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步威遠門下,感受千年文化滄桑的蝶變之美!

漫步威遠門下,感受千年文化滄桑的蝶變之美!

鹿泉歷史悠久,全國知名的典故有「周王獲鹿」、「韓信得泉」等等,這也成了鹿泉名稱的由來,在唐朝玄宗之前,這裡稱為鹿泉,安史之亂的時候玄宗將這裡改名為獲鹿縣,因為「鹿」「祿」諧音,意即在這裡擒獲安祿山,石家莊建市之前是獲鹿的一個小村莊。

獲鹿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隋開皇十六年析置鹿泉縣,即建城於今天的鹿泉城區,但城垣是夯土版築而成,一直到明代成化十六年增築城牆時才用磚甃砌。到嘉靖二十五年時,開始用石頭包砌城的北面,嘉靖三十四年又用石料包砌東、西瓮城,到清代才全部用石料砌成。

按清代《獲鹿縣誌》記載,獲鹿城牆周長為三里六分零一步(約合1800米),高三丈一二尺不等(大約在10米左右),城牆寬一丈五六尺左右。明代正德十六年,知縣柴士元始建東、西、南三面城門,東門名「迎恩門」,西門名「威遠門」,南門名「和薰門」,並有城樓三間。其中東、西二門還建有瓮城。明嘉靖年間,人們在東瓮城內建關帝廟,又在西瓮城內建韓信廟。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在西門瓮城內還有一通北宋名臣韓琦題詩、曹涇書丹的《過井陘淮陰侯廟》詩碑,該碑高2米有餘,寬將近1米,以詩、書、刻俱佳而深受人們喜愛,堪稱「三絕碑」。舊時過往文人名士爭相捶拓作為珍藏,清代的《常山貞石志》對其有詳細的著錄和考證。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獲鹿城牆在戰爭中遭到破壞,城樓被毀;六七十年代,瓮城和城牆先後被拆除,後東門、南門也被拆掉,只剩下西門威遠門孑然獨立。1984年,獲鹿縣政府出資對威遠門進行了大修,並在城門上建起了水泥材質的重檐九脊歇山頂的城樓,殘破的威遠門為之煥然一新。

由於古人認為西方五行屬金,主肅殺,因此西門是不輕易打開的,一般只有戰事或秋後處斬死囚時方開此門。清代《獲鹿縣誌》載有一首崔安域的《登西城樓值雨》七言律詩,可算是古時唯一的有關西門威遠門的詩文了。

如今的威遠門前,已成為一處街心公園,昔日的瓮城早已不復存在,城門前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小型廣場,並栽植有各色花木。當年的韓信廟已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仿古的戲台。城門南側,1986年興建的「集資興學紀念碑」巍然屹立在仿古的四角亭中,與威遠門、仿古戲台形成一組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從威遠門向南不遠,一尊高8米的漢淮陰侯韓信石雕像在花木環簇中昂首屹立,威風凜凜,成為「威遠」二字的最好詮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鹿泉旅遊 的精彩文章:

一場雪一座城!鹿泉最美景區,你喜歡哪一個?

TAG:鹿泉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