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探秘中國1000計劃第124個秘境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古崖居是古代人在陡峭的山崖上鑿建的居所。經考古學家驗證,古崖居洞穴開鑿於唐末,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之一的奚人聚居的部落。洞溝古崖居石穴群,建在海拔800餘米的高山上,耗銀上干萬兩,歷經31年鑿成,是華北地區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崖居遺址。

古崖居座落在延慶縣西部15公里張山營鄉東門營村北幽靜的峽谷中,它是由一支不見史志記載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開鑿的岩居洞穴,計有117個,這是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

在峽谷中一條不到10米寬的山溝兩側,距離谷底近10萬平方米的陡峭花崗岩石壁上,遍布著人工鑿刻的大小不同的石室。

古崖居依其開鑿的石室位置所形成的自然村落可以分成前、後兩個區域。前溝南、北、東三坡鑿有91處石室;後溝東坡一處鑿有26處石室;共計117處石室。這些石室的洞口毗鄰,位置錯落有序,石室一般高1.8米,呈長方形或正方形,其中以一明兩暗的三套間居多。全部石室分布成樓層狀,層與層之間有石蹬、石梯和棧橋相連。

古崖居留有許多的人類生存痕迹,如門、窗、壁櫥、燈台、石炕、、排煙道、石灶和馬槽。有炕的的石室是居室,炕寬可容二人;有馬槽的為馬廄,一般可容四五匹馬。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區的"奚王府",當地人稱之為"官堂子"、"金鑾殿"。在寬敞的大殿內,四根雕鑿細緻的石柱撐起洞頂,中間一張寬大的石床,內有石桌石凳,考古專家估計為首領的住所。

據考察,"官堂子"的選址非常講究,於洞內不但便於觀察山外及進山道路的情況,洞口還隱藏得極為隱蔽,不了解地形的人很難發現這裡,它的正面是陡峭的絕壁,野獸或來敵均無法攻入。

從中部高地上的奚王府居高臨下往下觀看,在那蜿蜒曲折而又險峻的深谷的最狹窄處設置了第一道崗哨。其所處的位置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過。

奚王府像是個軍事指揮部,既隱蔽,視野又好,可居高臨下觀察深山峽谷中進山道上的軍情和哨所,傳遞信號,指揮戰鬥。奚王府修鑿得氣派別緻,猶如遠古時的宮殿王宮。採光好,又避風。正殿高大寬敞,是部落首領指揮,議事和聚會的地方,也是全族部落進行重大祭奠的場所。

整個山體看去,坍塌的部分使石窟從中剖開,內部結構和布局一目了然,特別是那些原在石窟內連接上一層,現已坍塌的殘留石階,看的更是一清二楚。

綜觀東側山體上的古崖居,集中在前,中,後三個區域,峽谷東側不易上到峰頂,西側不易下到谷底,整個山寨非常隱蔽,山谷有溪流,泉水,居家駐守都很便利。

讓人不得不為古人的聰明才智而讚歎,不得不為古人能如此科學地,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地勢,在如此險峻的懸崖峭壁上,修鑿了如此絕妙的居山守險,敗可避谷,且宜守難攻的軍事工程和家居建築而折服。

在中國,矮人族的傳說似乎很少,但延慶古崖居的發現,卻讓考古界曾一度認為,這一個個人工開鑿的低矮洞穴,曾經就生活著一個古老的矮人部落。

因古崖居內房間的高度在1.7米到1.8米之間,存留火炕的長度大部分在1.6米左右,所以有學者就推斷生活在古崖居的居民很有可能是矮人族,而且他們還是一個遊走民族,不僅在中國,還在土耳其等國留下了足跡。不過,光憑房屋的高度就斷定是矮人的說法並不確切。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北京郊區有個古崖居,被稱為中華第一迷宮,曾住著神秘的矮人部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道 的精彩文章:

趙又廷險些失明 只為完成第一部在南極實景拍攝的中國電影
揭秘無字碑之謎 武則天想說的話都在除罪金簡里

TAG:旅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