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始祖鳥標本的新發現

始祖鳥標本的新發現

始祖鳥是有史以來出土的最具標誌性的化石之一,是人類了解鳥類起源及其與恐龍進化關聯的關鍵。到目前為止,僅確認了12件始祖鳥的骨骼標本,BMC Evolutionary Biology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對其中的一個標本產生了質疑,並提出其應為一個全新的屬種。

Tom Micklem

發現於德國南部的侏羅紀索倫霍芬石灰岩的石印始祖鳥化石

始祖鳥生活在1.5億年前的地球上,至今這隻像鳥的恐龍仍然充滿了魅力和爭議。自1861年首次被發現以來,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始祖鳥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鳥類。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後兩年,人類發現了始祖鳥,這一進展適時提供了支持進化論的實際物證。

始祖鳥的名字源於希臘語中的「古代」和「翅膀」,反映了其作為對新發現的遠古鳥類標本進行進化測量的檢驗標準之地位。

「哈勒姆標本」

圖片來自文獻

然而,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發現了化石資源,始祖鳥已不再是唯一已知的侏羅紀近鳥類獸腳亞目恐龍。獸腳亞目恐龍是恐龍的一個亞類,其特徵是腳有三趾長爪且骨骼中空。在侏羅紀晚期時代,近鳥類進化為一個進化分支。其中,鳥翼類被認為與現代鳥類密切相關。

最近,在中國東部的侏羅紀髫髻山組發現了一系列化石。目前認為,近鳥龍和曉延龍屬於始祖鳥之前的一個進化分支,這使得它們成為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近鳥類獸腳亞目恐龍。

始祖鳥最初是從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索倫霍芬石灰岩中發掘的。目前,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始祖鳥仍是報道的最古老的近鳥類獸腳亞目恐龍。

截至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2件始祖鳥的骨骼標本。然而,在由Christian Foth和Oliver Rauhut撰寫並於近期發表在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對目前保存在哈勒姆泰勒斯博物館的一個標本的身份提出了質疑。

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屬,即奧斯特倫姆龍,其中被重新評估的哈勒姆標本成為新屬種O. crassipes。

「哈勒姆標本」分成兩部分,同一塊板的兩個獨立部分展示了羽毛和骨骼標記,包括保存良好的腹膜肋和腳。但是總體而言,哈勒姆標本是迄今為止確定的最不完整的始祖鳥標本之一。

因此,Foth和Rauhut對哈勒姆標本進行了重新評估,應用骨骼形態學分析,得出的結論為:其可能與中國近鳥龍有著更為接近的進化關係。作者遂進一步提出了一個新的屬,即奧斯特倫姆龍,其中被重新評估的哈勒姆標本成為新屬種O. crassipes。

重新界定的哈勒姆標本身份儘管不像在中國發現的新進化支那樣古老,但其提供了關於侏羅紀晚期物種分布的線索。作者提出,來自東亞地區的手盜龍(包括鳥翼類)呈現輻射狀和分散分布。高度分散性的分布可能會導致這些物種的進化成功,特別是現代鳥類的祖先即鳥類獸腳亞目恐龍的進化成功。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is a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considers articles on all aspects of molecular and non-molecular evolution of all organisms, as well as phylogenetics and palaeontology.

2016 Journal Metrics

Citation Impact

3.221 - 2-year Impact Factor

3.628 - 5-year Impact Factor

1.266 -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1.806 -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MC期刊 的精彩文章:

睡前抱著手機不放的你,知道藍光對生活習慣的危害嗎?

TAG:BMC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