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說參同契-堤防須先建

我說參同契-堤防須先建

「然學道之士,當知所先後,未有堤防不立,而得金水之用者也。」因此修道家的人,包括學佛修道都一樣,生命的真諦,借用西方哲學的話,真理只有一個,有兩個就不叫真理。所以佛家也叫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個。每一個教主,地區、時代、對象不同,所表達的名稱不同,講的話不同而已。所以學道的,籠統一句叫學道,當「知所先後」。《大學》中有一句「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也是講這個道理。修到哪一步也同火候有關,哪個在先,哪個在後,都有關係。

現在教我們怎麼建立這個堤防,達到內外隔絕。譬如大家打坐,念佛也好修道也好,儘管修持很多年,堤防建立不起來。有時坐在那裡,外面人一跟你講話,或外境界一動,你就跟著動,沒有堤防隔住。所以「心如牆壁,可以人道」,做不到,就是堤防沒有建立。堤防沒有建立,就像鍋爐漏水,你永遠煮不成東西,所以佛家稱做「有漏之因」。那個達摩祖師,梁武帝問他佛法,認為學佛修道建廟子,以帝王之尊來做出家人的事情很了不起。但是達摩祖師給他一個釘子碰,說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真用之修道沒有用,只是做功德有用,死後會升天,來生的福報會更大,是有漏之因;修道是修無漏之果,他說你這個因同果兩個不對。

有許多人,包括我們在內,一輩子喜歡修道,也一輩子離不開世法。有些人最好皇帝也能做,又做官又發財,家庭好兒女好,樣樣好。父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蹺起腿,最好是這樣。來修道的都是有這種想法,然後又要吹牛救世救人,又想自己修道,他永遠不會成功,就是因為自己心的堤防沒有打好。所以魏伯陽真人這個原文「以金為堤防」,非常重要。下面解釋什麼是金。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長嘆一聲,靜默不語,沒有責怪他
南懷瑾老師正確理解「重農輕商」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