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酸甜苦辣閑話集郵人生

酸甜苦辣閑話集郵人生

春節期間,市政府舉辦文化惠民活動,在市政府廣場上舉行古玩奇石展覽。大年初三正好有時間,一個人就去廣場看看,廣場東西兩側各有三排簡易涼棚,裡面展覽各種古玩奇石、根雕、玉器、郵票、圖書,琳琅滿目,目不暇接。我擠身於展台前,正瀏覽著那些有著年代氣息的展品。不意巧遇古玩協會的會長,寒暄問好過後,他告訴我,政府為他們搭建了展棚,下撥兩萬元作為經費讓他們把活動搞熱鬧起來,又說現在忙得很,讓我自己去他的展台看看,特別是郵票值得一觀。我向他道別後,便向他的展台走去。

看完回來,便翻檢自己的郵票,看著看著,不禁生出許多感慨。隨著二十世紀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打電話發信息「伊妹兒」的快捷,代替了手工寫信郵寄的緩慢,郵票基本的郵資憑證功能也慢慢削弱,只留下郵票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了。郵票是國家名片,方寸之間圖案精美,展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大事,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書。近來郵票市場的萎縮和下滑,讓人灰心喪氣,棄之不顧,郵票這種花紙頭,讓人白眼相看,冷言閑語 。

說起畢節的集郵市場,1956年郵電局開始代售紀特郵票,1958年1月1日開辦集郵業務,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停業。1978年恢復業務,1982年開始代售集郵郵票,1983年2月13日郵電局集郵門市在南關橋邊正式營業,從此開啟了集郵市場如火如荼的時期。

原來的郵電局郵票門市在威寧路郵電局大門左邊,一棟長長的兩層磚木結構的房子,下面是郵電大門市,一大長排櫃檯,裡面開展電報電話寄信寄包裹匯款等業務,旁邊還有幾個電話小間,服務顧客接聽長途電話。門市外面左右各有一個大郵筒,方便人們投遞信件。八十年代以前郵票都在這裡購買,八分錢一張普通郵票,用於郵寄平信,挂號信是一角八以上,後來改建郵電大樓,郵票寄信包裹才搬遷到南關橋邊。

記得我開始集郵是從購買一套兒童附捐郵票開始,一套兩枚,影寫版是新中國第一套附捐郵票,圖案設計精美,兒童天真可愛,在陽光下,健康成長,一下子吸引了我,從此走上了集郵這一條不歸路。畢節的集郵群體大致分為幾類,一是郵電單位的幹部職工,他們集郵大多因為單位攤派郵票開始。二是外面來畢節的工作者,他們有一定的修養愛好。三是本地接受新知識的人群。四是追風者,一時的興趣愛好。我就屬於第四類。

剛開始集郵,啥都不懂得,懵懵懂懂的,經常去集郵門市與營業員套近乎,混臉熟,打聽郵票集郵的知識和新郵上市的消息,或者聽廣播看報紙去圖書館翻看《集郵》雜誌。一有新郵上市,就早早的去集郵門市排隊等待,但是常常不盡人意,撲空不少,那幾年郵票發行量不多,分到畢節的就少了,拿出來賣的就更少了。最可惡的是那些票販子,有本事能購買幾套幾版或者幾十套幾十版。還有個集郵協會,會員有優先預訂購買的權力。等到我擠進入協會的時候,郵票已敞開供應了,郵政局大量發行郵票,郵滿為患,造成積壓,郵票的增值空間很小,許多發行出來就貶值,郵票市場逐漸萎縮,好在最近郵政部門有警覺,開始銷毀庫存郵票,這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畢節的集郵協會在八九十年代搞了幾次大型郵展活動,配合五講四美三熱愛,國慶節、春節、畢節市成立、畢節試驗區的建立等等,地點在老工會三樓上,通過郵票年封向公眾展現黨和軍隊的光輝歷程,祖國建設的輝煌成就,秀麗的山河,風景名勝,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科學家文學家,宣傳集郵知識,展示集郵文化,以郵會友。還經常深入學校廠礦進行展示交流,把畢節的集郵活動引向高潮。

