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允為何要除掉蔡邕?董卓之死或只是誘因!

王允為何要除掉蔡邕?董卓之死或只是誘因!

作者簡介:立早閑人,泉州人,公共管理碩士,早年因追求名利而奔波勞累,在而立之年遭遇人生第一坎後淡泊明志,致力將自己的人生閱歷轉化成文字,寫出人性之廉恥,告誡世人勿瘋癲。

王允,身份多重,時而激揚文字的書生時而國之倚靠的重臣時而忍辱負重的忠臣,卻因文人相輕的陋習,使上政壇里文化小人慣用的狠招直接害死一代國士蔡邕。蔡邕,死因多樣,或因董卓暴屍而伏屍大哭或因聞董卓死有嘆息之音或因及卓被誅而有動於色。反正蔡邕之死,有史可循。只是王允小題大做,借清除董卓餘黨餘孽之由,一併清除掉自己文壇上的對手。

即便蔡邕是個文人,一個純粹到底的知識分子,但畢竟久浸官場數十年,不精於政治,但未必不講政治,看不透政局的大方向,大格局。現實社會的風向標是禮遇自己的董卓已被誅,同自己一同依附董卓的王允掌權。董卓人頭落地,樹倒猢猻散,總不至為了一絲知遇之恩就拿自己寶貴的生命去得罪計殺國賊並一舉成功的新貴王允。再迂腐,再耿直的人總不至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和天下臣民為敵,傻乎乎,孤身一人和剛掌權的司徒王允鬧情緒、唱反調。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王允存心要蔡邕死,根本無須理會到底是伏屍大哭還是變色或嘆息。王允殺蔡邕表面上看是殺雞儆猴、書生誤國和文人相輕的結果,其實不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內在因素在驅使著王允不得不舉起屠刀要了蔡邕的老命。

理理中平六年八月(公元189年)至初平三年四月(公元192年)這三年不到時間裡,董卓、蔡邕和王允三人在京城(先是洛陽後遷都長安)交集,不然就能看出王允殺蔡邕內在因素。

歸納起來內在因素有三點。

其一,性格使然。

董卓、蔡邕和王允三人的履歷及成長環境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從歲數來看,董卓最大,王允最小,三人相差不大,即董卓大蔡邕一歲,大王允五歲;從成長環境來看,董卓生於邊疆長在豪強莊園,蔡邕生在中原長在經史之家,王允生在并州長在官宦之家,而并州與涼州、幽州、冀州和司州(京城洛陽所在地)交界。在年代相同、年齡相仿和籍貫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董卓成為大老粗似的野蠻軍爺,蔡邕成為才華橫溢的文化巨匠,王允成長得比較複雜,身份多重,性格也多變,即性情剛烈,心胸狹隘,睚眥必報,誅殺董卓後變得居功自傲,以規為瑱,一意孤行,殺掉蔡邕,即是執政手段更是政治需要。

其二,漂白嫌疑。

在董卓亂國之時,王允蔡邕都違心依附過董卓。蔡邕是受到董卓滅三族的要挾不得不去給時任司空的董卓撐門面,一同粉飾董卓掌權下的太平盛世。王允就不同,即沒有講董卓有恐嚇或威脅過王允,也沒有講王允主動投靠董卓,反正在董卓亂國時期,王允依然穩居司徒高位。如今,王允設計誅殺董卓,把控朝政大權,從法理上合情合法。不管是違心還是受迫,依附董卓保全自己,終究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污點,早晚也會成為別人攻擊自己的把柄。因此,找個借口殺掉蔡邕,一來證明自己依附董卓的目的是為匡扶漢室;二來表明與自己的過去划上句號的用心;三來闡明自己與董卓餘黨餘孽勢不兩立,除惡務盡的決心。

其三,執政需要。

王允誅殺董卓時身份是司徒。司徒雖位列三公,但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視濯和大喪安梓宮,從未執掌過中央最高權力。而今掌權,為了讓自己執政名正言順,殺個把人立威在所難免。恰好蔡邕在不合適的時機不合適的場合做出不合適的神態,正好撞上王允剛舉起屠刀,瞬間性命不保。殺掉蔡邕,既是震懾文武百官,也是檢驗執政權力。

王允出自個人私利或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惜犧牲蔡邕的性命,來鋪平自己執政的道路。

筆者按:漂白,即是化學名詞,也是社會學名詞。漂白用在王允身上,就是一個社會學名詞,指王允依附於董卓,依然高居司徒高位這段見不得光,說不清道不白的黑道歷史,人生污點,只能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因受威脅同樣依附董卓的一代國士蔡邕,以此來向國人表明忠漢的心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牛魔王為何瞧不起孫悟空?七大聖結義背後,暗藏弼馬溫一個秘密!
這個神仙是西遊最大謎團?吊打孫悟空,實力堪比三清四御,蟠桃會卻沒他!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