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省古驛道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簡介Ⅰ:乳源西京古道

廣東省古驛道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簡介Ⅰ:乳源西京古道

西京古驛道臘嶺段和梯雲嶺段南段位於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兩端,周邊區域已建成6個林業類自然保護區:南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大峽谷省級自然保護區、泉水市級自然保護區、南方紅豆杉縣級自然保護區、大潭河縣級自然保護區和青溪洞縣級自然保護區。

一、地質概況

位於粵北坳陷之韶關凹陷中部,區域構造位置為粵北山字形構造體系的脊柱。

西京古道規劃區內主要出露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地層,其中,梯雲嶺段規劃區為碳酸鹽岩地層,喀斯特地貌較為發育;臘嶺段古驛道規劃區北部為中細粒碎屑岩,南部為灰岩地區,未見岩溶地貌發育。第四系主要分布於梯雲嶺示範段西南部坪尾村地帶,主要成分為沖積層。

圖為西京古驛道衛星影像位置圖

圖為西京古道臘嶺段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圖

圖為西京古道梯雲嶺段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圖

二、旅遊地質資源概況

(一)陽山廣東頭一峰花崗岩地貌

廣東頭一峰又稱石坑崆,海拔1902m,古稱「天南一峰」,是我國較主要的三條地理分界線之一的南嶺山脈主峰,也是廣東較高峰,以石坑崆為核心的廣東頭一峰景區較具有代表性的花崗岩地貌景觀是其高峻山峰,次為峽谷(V型谷)、孤石、峰林、石柱、陡壁等。

山峰:猛坑石又名「石坑崆」、「天南一峰」,海拔1902m,高聳秀美的錐狀山峰,巍峨雄渾,其上由山地矮林覆蓋,峰頂為一個平台,面積約200㎡。

石丘:石坑崆主峰下面集中分布著連片的饅頭狀石丘,由岩體表層產生球狀風化和層狀剝蝕而形成的一種較具特色的花崗岩地貌景觀。

V型谷:園內深切峽谷發育,多呈「V」字形,深一層可達數百米,谷坡陡峭,是新構造運動使粵北地區地殼抬升,流水強烈侵蝕下切的結果。較具代表性的如北江源河谷,有廣東頭一深谷之稱。

峰林、柱林:在深切峽谷之間的山脊處,山體形如斧劈刀削,挺拔陡立,構成了頭一峰園區另一種奇特壯觀的花崗岩峰林、柱林地貌景觀。

象形山石:天龍飲澗:位於頭一峰園區內龍眼寨附近,石英脈呈脊狀凸出,形成 「巨龍」;無頭石龍:在「石龍飲澗」上游,還存在一條由石英脈組成的「無頭石龍」,「龍頭」處現在是水電站的大門和道路。

廣東頭一峰花崗岩地貌發育,除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外,作為我國是重要的花崗岩造山帶主峰,對於研究華南地區造山運動有重要科學意義。

圖位廣東頭一峰主要花崗岩地貌位置圖

春天山花似海,夏日飛瀑流泉,秋季層林盡染,冬令銀裝素裹。

石坑崆北側山脊,峰巔路段,兩旁萬丈深壑,其陡如削,大起大落,路轉峰迴。山頂有無數千奇百態的高山矮林,松奇樹老,干曲枝虯,平頂如削,蒼翠奇特,或輕盈起舞,或屹立峰巔,或冠平如傘,或尖削如劍,有「自然盆景園」之稱,還有「迎客松」,「連理松林」,「峰頂佛光」等自然奇景。

圖為廣東一峰

圖為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圖為幽谷流泉

圖為層林盡染

圖為銀裝素裹

(二)天井山豹紋石花崗岩地貌——省級

天井山因海拔1640米的主峰之顛,有常年不枯的朝天井泉而得名。天井湧泉被稱為「廣東頭一高山泉水」。「豹紋石」產在河道附近的花崗岩體內,石上的花紋栩栩如生,神如豹身上的點。「豹紋石」體積巨大,小者直徑1~2m,重數T,大者直徑達10m,重過百T,顏色有深有淺,以褐黃、灰白二色為主。「豹紋石」主要是黑雲母二長花崗岩岩體內含有的花崗岩化礫石捕擄體。景區中發育花崗岩球狀風化物——石蛋等花崗岩地貌。

天井山,常年可見雲霧繚繞,雲山霧海中,古松莽莽,奇石處處。春天映山紅嫣紅,秋季紅葉燦燦,冬日白雪皚皚。

圖為天井山「豹紋石」

(三)大峽谷

大峽谷位於韶關市瑤族自治縣西南約64km大布鎮,峽谷長15KM,較寬處約為1000m,較窄處約為100m,谷深300多m,兩側陡崖發育,屬石英砂岩峽谷地貌。主要地質遺迹景觀出露面積約7.5km2。已建立了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旅遊景區。

