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經》一篇,揭示最高智慧修行法門

《心經》一篇,揭示最高智慧修行法門

閱讀佛經不是因為信仰,要說信仰也是對於前人智慧的驚嘆。曾經有人建議我世間如此浮躁,不如皈依佛門求得精神的升華。也許是緣分不到,深受國學經典的熏陶,我堅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很多人以求改變自身的現狀,打破命運的束縛,如果世間真如所說一般艱難,具有厚土般的德行亦能趨吉避凶,所以何必強借與外力來慰藉。但是說到《心經》又不得不嘆先人智慧之深。

道之所在至簡之處

《心經》開篇作「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無論讀佛經還是其他經書,開篇的首句或者首段都是整篇的核心要義。讀書亦是如此,把握本質才能把書讀簡,大道至簡不是空談。那麼最簡單的一句話來理解開篇就是:觀音菩薩,在入定的時候所觀看到的景象。

一觀世間無智慧

對佛家有一定了解的就知道,佛祖傳下八萬四千修行法門。開篇第一句同樣是很重要的修行法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智慧的取得,一定是要從實踐中來,所以從來沒有人僅僅通過學習就能獲得大智慧。這一句的法門在於「觀」作「關照」「審視」等講,我們彼此相對視,這叫做看,而內視自己的腦海這叫做觀。「內觀法」可以說是佛祖修行了八萬四千法門後承認的唯一正法。只是太簡單的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才會有很多人去修習其他法門。通過內觀達到入定,也就是佛經提到的空的境界,定中生慧,看到世間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體悟智慧由心生

想要讀懂《心經》一定要身體力行去實踐,去內觀。我們常說無論做什麼事情要用心,這裡也就告知我們,獲得智慧一定要用心,而不是我們做好筆記然後記住就是智慧。同時內觀這也是一種調理身心的很好方式,並不是玄而又玄的東西。老僧入定,一定程度上我們知道了佛門中為什麼常出智者。

如何內觀

靜是前提,靜極生慧。要學會用心,先把心定在一處,不要動。然後用心去審視,用心去調動眼耳鼻舌身意於一處,去掉其他只留一顆真心,到一定程度連心也能去掉達到空的境界,這時候自有美妙出現。

知行合一

知道並不難,難的在於行。

在這裡和大家共勉,你我相伴才能走的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撥雲見月 的精彩文章:

TAG:撥雲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