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京劇的生、旦、凈、末、丑

關於京劇的生、旦、凈、末、丑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有「生、旦、凈、末、丑」的五大行當。演員面部化妝多應用於凈、丑兩個行當,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因而,臉譜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 生行分為鬚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除去紅生和勾臉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行內術語叫作"俊扮",即扮相都是比較潔凈俊美的。

鬚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鬚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幹凈,故反其意為『『凈」。

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

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崑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

老外:所扮角色多半是年老持重者,其扮演對象頗廣,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僕役方外。

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京劇的乾旦坤生

乾旦坤生是指男生唱旦角,女生唱生角。這是京劇發展史上的一道風景線。先有男生唱旦角,後有女生唱生角;以男生唱旦角居多。

這種情況在京劇票友中有,在其他劇種中也有,比如越劇,楚劇等。迄今為止,京劇的四大名旦——梅、程、尚、荀,都是乾旦,坤生具有代表性的是孟小冬。現在也有比較年輕的乾旦和坤生活躍在京劇舞台上,而往往他(她)們比本色演員更出彩。

為什麼男生演旦角、女生演生角能夠成功,而且更加被重視,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傳統社會男尊女卑,不得已而為之。在封建社會,女生參加社會活動是被限制的。女子特別是年輕女子是不能進戲園子的,在舞台上演戲更不可能。那麼戲曲中又有女性人物,特別是京劇形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獨立劇種之前,劇本人物多為才子佳人,小姐丫環戲居多,就只好用男生演女旦了。京劇注重師徒傳承,那麼在男女平等的當代,仍然有乾旦坤生的傳承。

二、京劇包括其他戲曲,化妝和行頭很誇張,使男扮女、女扮男成為可能。京劇和其他戲曲的臉譜是寫意誇張的,服裝也很複雜,掩飾或變換性別比較容易。男生演花旦,臉面大,五官分明,經過化妝、服飾、穿戴打扮,可以很漂亮;女生清秀,經過裝扮,戴上鬢口,可以使小生特別是老生顯得很俊朗。

三、京劇或其他戲曲聲腔很講究,可以通過修飾實現男女聲的轉換。中國的戲曲尤其是京劇,一般不採用原生態的唱法。像黃梅戲唱腔中使用原聲多一點,是一個例外。特別是京劇旦角的唱腔假聲運用較多,男生可以模仿。生角中的小生也大量運用假聲,女生比較容易適應,老生中有的唱腔接近原聲,加上念白,女生模仿起來,比模仿假聲更容易。

四、同一角色可以體現雙重優勢,戲味更濃。男生演旦角,在呈現女性特徵時,增加男生內在的持重,顯得角色更有內涵;女生演生角,在表現男性特徵的同時,增加女生的細膩精巧,使生角更加靈動有活力。

五、因為具有挑戰性,通常演員在文化知識準備和表演藝術技巧方面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學戲在學藝的各行當中最難,要從孩童時學起。乾旦坤生是一種超越,起步條件要求更高,要達到一定水平,更需要付出比本色演員多的艱辛。

京劇的乾旦坤生對我們也有啟示,有時候由於需要或者為了迎接挑戰,我們不得不從事過去不熟悉的工作,但必須干一行、愛一行、精通一行。

本文綜合自《學習時報》(《談談京劇的乾旦坤生》,作者尹漢寧 )與「京劇」,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財富來自於一個人內心的充盈
討債有學問,古人教你如何討債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