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發區塊鏈遊戲模擬經濟行為實驗,這幫清華學生如何研究區塊鏈?

開發區塊鏈遊戲模擬經濟行為實驗,這幫清華學生如何研究區塊鏈?

對於區塊鏈,國內科技大佬們分為兩個陣營,一邊是唱衰,認為其是偽風口,一邊十分看好,認為是大勢所趨。在大家目光都聚焦於各種三點鐘群的時候,由學生自發成立的各高校區塊鏈協會已經有了自己的嘗試。

華盛頓大學區塊鏈協會近期推出一款區塊鏈遊戲AlchemyGod。遊戲模擬了一個原始自由市場,以煉金為主線,形成了加工、銷售、交易等在內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平台默認每位玩家生產力相同,平台不會幹涉價格,也不會設定更多的遊戲角色。在這個自由市場中,玩家可以通過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生產出的產品可以賣掉從而獲取數字貨幣獎勵。

華盛頓大學區塊鏈協會團隊核心成員來自於清華全球創新學院(GIX)研究生。該學院由清華大學與華盛頓大學聯合創辦,何芃是2016年秋季招的第一批碩士,在清華讀了一年碩士後,何芃於2017年8月去華盛頓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作為清華區塊鏈協會創立成員之一,何芃在去往西雅圖後便創立了華盛頓大學區塊鏈協會。

「站在我們的角度上,我們也不太想控制它,就像做一個化學實驗或者是物理實驗一樣。」何芃告訴鏈得得,開發這款遊戲的初衷是能夠重新記錄下經濟發展演進的細節,這個數據本身對於科研很有價值。

在何芃看來,「適合區塊鏈+有一條比較高的原則,要看它中心化處理和非中心化處理有什麼本質性區別,因為有些機構是可以擔當信任中心的,雖然說現在可以用去中心化的支付模式,但比如支付寶這樣,有一家公司的體量和信用足夠擔當這種中心化處理,反而可以提供一個更高效、快速的運營模式。反而沒有信任中心的場景時機更成熟,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比如醫療、教育。」

這波未來的區塊鏈人才在關注什麼?他們正在做什麼?鏈得得和何芃聊了聊他眼中的區塊鏈以及他們正在做的探索。

以下是訪談實錄,鏈得得編輯整理:


鏈得得:華盛頓大學區塊鏈協會是在什麼背景下誕生的?與清華大學區塊鏈協會又有什麼關聯?

何芃:清華大學區塊鏈協會創立的時候,我也是創立成員之一。清華大學區塊鏈協會創立提交申請應該是在2017年8月,正式成立是在2017年9月或者10月。我是2017年8月份去的華盛頓大學,現在協會正式成員十幾個人,從清華過來的有6個人,大概佔了一半。現在華盛頓區塊鏈協會,除了後來進來的這些同學之外,主體還是從清華本部過來的這一幫人。

我們來這邊成立協會之前,也有幾個人做過相關的項目,大概做了兩三個,當時協會還沒成立,相當於幾個玩技術的以玩票的形式或者以項目的形式完成的。

第一個項目是清華大學發展基金會的項目,這是清華大學各個院系接受校外捐贈的官方的唯一介面,因為GIX剛剛成立,當時發展基金會沒有我們的賬戶,以建立我們學院賬戶為契機,我們就把這個技術用在上邊了,相當於做了一個公開數字認證的賬本。以這個為契機,我們之後跟壹基金有過接觸和合作;還做過一個終身學籍記錄。

鏈得得:現在華盛頓區塊鏈協會比較關注的研究方向是哪些?又是什麼樣的研究方式呢?

何芃:因為我們體量比較小,大家興趣又都比較一致,我們相當於一個工作室的模式在工作,大家覺得哪方面有意思就會在哪方面做些嘗試或者應用。比較像GIX商學院的模式,以項目為導向,大家定一個項目、完成一個項目之後再做下一個。包括現在推出的這個遊戲,也是大家定了一個想法以後,一起往這個方向努力。

因為我們更多的是想要關注應用級的或者是工程級的東西,所以我們比較關注幾個方面:一個是醫療,最近我們會在醫療方面有一些比較大的動作,一個國家級的項目,但現在還不太方便透露。

還有教育行業,不看遊戲的話,排在第三四位的應該是版權。因為我們在做一個知識產權在鏈上保護的探究,我們協會有個人一直在做這方面的事情,可能今年也會推出一個測試性的平台或者一個平台級的應用。

再往下推,可能就是到房地產領域。房地產領域可能就是偏向房屋證券化、租售同權,怎麼把一個房屋變成可拆分的商品,轉賬、租賃這方面的記錄,其實這個形式國內外差很多,這個東西在國內更適用一些,但是我們在國內還沒有拿到完整、可靠的數據或者相關的市場信息。

鏈得得:清華大學區塊鏈協會和華盛頓大學區塊鏈協會,大家關注的重點有什麼差異性?

