱儀來奏,特諭禮部


不僅如此,此女正式入主後宮後,便請為其父遏必隆建家廟,得到了康熙的同意。


儘管此後也命薄,沒有等到家廟敕建告成,便已病逝,但康熙堅守承諾,給遏必隆撰寫碑文:


「賜一等公遏必隆家廟碑。孝昭皇后壺德攸宣,倫情肫篤,念父母鞠育之勤,思詞宇春秋之祀。朕嘉其德,遣官督理。後二月,皇后已崩,十七年十二月工作告成,因諭內閣,祥考明代實錄,雲符典例,特賜碑文,勒諸貞石……」


4

康熙不但對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用情至深,對青梅竹馬的慧妃博爾濟吉特氏的早逝哀痛不已,而且對這位出自政敵家的二任皇后鈕祜祿氏,也付出了一腔真愛。


鈕祜祿氏與赫舍里氏同期進宮為妃,都是一種政治聯姻,但孝庄太后為康熙選定的皇后是索尼家的孫女。遏必隆附和擅權的鰲拜,自然影響到女兒進宮後,尚無被尊崇的名位。甚至說,遏必隆陷身在康熙與鰲拜的較量之中,騎牆不定,導致了他的女兒未得重視。


鈕祜祿氏能成為皇后,成為康熙詔書中的「良配」「宮中良佐」,完全是因為她自己的努力!


從赫舍里皇后於康熙十三年五月難產而亡,到鈕祜祿氏於康熙十六年五月被立為皇后,正好是三年大喪。


喪期剛過,鈕祜祿氏就被康熙立為皇后,足見其三年來甚至更久,有著特別出眾的表現,得到了孝庄和康熙的首肯,甚至得到了群臣的好評。


鈕祜祿氏被立後,沒有史料證明她是遏必隆的女兒,而遭到群臣的反對。當然,在政治強人康熙的面前,不合時宜的反對,往往是無效的。


《清史稿·志六十三》記載:康熙十六年,冊立孝昭仁皇后,前期補行納采、大徵如大婚禮。親詣奉先殿告祭,天地、太廟後殿則遣官祭告。至日設節案太和殿中,東西肆;左右各設案一,南北肆。帝御殿閱冊寶,王公百官序立,正、副使立丹陛上,北鄉,宣制官立殿中門左。宣制曰:某年月日,冊立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行禮。於是正、副使持節前行,校尉舁冊寶亭出協和門,至景運門,以冊寶節授內監,奉至宮門,皇后迎受。


此正使,正是索尼的第三子、赫舍里皇后的三叔索額圖。《清聖祖實錄》云:康熙十六年八月丙寅上御太和殿。遣大學士索額圖為正使大學士李霨為副使持節授妃鈕祜祿氏冊寶立為皇后


5


鈕祜祿氏被立為皇后期間及以前為妃子的作為,史料沒有明確的記載

但她死後,康熙及後繼之君雍正,對她的評價甚高,如「覽史披圖」,「夜寐夙興,克佐旰宵之治」,「勞心中壺,每分宵旰之勤」椒塗正位偕帝德以交輝。侍膳慈闈克謹晨昏之奉」。(《清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


鈕祜祿氏榮登後位,是以素質和品德取勝。她有著很高的文化修養,甚至是政治見解。


赫舍里皇后病逝前後,正好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的關鍵期。吳三桂等「三藩」勢大強悍,曾逼得康熙險些自主要退位。而此期給他主持後宮,應該是鈕祜祿氏,不然康熙也不可能給她那麼多賢內助甚至智囊性的評價。


鈕祜祿氏死後,《康熙起居注》中記載,康熙傷悼不已親自將梓宮送至武英殿安置,且從這一日起直至三月二十五日,每天必去梓宮前舉哀幾乎每次都是辰時往,申時還,在梓宮旁呆上七八個小時。三月二十五日,他將梓宮送至鞏華城,一直住到二十九日。這四五天內,他每日都長時間地在鈕祜祿氏梓宮前舉哀,而那時正值三藩之的決戰期。


這可以說明,只有她與康熙,在非常時期能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他們的夫妻生活相濡以沫,才會影響到後來康熙在首任皇后喪期剛過就立其為皇后的舉措


不僅如此,她也深得孝庄太后的歡心!她去世當日,「太皇太后駕至乾清門,欲入宮哭臨,上故辭再三,太皇太后始回宮」


這位被尊為孝昭仁皇后的女人,雖然沒有子女,但康熙對她的敬重,絲毫不亞於對他的原配皇后。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康熙「二十年,與仁孝皇后同葬。上每謁孝陵,輒臨仁孝、孝昭兩後陵奠醊」。仁孝皇后,即赫舍里氏。


同樣是遏必隆的女兒,溫僖貴妃還給康熙生育了一兒一女,兒子即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十子胤?,但她能進為貴妃,也在其姐死後,康熙才加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敬之 的精彩文章:

「鐵丐」遭舉報藏南明皇子入贅,為何被兩藩王力保?
多爾袞同李自成求和不成,卻成功誘騙南明聯合剿闖

TAG:向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