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分鐘》–––溫情背後的悲涼

《三分鐘》–––溫情背後的悲涼

年初,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刷爆了網路。

電影情節簡單溫暖:做火車乘務員的母親,與還在學乘法表的兒子,在火車停站的短短三分鐘時間裡匆匆相見和分別。極為自然地達成了廣告效果,無需多說。

然而陳可辛導演真的只是拍了一個文藝的廣告,真的只是告訴了我們一個短短三分鐘的故事嗎?細想想《三分鐘》里的幾個鏡頭特寫:一隻手托著頭,神情疲憊的戴帽子老人;蓋著毛毯,沉睡在座椅上的一對父子;扛著大包擠在人群里的軍大衣男人……看來,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史鐵生的小說《插隊的故事》里有個片段:陝北清平灣的農民明娃和明娃媽跟著知青們到北京給明娃治病,母子倆第一次坐火車,一路望著窗外讚歎。明娃忽然嘆到:「今生不頂事了,不勝早些兒死下再托生。」明娃媽沉著臉怨他:"又瞎說哩!"母子倆都不在說話,望著窗外,彷彿窗外全是虛空。

汪曾祺先生的《七里茶坊》末尾有句點睛之筆:"中國人都很辛苦啊!"

小說中恓惶煎熬的明娃母子也好,影片里形形色色的人們也好,他們一切活動的背景都是那列巨大冗長的綠皮火車。火車肚膛里的人們有求醫問葯的,有奔波忙碌的,他們都正坐通往各自生存的列車上。這條列車轟鳴前行,冰冷兇狠地碾碎著他們的所有悲歡……為了生存,人們都很辛苦。

《三分鐘》在其溫情的背後,也展露著許多人的現狀:現實的催逼下,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許多溫情,不得不重蹈許多別離。可是,陳可辛導演也在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現實如此,也不要放棄任何溫情的機會:即便是短短的三分鐘。

好了,也說些輕鬆的事兒。

作為手機廣告,這部電影短片最大的亮點自然是全程使用IphoneX拍攝。影片一出,關於普通人能否用Iphone拍出《三分鐘》成為熱門話題。爭論的結果自然是普通人擁有一部IphoneX容易,卻很難擁有專業拍攝團隊級別的人力,物力,專業能力。單憑一部IphoneX,實難成為陳可辛。更有知乎網友比出妙喻:陳可辛的短片,好比是王熙鳳"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的賈府名菜茄鯗。普通人呢,則是鄉下來的劉姥姥,對這些價值不菲的佐料只能望而卻步,因此只能把茄子做成茄子。同是廉價的茄子,因為佐料與廚藝的的優劣,箇中滋味也就天壤之別了。

比喻雖妙,可是,可是,美帝的IphoneX什麼時候才能跟茄子一個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窊流路青年 的精彩文章:

TAG:窊流路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