何芃:在我來看,可能是成員組成的問題,清華裡面還有很多人對於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是十分感興趣的,但是到華盛頓這邊,全部都是學生,年紀在23、24歲的一批人,特別是數學級別的,對加密演算法、共識協議這種東西的了解和興趣都不是那麼大,這邊(華盛頓大學)科創氛圍大於科研氛圍。

清華裡面能夠很明顯感受到有一部分人是關注底層區塊鏈的,說實話,更多的人是在關注應用,但確實有人在關注底層,我覺得這是最大的不同。而且,清華水木區塊協會體量很龐大,有200多人,也會吸納一些畢了業的校友進來,完全不是一個體量。


鏈得得:為什麼會開發一款這個類型的遊戲?

何芃:也是機緣巧合吧,以太貓火了之後掀起了一波風潮,出了四五十個區塊鏈上的遊戲,我們當時覺得那些遊戲模式比較單一,大致分為幾類:一類是數字收藏品,像以太貓那樣,說白了邏輯就是持有、增值、再賣出,然後從這裡邊盈利;另外一類賭博性質更強一些了,屬於博彩性質的,大家丟在一個獎池裡多少錢,最後以某種形式哪些人能把這些錢都拿走;還有一種就完全是龐氏騙局。

這些遊戲邏輯比較單一,而且不可持續,所有的遊戲元素都是孤立的,比如我買一隻藍色的貓、一隻粉色的貓,這兩者之間沒有關聯,所以遊戲可玩性很差,可能一天之內這個遊戲可以火起來,一天之後就不那麼火了,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結束。我們就想怎麼做一個有意義的、而且有意思的遊戲,然後迭代了幾次遊戲策劃之後,就做了現在這個遊戲。

2017年12月底就有了這個想法,正式完成現有版本的遊戲策划到開發,經歷了6—7個星期,因為所有人都還在上學,也算是憑著興趣在做這個事情,總體進度比預期要慢很多,我們本來預期2月中下旬就把遊戲做完的,結果拖到了現在。現在遊戲3月9日晚上才會內測,後面還在進行一些修補性的工作。3月15號正式上線,壓力還是很大的。

鏈得得:這款遊戲依託於以太坊底層,如果出現交易擁堵的情況,對遊戲會產生影響么?這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遊戲與普通遊戲又有哪些地方不同?

這個遊戲給了一個絕對自由的遊戲空間,相當於一個粗放的原始市場,在這種市場下能不能真的產生資本行為。如果說在這樣一個自由粗放的市場能夠演變成比如壟斷資本主義,相當於把歷史重新演繹了一遍,我們現在能夠重新記錄下歷史演進的細節,這個數據本身是很有價值的。

首先,這款遊戲不是即時性的,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交易擁堵)對於這個遊戲不會有太多影響。

但如果真的把它(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其他遊戲上肯定會有很大的限制,因為區塊的容量對於一個合約的大小是有很大限制的,現在一個區塊的容量只有兩兆,如果一個合約的規則比較複雜,它是裝不到一個區塊里的,如果裝不到一個區塊里,就沒辦法執行。

第二,玩家可以繞過遊戲運營商,直接跟合約交互,跟遊戲邏輯交互,而不需要通過你在邏輯之外設計的外部框架或者圖形界面。

遊戲開發完成之後,對於他的硬核架構是沒辦法進行更大的改進了,更多是運營層面,但是,這也是區塊鏈遊戲跟普通遊戲區別的地方,區塊鏈遊戲本身玩家可以繞過遊戲運營商,直接跟智能合約交互,運營的話也不可能覆蓋所有玩家,這也是一個難點,只能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了。出了什麼問題,到時候再應對吧,也沒有說國內有哪家公司有運營區塊鏈遊戲的經驗,因為這個遊戲是在一個公鏈上,不屬於你,你也不可控。

第三點是基於現在市場分析,參與到區塊鏈遊戲的這幫人,更多的是站在投資、非娛樂性的角度,玩遊戲的時候更期待通過自己的智慧、運營、金融操作來牟利,從而獲得某種快感。

鏈得得:如果不可控的話,遊戲可能會因為比如壟斷市場的出現而終止?

