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謂健康飲食

何謂健康飲食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全面多天然的,並不想給大家碎碎念XX要少吃,XX要多吃,XX吃了並無奇效,今天這個題目很大,僅僅是想要通過自己一些生活感悟跳出細節打個總結。

為什麼健康的食物都不好吃?

地球人都知道,燒烤煎炸食品當中含有有毒致癌物質,甜飲料、精細加工的糕點、鹽分過重的零食等,當中有多種不利於健康的因素,然而人們仍然對烤肉和炸雞情有獨鍾,對甜飲料、零食愛不釋口。

對它們的偏愛造成我們營養不平衡、熱量過剩,再加上缺乏運動、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慢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均被稱為「生活方式病」。

近年來的營養學研究證實,缺乏維生素和受到射線輻射一樣,可以造成DNA的損傷,從而增大癌症的發生機率;運動不足則是造成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誘因。可是,儘管這樣的宣傳鋪天蓋地,注意節制飲食、常吃粗糧豆類的人還是寥寥無幾,堅持運動健身的人更是少得可憐。

現代的營養學所提倡的健康飲食難道是清心寡欲的佛系飲食習慣?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人渾身通透?那我們沒有了對美食的追求生活的又有什麼樂趣,而且我們的祖先只能吃純天然食物,但為什麼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還是遠遠超過他們呢?

在千萬年前,甚至僅僅是幾十年前,人們的確經常過吃糠咽菜、食不果腹的日子,那時候,人們的主要擔心不是患上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症,而是如何避免營養不良。

不難理解,從進化和遺傳的角度來說,人體會天生地努力摒棄糙食,在接觸到它們的時候,人們的感官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情緒。

也就是說,「保健」強的食物大多不好吃,猶如「良藥苦口」。這點大家可能深有同感。我們熱愛的常常是那些甜美、精細、香濃的食物,不喜歡那些苦澀、粗糙、淡味的食物。從我們很小的時候,這種口味就已經形成了。其實,從千萬年前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這種口味就形成了。

什麼東西會讓食物粗糙?不可溶的膳食纖維。也就是那些幫助我們的腸道功能運行正常的物質。

什麼東西會讓食物發澀?就是食物中的單寧、植酸和草酸。它們都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對預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

什麼東西讓食物發苦?是各種甙類、萜類物質和多酚類物質,比如檸檬和柚子當中的柚皮甙,比如茶裡面的茶多酚,紅酒裡面的多酚,以及巧克力裡面的多酚。它們都是幫助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的成分,也給食物帶來一點苦澀的風味。

什麼東西會讓食物味道很沖?是食物中的硫甙類物質,比如蘿蔔和大蒜。它們有抗腫瘤、抗真菌、及降膽固醇的作用,

除了口味不討喜,上述這些保健成分,也同時有一些副作用——它們在攝入量過大的時候,會妨礙蛋白質、澱粉、鈣、鐵、鋅等營養成分的吸收。

這也不能怪人們挑剔了。

為什麼好吃的食物都不健康?

我們的祖先整日奔忙卻難以糊口,皮下脂肪永遠太薄,他們最嚮往的,就是糖和脂肪,所以,我們天生喜歡油大糖多的食品,比如酥脆的餅乾、蛋糕、雞腿、冰淇淋。。。

我們沒法責怪祖先留下的口味喜好,因為他們不曾體驗過最近幾十年來食物極大豐富的日子,也不曾因為肥胖和糖尿病而煩惱。

同樣,我們也沒法責怪食品企業為什麼說好的無糖餅乾和酸奶會加上其他的糖精香精,全麥麵包里加少的可憐的全麥粉,饅頭裡加上各種色素號稱玉米饅頭南瓜饅頭,果汁飲料大都是糖精色素勾兌。。。。。。

這是因為,消費者的選擇就是企業的市場生存權。畢竟大多數消費者看重的是味道、價格和方便,而不是健康效果。大量纖維素的食品,如果不多加油脂,就不可能好吃。玉米粉蔬菜粉多了,饅頭就不可能蓬鬆,麵條也不可能勁道……那麼,消費者就會對它們敬而遠之。

健康飲食可以帶來健康心態

營養好的東西不好吃,好吃的東西營養差,好像成了一個定律。

但我認為,民以食為天,除了健康的意義之外,還有感官的享受,心理的滿足,以及社會文化的意義。美食永遠是生命中最有魅力的體驗之一,而假如能夠讓健康與美食兼得,能夠體驗天然食物中那一點點苦澀,並把它變成一種美感和情調,那就堪稱是飲食的最高境界了。

味覺可以體現心靈,味覺的愛好也會決定人的性格,對此我也深表同意。一個從小就單一喜愛甜食的人,往往不能得到大腦的全面發育,思維和創造能力會受到限制,而且性格不夠爽朗,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悶悶不樂。作為重視生活質量的現代人,更應當學會享受大自然天然風味的滋養,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多樣的口味喜好。

當你堅持一段時間少吃甚至不吃市售甜食,不吃冷飲,不吃零食,再吃的時候,也許就會發現其實這些東西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甚至非常令人失望。香精的味道很假,而且甜得發膩,讓人感覺負擔很重。當自己親自動手用優質天然食材做甜食的時候,才知道真東西是什麼味道,對劣質油脂和大量添加劑做出來的產品就有了抵抗力。

飲食中最大的危險在哪裡?

為什麼我們會對食品中的色素、農藥甚至味精耿耿於懷、如臨大敵,卻對生活中那些更大更確定的危險視而不見、安之若素呢?有食品學家分析了這種心態:人類對自己選擇的危險具有強大的接受能力,而對於他人強加的風險極度敏感。人類能接受騎摩托和飆車的巨大風險,卻不能忍受數量甚微的食品添加劑;一個樂於登山越野的人,卻可能因為食物中放了一點味精而拒絕購買。

另一個常見的大眾心態是,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人類傾向於把錯誤推給別人,而原諒自己的不明智行為。也有人熱衷於尋找肥胖基因,說自己「喝涼水都長肉」,或指責肉類當中的激素讓人發胖,卻不肯承認缺乏運動和飲食過度才是自己肥胖的真正原因。在不願改變生活習慣的情況下,潛意識當中就希望通過挑剔食物品質來彌補健康上的損失,樹立自己注重生活品質的心理形象。

而真正明智的消費者知道飲食中的最大風險在哪裡,從而抓住主要矛盾,守住關鍵控制點。我們不能肯定地說,食用含農藥的蔬菜水果,含添加劑的精細加工食品一定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在一個高度精細化的社會中,政府和研究者總會盡量減少人們生活當中的健康風險,哪怕危害並不十分確定,哪怕後果只能在多年之後產生。可是,如果蔬菜當中完全不含農藥,辣椒醬中完全不含色素,人們的飲食果真就會遠離不健康的因素嗎?

食物中的少量污染物質是消費者所無法預知和檢測的,與其草木皆兵、驚慌失措,不如把心態放平和一些,選擇天然、新鮮、多樣化的食品原料,注重一日三餐的營養平衡,過有充足戶外活動的生活,因為這些才是守護健康的最大秘訣。

關於作者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膳食營養微課堂 的精彩文章:

冬天怎麼喝酸奶?
你真的了解燕窩嗎?

TAG:膳食營養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