那時我只要聽說那裡有郵展、郵市,就想方設法去觀摩學習,淘取郵票。記得有一位老郵友告訴我,發行量少的像「我們愛科學 」型張有很大增值空間,當時我不懂什麼是型張,也沒有多多請教,就去郵票市場尋覓,終於看到一套6枚的「我們愛科學 」,便不惜10元錢買下,還在一次郵友聚會時拿出來炫耀自己的戰績,引得郵友哄堂大笑,從此聲名大振。贏得一位彭姓同齡女郵友的刮目相看。

開始我集郵時,初生牛犢,不注意品相,紙張,背膠等問題,買了一些假冒偽劣的郵票,信銷票和蓋銷票也買了不少,這種收藏價值不高。吃了一些虧,走了一些彎路,迫使自己老老實實的去學習集郵知識,多看多學多請教。還動員親戚朋友為我尋找郵票,有一次我單位上,一位玩得好的同事,收到女朋友的來信,我一看郵票正是我搜集的郵票套票「水仙花」之中缺少的那一枚,名字叫「金盞銀台」,就向他討要,他知道我喜歡集郵,就是不答應,還說這是女朋友的第一封信,上面有他女朋友的筆跡,地址和氣息,完好的信封不能破損。

禁不住我一陣陣的軟磨硬泡,他寫信請示女朋友獲得允許後,才用剪刀剪下貼有郵票的那一片信封給我,我當時把它夾在書中,回到家用清水浸泡,用棉球輕輕地擦拭污漬,小心地揭下郵票晾乾,把它安放在郵冊之中,終於收集成功了一套盼望已久的郵票,心裡美了好幾天。

八九十年代,由於文票猴票和大部分的型張增值暴漲,郵票市場登時火爆起來,引起許多人把投資的眼光轉到集郵,不看郵票郵品的歷史文化價值,只注重經濟收益,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趨之若鶩,廣播報刊大張聲勢,郵政局大發郵票,一時間集郵市場紅紅火火,熱鬧非凡。

投身集郵讓我結識了許多郵友,和我最投契的是一位姓彭的同齡女生,性情開朗落落大方,我們相約一起去觀摩郵展,相約一起去郵市淘寶,經常在一起切磋品鑒郵票,有一次我倆在郵市看到一張T69小型張,也就是《紅樓夢》「雙玉讀曲」,這是林黛玉賈寶玉兩個人坐在石頭上看西廂記的場景,背後是大觀園亭台樓閣,旁邊是小橋流水,周圍桃花盛開,春意盎然,人物栩栩如生。面值2元,售價60元,我倆品鑒不已,反覆斟酌,兩人手中都稀缺這一張,我讓她買她讓我買,我給她買她不幹,她給我買我不答應,爭執不休。

賣郵票的春秋老弟意味深長地說,不如兩人各出一半,共同保管。我們倆想都沒想,異口同聲就答應了,各人掏出30元錢買下了郵票,她讓我先保管。不久她父母工作調動,她隨父母遷到遵義去了。臨行前我把「雙玉讀曲」贈送給她,執手相看淚眼,她說我是獃子,只知道集郵集郵……。直到現在我們還一直聯繫著,依舊談論著集郵的話題,前兩天還通話講到姜偉傑來畢節的盛事。

姜偉傑來畢節是2016年的事情了,應畢節集郵協會的邀請,著名郵票雕刻大師姜偉傑到畢節現場簽名售賣猴票,同時為畢節郵友的猴票進行鑒定簽名。那天郵政大廳熙熙攘攘人頭攢動,1.2萬元一張的簽名猴票很快銷售一空,不少郵友手中的猴票已得到鑒定,個個興高采烈喜笑顏開。這是近年來畢節集郵市場一大盛事,給郵友收藏一個巨大的鼓舞和推動。

集郵三十多年了,從一時的興趣開始,總算堅持到現在。方寸之間,情趣無限;方寸之間,魅力無窮。每一張精心收藏的郵票,都有一段特殊的故事,集郵路上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不管郵票後來的命運如何,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圖/網路)

編輯 / 任佳麗

編審 / 秦 恆

大家都在看

NEWS

老畢節故事 | 啞叔

老畢節故事 | 畢節鐵匠街——馬兒與鐵匠的故事

老畢節故事 | 那些年學雷鋒的經歷及感悟

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畢節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我們一起「混電影」看

TAG:雲上畢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