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在幼兒園受傷後,保健醫如何處理?

孩子在幼兒園受傷後,保健醫如何處理?

孩子在幼兒園受傷經常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跌傷的應急措施

幼兒跌傷後,我們老師要注意檢查跌傷部位,除注意局部撞傷外,還要注意其他部位及內臟有無損傷。

傷口小而或擦破皮,先清洗創傷處,再上藥即可。傷口較大,出血多,必須先壓迫止血,把受傷部位抬高,立即送醫院處理。

幼兒跌傷後如神志呆板、頭痛、嘔吐、反應遲鈍,則表明病情嚴重,如有休克、昏迷癥狀,則應考慮顱腦及內臟損傷,快速送醫院。

二、出血的應急措施

動脈出血表現為向外噴射出鮮紅的血液,出血量多,必須立即施行急救止血,止血的原則是壓迫和阻塞出血的傷口。

不同部位出血的壓迫方法不同:

面部出血應壓迫頸外動脈,壓迫點位下頜角前半寸的凹內,有時需要壓迫兩側才能止血,頸外動脈壓迫不宜時間過長。

頭部出血,應壓迫顳動脈,壓迫點為耳前正對著下頜關節處。還可用加壓包包紮止血法,方法是將敷料蓋在傷口上,再用繃帶纏緊。動脈出血應爭分奪秒地急送醫院。

靜脈出血為持續暗紅色血液,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易於凝固,只需洗凈創口後,加輔料包紮即可。

鼻出血時消毒棉花和紗布條塞進幼兒的鼻腔內,高前鼻孔約1.5~2厘米深處,並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緊鼻翼將幼兒頭稍向後前傾,或讓他們半躺在床上,前額敷以冷水毛巾或冰袋,幫助止血,止血後2~3小時內要減少活動。如鼻出血不止,立即送醫院治療。平時要教育兒童不要挖鼻孔不要用力擤鼻涕。

三、骨折的應急措施

骨折一般表現為受傷處不能動,嚴重的骨折可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速,局部有腫脹、壓痛、瘀斑、畸形等癥狀。如疑有骨折,儘快用夾板固定骨折部位,以免在搬動時增加疼痛和加重損傷程度,並及時送往醫院。

四、脫臼的應急措施

幼兒年齡小,關節易脫臼,在活動手中如遇脫臼,不應亂扭動;不同關節脫臼,處理方法不同。

肩、肘關節脫臼、需在麻醉下複位,並及早送醫院處理。

撓骨小頭半脫臼,不需麻醉,但必須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複位。

五、燙傷的應急措施

一旦燙傷,立即脫離熱源,儘快用剪刀剪開被沸液浸濕的衣褲;立即用冷水沖淋傷處或把燙傷肢體浸在冷水中,避免熱力對人體進一步損傷,又可減輕疼痛。

Ⅰ度燙傷無水泡,僅局部皮膚髮紅疼痛,冷敷後,傷面用生理鹽水清潔,塗紅花油或藍油烴軟膏,蘆薈膏等用消毒紗布包紮,局部保持清潔即可。

小面積淺Ⅱ度燙傷,泡皮按在原位,以保護傷面。油紗布包紮一周左右可自愈。如面積較大的淺Ⅱ度以上燙傷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切忌在燙傷處塗肥皂水、麻油、醬油等。以免污染傷口。

六、急性扭傷應急措施

急性扭傷是指皮下組織、肌腱韌帶、肌肉關節囊、關節軟骨等組織受損。扭傷部位腫脹、皮下瘀血、疼痛。此時,應採用冷敷療法,冷水或冷水毛巾、冷水袋外敷,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冷敷後局部血管收縮,血循環減慢,減輕充血、腫脹,起到消瘀止痛,止血退腫作用。

在扭傷24~48小時,這時出血已停止,可用熱敷療法: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外敷,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熱敷可使局部組織血循環加快,有利於扭傷處瘀血和滲出物吸收,起到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作者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杏道軟體 的精彩文章:

TAG:銀杏道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