大峽谷主要由晚泥盆世以灰白、淺灰、黃白色為主,夾紫紅、灰紫色的碎屑岩(D2l)中厚層狀—塊狀含礫長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夾含礫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岩層組成,岩層總體近水平疊置。谷頂地勢平緩,俯瞰峽谷,大布河從谷頂垂直200多米的斷崖直衝谷底,形成氣勢磅礴的大瀑布,景色非常壯觀。

谷頂有一條坡度達50度斜角的1386級石級「通天梯」直達谷底。谷中溝壑縱橫,奇峰林立,古木參天,飛瀑流泉。瀑布壺口,水捲簾,

千階朝天,水碣石台,珠簾龍潭,集「雄、奇、峻、秀」於一身。

圖為大峽谷

(四)通天籮碳酸鹽岩地貌——省級

位於大橋鎮新谷村,海拔高度690多米。發育在石炭紀石凳子組碳酸鹽岩建造中。通天籮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岩溶塌陷豎阱,垂直深約97m,洞口直徑約73m,洞底較大直徑約140m,周長約450米;口小肚大,像一個倒伏的米籮,故叫「通天籮」。屬喀斯特地貌。

洞壁內向陡峭,一層層的石層斜紋或上或下,層逢間結出不少鍾石。洞下面還有2個大小不等的岩洞,洞中已無水滲出。底部有一塊面積約3500㎡的原生性的植物群落,它由灌木、喬木、草本植物、苔蘚及一些小昆蟲組成,其中發現稀有物種,如"廣東金腰",由此構築成一個林木叢生、藤蔓相纏、花草爭妍的奇妙之境,被冠以"地下森林",是粵北石灰岩地貌的一朵奇葩。

距通天籮300米處,有兩個直徑約百米,上大下小,形狀酷似鐵鍋的大深坑,當地流傳著「仙人擔鍋」和「呂洞賓通天籮囚禁獅子精」的神話故事。

圖為仰視通天籮

圖為俯視通天籮

(五)南水湖濕地公園

南水湖即南水水庫,在縣城西南1 2KM的東坪鎮。南水湖叫南水和龍溪洞,東北面是京珠高速公路,西畔有聞名全國的泉水水庫雙曲拱式攔堤實驗大壩,有無色無味的車干水溫泉,北有西京古道梯雲嶺段和梯雲嶺古亭。

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6283.7公頃,公園將由南向北呈狹長形廊道走向,較南端至南水水庫大壩附近、較北端至東坪鎮梯下村。湖中,小島棋布,煙霞四起。湖畔,群山環繞,疊嶂層巒。東畔臘嶺,古八景之一的「臘嶺夏寒」。

圖為南水湖濕地公園

(六)梯雲嶺段溶洞

梯雲嶺段發現有溶洞發育,洞口高約10m,有地下暗河流出,洞內情況有待進一步調查。

圖為西京古道梯雲嶺段溶洞口

三、西京古道旅遊資源

西京古道乳源北段由縣城西大富橋上臘嶺過風門關,途經龍溪(今南水水庫)、均豐(今大橋鎮)、白牛坪(今大橋鎮)、出水岩(今樂昌市雲岩鎮)、梅花(今樂昌市梅花鎮)、武陽司(今樂昌市老坪石)等地。西京路乳源路段有臘嶺、梯雲嶺、猴子嶺等處,「層山疊嶂,若登梯然」,「萬仞梯雲之山」,「上出雲霄,拾級而登如躡梯」,是「上通三楚,下達百粵」的重要通道。今保存完好的石板路面有:梯雲嶺段約3km,猴子嶺段約2.5km,烏鶉嶺段約2km,西山嶺頭段約5km。

西京古道沿線由北往南的主要景點依次有紅豆杉國家森林公園-象兌亭-舜帝殿、觀音殿、盤龍三聖祠-大橋鎮古民居-通天蘿原始森林-通濟橋-觀瀾書院-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猴子嶺心韓亭-朱代珍祖居地-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大富橋等。

圖為乳源西京古道沿線主要景點示意圖

悠悠古道,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曆數兩千餘載,千千過客,來去匆匆,芳蹤如煙。儘管時過境遷,然古今幽勝,總在青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南粵古驛道 的精彩文章:

岐澳古道上的海防重鎮——前山寨

TAG:中國南粵古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