站在我們的角度上,我們也不太想控制它,就像做一個化學實驗或者是物理實驗一樣,你加入了外界因素進去之後,很可能對最後產生的數據和結果產生很大影響,不是你所期望能看到的,無論出什麼狀況、什麼問題,只要不是遊戲機制本身的,而是在遊戲機制下邊出現的,比如出現了大壟斷,導致其他玩家沒辦法盈利了,處於一個被壓榨的狀態,這個可能也是一個實驗結果,這個結果雖然我們不是特別願意看到的,但是我們也不排斥的。

這個遊戲本身不像是普通網頁遊戲一樣需要長期運營下去的。相當於一個實驗,也許到了某種實驗結果後就結束了,也會出現反壟斷機制了,計劃經濟,現在想像不到到時候會出現什麼結果。其實我們也在玩遊戲,和其他區塊鏈玩家一起玩遊戲。

鏈得得:有人認為遊戲是區塊鏈技術最快落地的一個場景,你是否認同?

遊戲是一種娛樂形式,是對生活和社會的一種模擬,開發量小,迭代次數會很多,可以模擬很多現實社會中暫時沒法落地的區塊鏈應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覺得大家做一個遊戲來模擬這些東西,可能是最快做應用驗證的最快方式。

包括我們這次遊戲也是,怎麼樣把問卷式的經濟學實驗挪到真人參與的、能夠記錄所有人真實參與數據的過程,所以我們也把版權的實驗挪到這個遊戲中去。遊戲的容錯率比較高,如果出了問題也不會影響社會功能正常運行。


鏈得得:你們現在也在不同領域嘗試區塊鏈的應用,你是如何去判斷某個領域是否適合區塊鏈落地的呢?

區塊鏈項目其實分好幾種,一種是本身底層鏈的項目,包括所有ICO的這些項目,他們對於鏈本身的設計、功能能夠有一定的改變,這裡邊又涉及到很多,包括計算機系統、密碼學等等,這個可能還需要看詳細的記錄細節才能確認哪一個項目靠不靠譜;

另一種是區塊鏈和產業結合,適合區塊鏈+有一條比較高的原則,要看它中心化處理和非中心化處理有什麼本質性區別,因為有些機構是可以擔當信任中心的,雖然說現在可以用去中心化的支付模式,但比如支付寶這樣,有一家公司的體量和信用足夠擔當這種中心化處理,反而可以提供一個更高效、快速的運營模式。

反而沒有信任中心的場景時機更成熟,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比如醫療、教育。培訓機構、學校、網課,大家的信息都是不共通的,沒有一個人能統領他們,而且缺少一個能量足夠的中心,這樣的話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是有機會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高level的判斷原則。

鏈得得:國內對於區塊鏈本身也有兩種觀點,一類是認為區塊鏈是偽風口,另一類認為區塊鏈會顛覆一切,從科研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區塊鏈技術本身的?

區塊鏈的能量究竟有多大?我覺得這個東西現在還不好說,因為就相當於一把刀子把它放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價值,但是我覺得它對於某些場景或者某些領域的改變還是比較有顛覆性的。

之前很多技術都相當於對生產力的變革,比如人工智慧,說白了就是用機器取代人,本質是能夠提高生產力;AR、VR也是通過交互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實際上也是生產力的發展。而區塊鏈實際上是生產關係的改變,從社會發展角度講,可能是從中央集權到了一個民主社會的過程,這個過程肯定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但它確實是對整個體系結構產生了改變。

所以我覺得更大的機會在於生產力能夠改變、生產關係也能改變,這兩個同時改變的時候可能就會產生新的東西。

鏈得得:剛才談到了幾個領域的應用,你自己接下來更偏向於研究哪個方面的應用?

我今年12月份畢業,我們學院相當於一個科創平台,對於創業的支持力度很大,畢業之後我還是會做區塊鏈方向的東西。

我導師告訴我,作為一個清華的學生,當一堆機會擺在你面前的時候,所有機會價值在你看來都是差不多的,那你應該選擇社會價值更高的事情來做。我覺得醫療是真正關乎到所有人,價值很高,提升空間很大的領域,所以我想試一試。(本文獨家首發鏈得得App,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作者/付夢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漫《人性實驗》:我順利走上了人生巔峰
科學家在實驗室里列印細胞和生命,這就是未來科學

TAG:實驗 |