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旦教授提出,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是如何理解?

復旦教授提出,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是如何理解?

在我的認知裡面,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爸媽他們這一代人老說的一句話。 認為打罵孩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大多父母都有過打罵孩子的經歷。可是非打即罵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危害 。

我專門去看了一下復旦錢教授的演講稿。說實話我覺得他說的有點過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在的孩子心裡承受能力和體質都明顯的有所下降,這個與打罵孩子是沒有直接關係的。與社會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打個比方:我們小時時候沒有手機,平板和各種遊戲軟體,也沒有五花八門的玩具。可是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手機,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整天待在家裡,不怎麼運動,天然的樂趣少了很多。更是學了很多電視上的東西,那些不健康的視頻圖片到處都是。

二、現在孩子兄弟姐妹少,都是家裡的中心人物。物以稀為貴,這個用在現在家庭建構上也是差不多。即使爸媽能放開教育孩子,可爺爺奶奶那邊是完全行不通的,有求必應,寶貝的不得了,什麼事情都全權代勞。解決這個問題,除非父母有一方放棄工作,全職在家裡帶孩子,杜絕老人去溺愛。可是有幾個人能頂得住社會、家庭、心裡的壓力。所以孩子必定是集寵愛為一身。

三、一直以來提倡晚婚晚育,生孩子的年齡都相對比較大,有了孩子更是傾其所有的寵愛。

所以當代的我們就不要和我們父輩去比,而是找出合適的方法來迎合孩子的需求。從而矯正和杜絕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技能給孩子健康的體魄,又能給孩子健康的心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爸爸從小就是很以棍棒來教育我,而我媽媽不曾打罵過我,從小到大我對爸爸說的話都是無動於衷的,甚至很喜歡和他對著干,打罵沒有讓我變好,反而造成我逆反心理。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你不喜歡的,我就是喜歡,以至於長大我和爸爸的關係一直不好,我心裡總有個疙瘩。

媽媽正好相反,很會表揚我。我喜歡繪畫,每次拿回家爸爸總是不屑。媽媽不會吝嗇她的讚美,會說我家女兒很厲害,以後要做大畫家。畫畫我能堅持到現在,和媽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犯了錯誤媽媽會給我講道理,她不會動手打罵我,這一點讓我對媽媽更加的依賴和信任,更是增進了我和媽媽之間的關係。

成年後我的性格缺陷是跟著爸爸有點暴躁,很反感打罵孩子的家長。這就是棍棒教育對我留下的陰影和產生的影響。這樣看來,大家還會覺得棍棒出孝子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馨蘭齋主 的精彩文章:

TAG:馨蘭齋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